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校新闻导向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引导主体态度消极、技巧缺乏,引导方法不科学,引导传播方式不恰当,引导队伍建设滞后,引导力量配合不够。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的措施有以下几个:首先,瞄准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二,及时追踪和挖掘时政焦点问题,以突出时效性,增强解释性;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人文关怀;第四,创新传播方式,营造愉悦气氛,增强教学方式的适应性。
【关键词】新闻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新闻在人们生活中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在网络上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故意传播不利于党和国家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新闻,尤其是网络新闻,一方面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的应用新闻导向科学有效的引导作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高校新闻导向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引导主体态度消极,技巧缺乏
在突发事件面前,高校的行政领导干部由于态度不积极,常常导致舆论危情。在引起争议的事情发生后,高校一些领导手足无措,采取躲避的被动应对方法。他们往往私底下解决相关问题,表面上不接触不解决保持沉默。这种一味回避的保守态度,往往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使谣言满天飞,导致高校在舆论引导中丧生主动权和先机,最终加大事件解决的难度。此外,高校在事件解决过程中常常体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不能进行民主平等的协商和劝导。
1.2 引导方法不科学
在发生一些负面热点事件时,学校一般都采取“删” 和“堵”的方法,直接使用急刹车式的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学生想知道真相的心理。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厌烦情绪,导致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1.3 引导传播方式不恰当
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是网站上呈现的都是领导的行程和学术交流信息,像报告材料,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它只起到了彰显学校领导的工作业绩的作用,而起不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因此,学术对网站的关注度不够,对网站上的枯燥内容不感兴趣,结果使网站变成了形象工程,根本不反映师生的切身利益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往往使用传统的正面灌输的方式,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对待和分析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别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
1.4 引导队伍建设滞后
新闻引导是一个新事物,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不熟悉。因为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党政机关和企业管理者比较重视,否则他们就是失去公信力或经济效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不重视,所以在新闻引导上所做的工作显得不足。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不高,使得他们并不能顺利的开展新闻引导工作。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比较单一,在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技巧很有限,无法处理激烈的价值观上的矛盾和冲突。高校的政工干部缺乏网络参与意识,分析和驾驭信息的能力不足,受到的培训不够专业和正规,使得他们在新闻引导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1.5 引导力量配合不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涉及党、政、团、工各部门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协调和配合。但现状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没有系统的协调和配合,思想政治的功能不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在高校内部,宣传部、学生处和团委都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但他们之间却缺乏沟通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没建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还不能做到分工协作,使得他们开展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产生冲突,使得大学生无所适从,形成负面的教育效果。
2 发挥新闻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的措施
要利用好新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发挥新闻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必须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
2.1 瞄准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美国传播学的著名学者拉斯维尔提出了5W的传播模式。这个传播模式由传播者、受众、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组成。在传播学中,受众一般是指传播的对象和目标,是信息的接受者。在实际生活中,受众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构成的人群。而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只有明确传播目标,分析他们的特点,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是受众和传播目标,思想政治教师是传播者或传播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行为。现在,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它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传播的信息量大,在量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缺点在于不能满足每个大学生的深层次需要。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认识水平高、思想需求多,有得学生认识水平有限、思想需要就没那么大;有些学生思想活跃,希望对新闻开展讨论,进行比较深入的认识,而有些学生思想就比较保守,只希望有个大体的了解就行。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瞄准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2.2 及时追踪和挖掘时政焦点问题,以突出时效性,增强解释性
时政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注意应用时政热点,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建立迅速放映机制,没两周开展一次有关时政热点的讲座或讨论会,把最新的社会问题设计到讲座中去。其次,还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做有思想深度的分析或讨论,采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来挖掘,讲清其原因、过程和结果,多角度解释其内容和实质,让问题的意义和影响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以及时的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2.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人文关怀
