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课堂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教学的逐步深化,加之世界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外语人才紧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势在必行,不仅要根除传统的“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观念的影响,而且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逐步使英语知识通俗化、生活化,让英语课堂真正走进学生心灵。那么,如何才能让英语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
  
  一、深挖精选教材,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学习非喜欢不能学好,培养兴趣是课堂教学重中之重。毋庸讳言,教材知识不一定都让学生感兴趣,为此,笔者在研究学生心理实际的同时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
  例如在教 “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n island”这一主题的内容时,我事先上网收集了一些风景图片,在开始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说道:Oh, it’s so beautiful. I know it’s Jiuzhaigou / Lijiang / Yandangshan... I have been there. / I have never been there. 这时我趁势追问:Where have you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Who did you go with? How did you go there?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here? 这时候学生已经沉浸在旅游所带来的乐趣中。我突然抛出一个问题:Do you want to go out to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 If you do,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学生四人一组热烈讨论,给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答案,每一组都希望给出比别组更多的不一样的东西,这时他们互相借鉴着,又互相竞争着。我再问道:Do you want to go to a new place you’ve never been to or the place you’ve ever been to? Why? 经过讨论,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了去野炊的情景,于是,我说道:Now you can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 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 new place? Try to make dialogues. 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闹,整堂课学生都是积极地参与,他们享受着英语带来的乐趣。 
  
  二、创设乐学情境,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的兴趣除了来自內驱力,还离不开周围良好氛围的熏染,如果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就能全神贯注,思维就能敏捷;如果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则会感到所学知识枯燥无味,思维僵化。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多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分享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探究中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轻松感、快乐感。为此教学方法可灵活多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除了播放英语录音外,还可以采用游戏法、模拟法,让学生充当导游或解说员,对风景或物品进行解说,在问答中轻松地认识单词,了解其使用的语气和语调。有时还可用“将错就错法”。笔者在平常的课堂中,有时会故意重复学生的某个错句,以期让学生自我纠正,活跃气氛。可以调动课堂气氛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播放视频动画、组织小组辩论等。
  
  三、教学力求生活化,让生活成为兴趣的发端
  教师设计的情景对话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果学生觉得所学的句型非常实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起来,慢慢地就会对教材感兴趣,时时都拥有破解英语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18单元第三课时,我先出示一个胖男孩的图片,问:Is he fat? Why are there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有说 eat too much rich food, not take enough exercise, 也有说do too much homework, parents have only one child等等。随后我提出问题:How can we keep healthy? 学生就从自己的经验谈起。我又出了几个题目给他们:
  1. It is bad for your eyes if you watch TV for more thana day.
  2. What day is Nurses’ Day?
  3. What day is Nosmoking Day?
  4. People in the US can’t drink beer or wine before they reach .
  5. Which (butter, chocolate, meat, milk) can make you fat easiest?
  6. 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y, how many hours of sport do you have to do in a week?
  在小组讨论“Why should we keep healthy?”时,我适时点拨:可以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心情,也可以是为了能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别人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课后很多学生搜集了有关健康的名言,有的学生还将其翻译成了英语。
   概括说来,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自由交往、乐于对话的场所,教师应创建优良的乐学环境或问题情境,并在课堂活动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单词、句子或画面,让学生保持恒久的兴趣,使自由地说写英语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介绍了Imote2高性能无线传感器的性能和特点,并利用Imote2建立了无线信号采集系统,解决了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传感器的时间不能同步等问题;通过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模型上的试验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解题方法,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虽对概念、公式及定理和定律记得很好,但遇到题目,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未能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找不准物理模型。为此,在习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应用化归思维,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解题能力。  一、化归思维与物理解题  化归思维,是数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化归,即把生疏转化为熟悉,把未知转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反思  学生在实验中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现在的化学实验教学,
对固定化红曲以葡萄糖为原料,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控
按美国抗震设计规范ATC3-06的分类标准将4种场地类别上的420条地震波记录分为12组,进行了大量的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弹性时程分析;重点研究了场地类别、地震设计分组及阻尼比对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下面根据自己在多年工作中实践,谈两点体会。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使原有的对化学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片和玻璃纤维两种基体上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对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TiO2镀层层数的增加,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增强;且相同条件
近几年,我市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在全市范围内各学科广泛开展教师教学全员竞赛活动。竞赛项目有备课、说课、上课等,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竞赛活动过程中,“说课”是一项新创的教学研究形式。把握好“说课”这一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说教材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这是传授知识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