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丰富的课程资源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选修课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开放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其语言知识积累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尊重他们个性发展和能力差异的体现。
一、选修课现状分析
1开设时间不合理
必修和选修课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其中有5个模块是必修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学校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在高二上学期,大概是期中考试后,所以持续时间还不到一个半学期,时间的紧迫给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一,教师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对选修课内容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不能对作品中丰富的文化蕴涵和思想艺术价值深入挖握。其二,学生要想在量大面广的教学任务压迫下高质量地完成选修课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造成了选修课上课氛围“热闹”和教学结果“冷清”的强烈反差。其三,由于高二语文选修课采取重新组班并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上课的方式,学生对组建班级要有适应期,加上学习压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必修内容,最终导致必修与选修出现内容之间断层的问题。
2认识不够,准备不足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以充分张扬学生个性为开设目的,具有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价值,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但是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在缺乏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教师“赶鸭子上架”,只能为了应付而敷衍教学。
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对一门选修课题独立承担的能力。所以教学能力强、教学素养高以及知识面广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但是许多教师已习惯于像必修课教学那样在团结协作基础上形成教案,而且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仅没受过关于选修课的培训,也很少参加语文方面的讲座,个人业务发展受到限制。这导致教师在心理和知识储备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
3教材研究不透彻
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并通过组织教学来达到教材的预期目的。比如,《史记选读》这本书是按照司马迁个性与生活、史家的传统以及《史记》的体例、理想人格、人物刻画、叙事艺术等几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这一连贯的体系视而不见,依旧以单篇教学为主,把每一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割裂,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教师只关注字词句的翻译,仅仅关注《史记》的文言层面,而忽略了文学和文化层面。这样不仅使学生缺乏整体印象,还使他们在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上机械化、简单化,进而影响对文学作品的宏观而深入的理解。
4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但大多数教师认为高考才是硬道理,所以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模糊、简单、随意、人情化等问题。
第一,评价简单化。每个学校选修课的评价是不同的,大多是任课教师以学校自身情况为依据来自行制定。但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受教师课务繁重的影响,又因为选修课通常是在临近期末的时间评价,教师很容易使选修课评价简单化。
第二,评价模糊化。语文选修课教学是在打破了原有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选修内容为依据重新对临时的新班级进行组建。由于有些选修课受学生喜爱,不得不采用大班上课来解决人数爆满的问题。而教师短时间难以对众多重新组合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只能凭感觉来评价,不够精确、具体,使得评价模糊化。
第三,评价的人情化和随意化。选修课的标准可以在同一所学校内相同,但却无法使不同的学校达到统一标准。由于考虑到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校的教师会通过适度地降低或调整评价标准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有些学校的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使得评价过分人情化和随意化。
二、选修课教学策略
1照顾兴趣,突出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应该以兴趣和个性发展为原则来安排课程,在内容上做到有轻有重。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对诵读环节加大重视,让学生在真正出声诵读的基础上,在诗歌的抑扬顿挫的音律中,把内心学习诗词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在学生诗词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把“诗情画意”的生活情感唤醒,从而做到促进学生诗词审美情趣及语言品味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要注意灵活多变的朗读方式以及朗读方法的指导。并把音像资料作为后备资源,使诵读有依据,成规模。
2立足实际,与高考对接
首先,语文选修教学应该以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情况为出发点,也就是立足本校实际来具体实施教学方案。其次,由于高中任何的教学改革都必须经受高考的检阅。因此,想要使选修课具有现实意义,就必须实现选修与高考的对接。这就要求选修课程必须兼顾高考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建立起高考考点与选修课内容之间的链接点。尽量避免那些并不符合语文选修课要求的无效课堂出现,比如教师只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然后课上进行交流体会,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忽视了选修课考试。
例如,要想把《唐诗宋词选读》与高考连接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从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培养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古代诗歌中感受其持久永恒的魅力。《史记选读》,就可以侧重于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学习中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并让学生对其史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有所感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而对于《语言规范与创新》的教学,就可以与高考“语言知识和运用”的考点相连接,把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为培养方向,并通过积累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创新能力。
3对教材有取舍,进行教材拓展
在语文选修课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不局限于选修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以自身优势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以实际的需要为依据,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合理剪裁进行大胆取舍,最终选择并整理出与本校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顺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把对学生有用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详细讲解,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拓展。比如,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可重视对学生诗词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诗词创作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中学(221300)