库尔特·卢因是传播学的重要先驱,他在《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最先提出“把关人”的思想和理论。根据“把关人”的思想,传播的信息要进入传播渠道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与把关人标准或群体规范相符合。这有符合这个条件,信息才能真正进入传播过程。把关人的对传播活动的把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筛选和编码上。通过筛选和编码,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重构。把关人对信息的重构是有原则的,不能随意进行。信息筛选是对搜集到的信息所做的过滤和选择,这种过滤和选择的依据就是受众情况和传播的信息与目的。信息编码就是传播主体对所筛选内容的重构。
思想政治教师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把关人,他们应该对教学内容做好把控。在信息选择上,要把时效性、政治性、关注度和群体性结合起来,不能仅仅注重时效性。政治性也就是要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关注度要求大学生关注度高,群体性要求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要求和需要。在信息编码上,要注意把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改编,改编成有利于传播的教育语言,在重构上要坚持解释性、贴近性和前瞻性。解释性要求把所选内容解释的透彻到位,把新闻热点的前因后果和各自的联系讲明白。前瞻性就是要预测新闻热点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贴近性就是要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引入,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作为讲述的语言。
2.4 创新传播方式,营造愉悦气氛,增强教学方式的适应性
媒介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各种传播的载体和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媒介。为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教师应该先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然后在选择一种合适的传播方式。教师可以采取讲座的方式,它可以适应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的要求。首先,它适应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广泛性的要求。讲座内容是根据两周内发生的热点事件决定的,不会预设,而且可以设置专题板块,这满足了学生的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其次,它满足了大学生教育形式的接受性的需要。大学生一般比较独立、自由,思想活跃,是特殊的受众。营造一个愉悦气氛,让学生自由参与,让师生自由平等的探讨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效果有很大帮助。
3 小结
综上所述,解决高校新闻导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的措施有以下几个:首先,瞄准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二,及时追踪和挖掘时政焦点问题,以突出时效性,增强解释性;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人文关怀;第四,创新传播方式,营造愉悦气氛,增强教学方式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武擎昊.浅谈真实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2).
[2]孟丽娟.媒介审判的新发展:网络媒介审判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3]冯朝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保定学院学报,2009(03).
[4]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3).
作者简介
郭君(1982-)男,江西省景德镇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九江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关键词】新闻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新闻在人们生活中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在网络上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故意传播不利于党和国家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新闻,尤其是网络新闻,一方面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的应用新闻导向科学有效的引导作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高校新闻导向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引导主体态度消极,技巧缺乏
在突发事件面前,高校的行政领导干部由于态度不积极,常常导致舆论危情。在引起争议的事情发生后,高校一些领导手足无措,采取躲避的被动应对方法。他们往往私底下解决相关问题,表面上不接触不解决保持沉默。这种一味回避的保守态度,往往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使谣言满天飞,导致高校在舆论引导中丧生主动权和先机,最终加大事件解决的难度。此外,高校在事件解决过程中常常体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不能进行民主平等的协商和劝导。
1.2 引导方法不科学
在发生一些负面热点事件时,学校一般都采取“删” 和“堵”的方法,直接使用急刹车式的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学生想知道真相的心理。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厌烦情绪,导致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1.3 引导传播方式不恰当
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是网站上呈现的都是领导的行程和学术交流信息,像报告材料,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它只起到了彰显学校领导的工作业绩的作用,而起不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因此,学术对网站的关注度不够,对网站上的枯燥内容不感兴趣,结果使网站变成了形象工程,根本不反映师生的切身利益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往往使用传统的正面灌输的方式,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对待和分析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别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
1.4 引导队伍建设滞后
新闻引导是一个新事物,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不熟悉。因为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党政机关和企业管理者比较重视,否则他们就是失去公信力或经济效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不重视,所以在新闻引导上所做的工作显得不足。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不高,使得他们并不能顺利的开展新闻引导工作。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比较单一,在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技巧很有限,无法处理激烈的价值观上的矛盾和冲突。高校的政工干部缺乏网络参与意识,分析和驾驭信息的能力不足,受到的培训不够专业和正规,使得他们在新闻引导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1.5 引导力量配合不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涉及党、政、团、工各部门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协调和配合。但现状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没有系统的协调和配合,思想政治的功能不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在高校内部,宣传部、学生处和团委都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但他们之间却缺乏沟通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没建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还不能做到分工协作,使得他们开展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产生冲突,使得大学生无所适从,形成负面的教育效果。
