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科学安排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le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保证幼儿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这可使幼儿充分吸收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幼儿骨骼的生长,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如何保证和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质量,值得思考、践行。
  一、造就“2小时”难以达成的困惑
  (一)家长的“否定”和幼儿园的“顺从”
  在一些幼儿园,我们时常看到活动安排表上明明写的是户外体育游戏,可是孩子们却在教室里干其他事情。为什么?因为家长在其育儿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大部分家长认为户外体育活动就是玩玩而已,还不如写写字、看看书有用。而幼儿园为了生源火爆,被家长认可,也尽量迎合家长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少。
  (二)场地的“小”和幼儿的“多”
  不少幼儿园人多、场地小,平时做操也是排得紧紧的,连手脚也舒展不开。要是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根本不能同时容纳几个班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分批轮着上体育课、开展户外活动。有些教师干脆不论天晴下雨,不论何种形式的活动都安排在室内开展,这样的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一周转、一轮流,就没法达到“2小时”。
  (三)安全的“静”和健康的“动”
  安全和运动,有时候似乎是不可兼得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点像手心里的教育,家长害怕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或者担心他们的体质承受不了,干脆让孩子不要参加体育活动。而有的老师认为体育活动容易磕碰摔伤,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
  二、确保“2小时”的粗浅策略
  (一)幼儿园努力勾画“2小时”,家长积极支持“2小时”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是我们确保2小时的“支柱”。首先,我们努力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因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主动听取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宣传、研讨,形成开展活动的共识。同时,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通过家长的参与,感受运动的快乐、意义。家长不仅积极参加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还经常帮助幼儿搜集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体育活动器械,如:沙包、毽子、哑铃等。孩子到了家里,家长还利用双休日、傍晚等时间,带孩子到户外参加锻炼,真是其乐融融。
  (二)“巧”用周边环境,“精”用现有场地
  我园在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面对幼儿园的现状,克服设施陈旧,经费紧张的困难,想方设法改善幼儿园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如在大型器械场地铺设草坪,在有限的场地中精心设计了游戏区、休闲区,同时还考虑到安全,在水泥户外场地铺上了塑胶地面,以保证幼儿的安全。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合理安排每个年龄段、班级的户外体育时间,设置户外体育自选项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空间,组织幼儿开展好体育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努力为孩子拓展户外活动的外围空间。在保证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干扰的前提下,本着安全,我们带领孩子到小学的塑胶场地,进行大空间的体育锻炼,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锻炼内容更丰富,主动性更强,对体育的兴趣自然而然形成了。
  (三)合理运作,安全、健康两不误
  幼儿园是众多孩子集体活动的生活场所,其中越是孩子频繁使用的游戏设施或游戏场地,就越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大型体育玩具器械,往往生动、逼真、巧妙地将多种趣味性建筑组合在一起,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可是它也是事故多发地,常常发生摔伤、撞伤、碰伤等事故。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因噎废食”——取消户外体育活动或将其改在室内进行,这是违反《纲要》规定的,而且也无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剥夺了孩子活动和游戏的权益。
  运动对儿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知识的建构和感知觉的发展尤其如此。因此,我们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把活动器材或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教给孩子,这样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而且还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引起幼儿的重视和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如:玩攀登架时,提醒幼儿双手抓紧架子,两脚交替往上爬,并注意观察四周情况,以免相互碰撞;玩滑梯时,双手应扶住边缘两侧从上往下滑,滑下后站稳马上离去;游戏时,如果不慎摔倒要尽量双手撑地,避免头朝地;玩跳绳时,和同伴要保持距离,避免绳子甩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等。当然调皮的孩子也是存在的,让我们看了为之“发颤”的也不是没有,就拿滑滑梯为例,它是幼儿最爱玩的户外大型玩具器械之一,老师宣布去玩时,孩子们一窝蜂地涌向大型玩具,有的孩子逆行而上,有的头朝下反着滑,有的嬉戏打闹……还真有点险啊!怎么办?我除了不厌其烦地重申正确的玩法外,还向孩子们认真讲解不按正确方法和规则玩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后果。在一次又一次的耐心讲解下,孩子们的危险动作会减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使游戏设施和活动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满足了幼儿参加各种不同体育活动和游戏的需要。
  三、提高“2小时”质量的初步尝试
  (一)创造愉悦的心理氛围
  幼儿情绪的好坏影响着其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的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竞赛中,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开心,而有的却因胜利而沾沾自喜,有的因学不会动作要领而气馁……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老师向幼儿及时讲述一些生动的故事,使幼儿懂得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更是加倍关心和帮助,经常用“你真棒!你的进步可不小……”的话鼓励他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使幼儿能轻松开展锻炼,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丰富户外体育活动器械及材料
  我园地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购置较多的活动器材。但是,我们并不因此懈怠,而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我们合理地利用身边的自然物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如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接触沙、泥、石等自然物,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让幼儿通过接触、摆弄来认识各种物体的属性,通过直接利用自然物,开展多种体育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所喜爱的玩具材料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儿对玩具感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为此,我们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发动家长、幼儿巧用废物,变废为宝,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我们将废弃的饮料易拉罐制作成高跷、梅花桩、滚滚车、保龄球、响罐等多种类型的器械来开展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又锻炼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自制体育器械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此外,我们还注重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发挥器材的一物多玩的功能。由于幼儿在活动中很自由,思维很活跃,想出不少玩法。例如:幼儿发现的旧轮胎,不仅可以摆在地上练习跳跃,拿在手中当“方向盘”,套在身上“开火车”,在地上转等,而且还可以接摆在地上练习走小路,也可以在接连着的轮胎上走,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这样操作的形式越多,幼儿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越高,相应能得到的身体锻炼就越全面,让孩子获得了主动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更能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