一、选修课现状分析
1开设时间不合理
必修和选修课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其中有5个模块是必修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学校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在高二上学期,大概是期中考试后,所以持续时间还不到一个半学期,时间的紧迫给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一,教师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对选修课内容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不能对作品中丰富的文化蕴涵和思想艺术价值深入挖握。其二,学生要想在量大面广的教学任务压迫下高质量地完成选修课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造成了选修课上课氛围“热闹”和教学结果“冷清”的强烈反差。其三,由于高二语文选修课采取重新组班并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上课的方式,学生对组建班级要有适应期,加上学习压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必修内容,最终导致必修与选修出现内容之间断层的问题。
2认识不够,准备不足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以充分张扬学生个性为开设目的,具有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价值,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但是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在缺乏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教师“赶鸭子上架”,只能为了应付而敷衍教学。
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对一门选修课题独立承担的能力。所以教学能力强、教学素养高以及知识面广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但是许多教师已习惯于像必修课教学那样在团结协作基础上形成教案,而且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仅没受过关于选修课的培训,也很少参加语文方面的讲座,个人业务发展受到限制。这导致教师在心理和知识储备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
3教材研究不透彻
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并通过组织教学来达到教材的预期目的。比如,《史记选读》这本书是按照司马迁个性与生活、史家的传统以及《史记》的体例、理想人格、人物刻画、叙事艺术等几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这一连贯的体系视而不见,依旧以单篇教学为主,把每一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割裂,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教师只关注字词句的翻译,仅仅关注《史记》的文言层面,而忽略了文学和文化层面。这样不仅使学生缺乏整体印象,还使他们在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上机械化、简单化,进而影响对文学作品的宏观而深入的理解。
4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但大多数教师认为高考才是硬道理,所以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模糊、简单、随意、人情化等问题。
第一,评价简单化。每个学校选修课的评价是不同的,大多是任课教师以学校自身情况为依据来自行制定。但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受教师课务繁重的影响,又因为选修课通常是在临近期末的时间评价,教师很容易使选修课评价简单化。
第二,评价模糊化。语文选修课教学是在打破了原有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选修内容为依据重新对临时的新班级进行组建。由于有些选修课受学生喜爱,不得不采用大班上课来解决人数爆满的问题。而教师短时间难以对众多重新组合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只能凭感觉来评价,不够精确、具体,使得评价模糊化。
第三,评价的人情化和随意化。选修课的标准可以在同一所学校内相同,但却无法使不同的学校达到统一标准。由于考虑到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校的教师会通过适度地降低或调整评价标准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有些学校的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使得评价过分人情化和随意化。
二、选修课教学策略
1照顾兴趣,突出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应该以兴趣和个性发展为原则来安排课程,在内容上做到有轻有重。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对诵读环节加大重视,让学生在真正出声诵读的基础上,在诗歌的抑扬顿挫的音律中,把内心学习诗词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在学生诗词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把“诗情画意”的生活情感唤醒,从而做到促进学生诗词审美情趣及语言品味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要注意灵活多变的朗读方式以及朗读方法的指导。并把音像资料作为后备资源,使诵读有依据,成规模。
2立足实际,与高考对接
首先,语文选修教学应该以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情况为出发点,也就是立足本校实际来具体实施教学方案。其次,由于高中任何的教学改革都必须经受高考的检阅。因此,想要使选修课具有现实意义,就必须实现选修与高考的对接。这就要求选修课程必须兼顾高考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建立起高考考点与选修课内容之间的链接点。尽量避免那些并不符合语文选修课要求的无效课堂出现,比如教师只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然后课上进行交流体会,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忽视了选修课考试。
例如,要想把《唐诗宋词选读》与高考连接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从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培养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古代诗歌中感受其持久永恒的魅力。《史记选读》,就可以侧重于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学习中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并让学生对其史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有所感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而对于《语言规范与创新》的教学,就可以与高考“语言知识和运用”的考点相连接,把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为培养方向,并通过积累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创新能力。
3对教材有取舍,进行教材拓展
在语文选修课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不局限于选修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以自身优势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以实际的需要为依据,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合理剪裁进行大胆取舍,最终选择并整理出与本校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顺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把对学生有用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详细讲解,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拓展。比如,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可重视对学生诗词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诗词创作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中学(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