小学德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多重构建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zhang_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强化安全管理教育、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拓宽生活实践视野是建设德育管理机制的重要路径。学校应在对德育管理机制做出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从不同角度开展德育工作,团结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系统,以提升德育管理品质,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长效机制;构建路径
  小学德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一个不断创新与不断改进的过程,特别是面对学校教育形势快速发展的现状,学校更需有前瞻意识,利用多种契机,改进德育途径,以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管理包括诸多内容:德育管理网络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文化活动组织等。学校要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实现家校无缝对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确保德育管理机制的合理运行。
  一、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合理运用教育资源
  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建设包括诸多内容,唯有形成完善的统一体,才能获得管理合力。德育管理具有系统性,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德育挂钩。学校应设立德育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各班级要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计划,家长与学校要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家校对接性管理网络。具体而言,学校设有德育管理领导小组、教导处、少工委、年级组、班主任,各部门形成全面对接管理,确保学校德育管理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学习表现和生活表现,都属于德育管理范畴,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要有责任分工,并且建立比较明确的评价体系,以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多重评估。完善德育管理网络,需要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也需要相互配合,唯有建立校内与校外的德育管理网络,才能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此外,德育管理资源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学校需做整合处理,以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二、强化安全管理教育,实现家校无缝对接
  安全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安全第一”不能只是一句口号,需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校安全涉及诸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有配套制度、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专业的工作人员,以确保每一项安全防护措施及时落位,确保学生安全。
  安全教育需贯穿管理的始终,甚至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及时对学生展开安全教育和管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要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积极打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其二,安全教育和管理并重,在对学生展开安全教育时,学校要对接现实生活,借助更多鲜活的案例展开教程;其三,安全宣传和管理相结合,学校要利用更多的辅助手段做好宣传,让学生自然建立起安全意识;其四,安全教育需多方协作,特别是要发挥家长的作用,让监护人真正行动起来,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推进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借助文化活动做德育渗透,借助文化活动展开思想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学校文化活动形式众多,如歌咏比赛、主题演讲、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故事会、文艺演出等,这些都是最为常见的活动形式,而如何开展德育渗透,这是学校德育管理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不同期待,学校可结合传统节日、当地文化习俗、学校传统文化等,设定不同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学生自然融入到学校文化活动中,在实际体验中提升思想品质。如主题征文比赛,学生主动参与征文活动,需要充分学习相关内容,展开学习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使学生于无形中接受思想教育。
  四、拓宽生活实践视野,健全德育管理制度
  德育管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然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质。学校是整合各方力量的主导者,需要有更明确的教育策略以及拓展实践的计划,家长和社区也要协助共建,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学校是教育主阵地,承担学生思想品质教育责无旁贷,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德育管理机制建设之中,助力学生阳光、健康、向上成长。
  学校德育管理机制要充分考虑到多种教育契机的存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管理制度。首先,学校要有完整的德育管理机制,而且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做出目标规划。学生年龄段不同,其思想表现呈现差异性,德育管理对策也需有所不同,学校要针对性地设定梯度性德育管理目标,以符合学生德育成长的实际需要。其次,家长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辅助伙伴,学校在执行德育管理制度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出更多配合,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多辅助和支持。最后,社区、街道、村庄等也是学校德育管理需要借助的力量,学校与这些单位建立联系,可以开辟更多社会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化实践中建立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春风.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论小学德育高效管理策略[J].教育艺术,2021,(05).
  [2]文林堂.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2021,(13).
  [3]林芳玉.小學德育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21,(01).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良性循环运作的社会规则,需要公民具有尊重社会规则的意识。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对初中生尊重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遵循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自主教育理论,对目前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提高遵守规则的认识、参与规则的制定等方面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学生规则
摘 要:乡土情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培育农村中学生的乡土情怀,可以激发农村中学生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强烈意愿,可以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形成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互哺与共生的关系。培育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需要学校重塑教学内容,开发乡土教材新形态;加强农村中学生热爱自然的教育,重视人文情感关怀;实行家校共育,推进乡土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社会哺育,保护与重建乡土文化载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教学手段日新月异。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的物理虚拟实验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途径,也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物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平台。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运用虚拟实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够从不同板块和视角出发,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加工,在此基础上展开梯度设计,自然能够快速激活学生多元感知和体验,增强他们深度探索欲求,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文本;梯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7-0089-02  一、课题初探,启动多元感知  作為教学活动的主
摘 要:新高考之下,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更好地适应改革节奏,是一个重要且意义深远的问题。教师通过对比新高考与老高考题型、新老教材内容的异同,反思在教学中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才能适应改革的要求。不仅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应该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做出调整,非毕业班同样也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改革,学习新教材,领会新思想。  关键词:中学化学;新高考;新教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以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为例,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Se)为情境,运用建立的“构—位—性”宏微模型,解决预测陌生元素物质性质的问题,并重点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首先分析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概念繁多、头绪杂乱、记忆困难、学习方法单一等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教学策略的科学内涵,最后从巧用化学实验策略建构化学物质类别的认知模型、巧用物质类别的性质比较策略建构元素周期律的认知模型、巧用结构决定性质规律建构有机物学习的认知模型、巧用理论联系实际规律构建动态平衡模型四个方面重点论述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教学策略,如此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