  (三)优化教师指导策略
  进一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1.激发幼儿的自主积极性。
  在活动中我们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关注幼儿对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其中,坚持从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出发,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幼儿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当幼儿品尝到成功喜悦后,再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
  在培养幼儿兴趣和激发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的实际过程中,我觉得让幼儿动手操作是一个非常好的重要手段。我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采取民主的态度,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玩法玩给大家看,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积极性。
  2.拓宽幼儿玩的空间。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让他们当主人,拓宽幼儿玩的空间。例如:户外体育活动中,有的会对树上的几朵小花感兴趣,有的会对掉在地下的几片树叶感兴趣,他们总爱好奇地“指指点点”。这些,都是孩子天性的外露、童真的一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参与,而是放手让他们想一想、玩一玩,让他们体验玩的幸福和快乐。
  3.给予积极评价。
  在活动中,我更多地承担“观察者”的角色,对幼儿每一个创意都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欣赏他们,注重他们自主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大胆、自主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另外,提高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还需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常规。如建立器材使用常规,让幼儿知道器材使用后要放回原处;建立玩大型玩具的常规,知道玩大型玩具时不推、不挤他人,人太多时,学会等待等。常规的建立有利于幼儿学会管理自己,更好地与同伴相处,也有利于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活动区是幼儿园室内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等为幼儿创设的活动场所;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是幼儿与同伴间、与教师
期刊
《熊出没》动画系列自开播以来,长期占据中国动漫点击排名第一的位置,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作为幼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熊出没》在艺术审美方式上集中体现为一种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在外在形态上体现出“玩”的特质,内涵里更是展现了动画由教化走向娱乐以及快乐与自由、想象与创造、角色扮演与体验的精神追求。  一、游戏精神的历史追求:由教化走向娱乐  受强烈现世精神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游戏曾一度被认为是“玩物丧
期刊
很早就听过《摇篮里的科学家》这本书,一直觉得书名很有趣,近来终于找到机会读了它。初读这本书时,觉得这本书即使在翻译之后,里面的很多语言,叙事形式,包括排版都还是比较英语化的。像章节下面的一些标题,如“条纹布挡不住的诱惑”、“四方形里面的书和洗碗布里的钥匙”、“‘星际旅行’的考古学家”等等,乍一看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细细读起来,发现书中的语言还算浅显易懂,尽管涉及到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作者
期刊
好的绘本能够唤起美好的童年记忆,好的动画电影能够让孩子思索回味,获得成长。根据宫西达也同名绘本改编的动画电影《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2010)是对这两方面的完美诠释。  宫西达也曾说:“孩子的心灵应该有一个基石:善良、爱、希望和梦想。我把这些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东西融入了自己的绘本,它便具有了感人的色彩。”而在这部影片中,“善良、爱、希望和梦想”逐渐具象化为爱的“红果子”。  首先让我们欣赏影片中的
期刊
第一次接触绘本《我爸爸》是上学期,记得那是在一次观摩课上,我和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沉浸在背景音乐中,一起阅读这本书。  在活动中,张老师让孩子们用一种动物来形容爸爸,孩子们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让人捧腹大笑。皓皓说,自己是小猪,爸爸是大猪,因为他们很能吃。丽丽说,爸爸是只大狮子,是因为爸爸是男生,觉得狮子是勇敢的、有大力气的,爸爸也比较勇敢,爸爸是个大力士。涵涵说爸爸像狮子,爸爸跑得快,经常锻炼,是位
期刊
定向运动是什么?定向运动又称“识图越野”、“定向越野”、“野外定向”等,是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以最短的时间,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标的各个点标,从起点开始在每一个点标之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直到终点。  定向运动与一般运动项目不同,定向运动要求不断克服困难,涉及到智力因素,如思维、记忆、注意等,以及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阅读地图、观察地图与地形的匹配、路线的选择等,定向运动对运动
期刊
中国定向协会专业委员会吴军生主任把定向运动形象地比作“马拉松围棋运动”,他说:“参加定向运动既要有跑马拉松的体力,又要有下围棋的智慧,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  幼儿定向运动能兼备其他体育运动活动形式的多项重要功能,幼儿在生动有趣的定向运动中,掌握正确的定向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开展幼儿定向运动初期,我们在学习定向运动相关理论的同时,搜集、
期刊
近期拜读《幼儿成长及发展个案研究》,全书弥漫着教师对孩子那近乎天然的浓浓爱意,如潺潺流水,沽沽流出,着实令人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透过通篇文字,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位作者用心做教育的缜密心思与不断生长着的教育智慧,这就是爱的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敏锐的察觉能力。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表象,看清问题的实质,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日积月累的探索,逐步成长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这就是专业能力的
期刊
当幼儿园经历初级的常规保教阶段后慢慢进入到教育专业化发展阶段时,我们渐渐为解决教师教育技能上的问题而投入大量的精力,也常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煞费苦心,更为教师的精彩教学活动喝彩加油……当大家都在为幼儿园进入到这样一个专业时代而努力奋斗拼搏的时候,却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情:  一、几种不良现象引发的思考  现象一:某园一名幼儿和另一名幼儿发生纠纷,老师严厉批评了这个犯错的孩子,并罚站在教师门口,后来老师组
期刊
在孩子的心目中,幼儿园老师往往是“无所不能”的“魔法师”,她们能猜中自己想说的话,知道自己做过的事,因此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老师们也常常乐于利用这种敬畏心去维持幼儿成长中所需要的秩序,支持甚至鼓励家长利用教师的权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他们按照成人的预期那样长大。  虽然这种解决办法可能会有明显的成效,但是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教师忽略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省略了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