2 发挥新闻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的措施
要利用好新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发挥新闻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必须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
2.1 瞄准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美国传播学的著名学者拉斯维尔提出了5W的传播模式。这个传播模式由传播者、受众、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组成。在传播学中,受众一般是指传播的对象和目标,是信息的接受者。在实际生活中,受众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构成的人群。而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只有明确传播目标,分析他们的特点,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是受众和传播目标,思想政治教师是传播者或传播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行为。现在,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它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传播的信息量大,在量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缺点在于不能满足每个大学生的深层次需要。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认识水平高、思想需求多,有得学生认识水平有限、思想需要就没那么大;有些学生思想活跃,希望对新闻开展讨论,进行比较深入的认识,而有些学生思想就比较保守,只希望有个大体的了解就行。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瞄准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2.2 及时追踪和挖掘时政焦点问题,以突出时效性,增强解释性
时政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注意应用时政热点,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建立迅速放映机制,没两周开展一次有关时政热点的讲座或讨论会,把最新的社会问题设计到讲座中去。其次,还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做有思想深度的分析或讨论,采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来挖掘,讲清其原因、过程和结果,多角度解释其内容和实质,让问题的意义和影响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以及时的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2.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人文关怀
库尔特·卢因是传播学的重要先驱,他在《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最先提出“把关人”的思想和理论。根据“把关人”的思想,传播的信息要进入传播渠道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与把关人标准或群体规范相符合。这有符合这个条件,信息才能真正进入传播过程。把关人的对传播活动的把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筛选和编码上。通过筛选和编码,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重构。把关人对信息的重构是有原则的,不能随意进行。信息筛选是对搜集到的信息所做的过滤和选择,这种过滤和选择的依据就是受众情况和传播的信息与目的。信息编码就是传播主体对所筛选内容的重构。
思想政治教师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把关人,他们应该对教学内容做好把控。在信息选择上,要把时效性、政治性、关注度和群体性结合起来,不能仅仅注重时效性。政治性也就是要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关注度要求大学生关注度高,群体性要求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要求和需要。在信息编码上,要注意把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改编,改编成有利于传播的教育语言,在重构上要坚持解释性、贴近性和前瞻性。解释性要求把所选内容解释的透彻到位,把新闻热点的前因后果和各自的联系讲明白。前瞻性就是要预测新闻热点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贴近性就是要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引入,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作为讲述的语言。
2.4 创新传播方式,营造愉悦气氛,增强教学方式的适应性
媒介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各种传播的载体和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媒介。为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教师应该先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然后在选择一种合适的传播方式。教师可以采取讲座的方式,它可以适应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的要求。首先,它适应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广泛性的要求。讲座内容是根据两周内发生的热点事件决定的,不会预设,而且可以设置专题板块,这满足了学生的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其次,它满足了大学生教育形式的接受性的需要。大学生一般比较独立、自由,思想活跃,是特殊的受众。营造一个愉悦气氛,让学生自由参与,让师生自由平等的探讨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效果有很大帮助。
3 小结
综上所述,解决高校新闻导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导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的措施有以下几个:首先,瞄准目标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二,及时追踪和挖掘时政焦点问题,以突出时效性,增强解释性;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人文关怀;第四,创新传播方式,营造愉悦气氛,增强教学方式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武擎昊.浅谈真实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2).
[2]孟丽娟.媒介审判的新发展:网络媒介审判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3]冯朝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保定学院学报,2009(03).
[4]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3).
作者简介
郭君(1982-)男,江西省景德镇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九江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