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并且关乎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关乎着全民素质、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存在着教师地区分布不平衡、学科教师配备不合理、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简单化、职业道德素质发展不平衡、先进教学手段运用匮乏等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等问题。
一、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建设
邓小平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而在这几个方面中,尤其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最为重要。受教育者最初是通过教育者认识人、认识世界的,教师的思想品德、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认真贯彻《师德规范》。学校要把师德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程,下大力气认真抓好。每位教师都应认认真真地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身体力行地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做到依法执教,言传身教。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并不是对教师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学校还应根据有关教育法规和教师工作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与《规范》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教师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3.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竞赛活动。引导教师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座右铭,要求他们做到“六个心”:精心把握教材,尽心改进教法,用心锤炼语言,细心积累资料,专心学习理论,热心教育学生。严禁体罚学生,杜绝以教谋私,促进“格高、业精、求实、创新”良好教风的形成。大力宣传献身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生敬业的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二、建立教师培训体系
教育活动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因材施教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理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还要具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等能力,对教师的学历层次、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缺陷。教师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进行专门培养和训练,有学问不一定就可以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
第一,应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鼓励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主动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
第二,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省市或者县级学校参加培训或者进修学习,另外,邀请小学教学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讲座。
第三,校内采取小組研究、分散自学等形式,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理论、业务能力的水平。
三、树立正确的课改理念,加强课改实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成为课改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由传统的“以教中心,以传授为手段,以应试为目的”转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新的教育观。
2.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向“平等、民主、和谐”的新的师生观。
3.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新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不同教材观的问题。并且认真反思自身在管理和教学各个环节的理念,对学校教育功能重新定位,以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为依托,进行一场观念的重大变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树立“素质、创新”的新的发展观。
四、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1.正确定位,注重应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村小学领导充分认识以科研为先导,走内涵发展之路是促进学校及师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动力,真正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思想,科学、准确地定位教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作用,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源于实践,通过并高于实践,服务并指导实践。
2.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广开财路,着力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科研提供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学校可以成立专项教科研经费基金,对需要经费的课题予以支持。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把教师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动力。要通过宣传营造有利于学校教科研的良好氛围,如通过名师评选、授科研奖金和荣誉称号、支持并帮助教师著书立说等推出一批有突出成就的教科研名师,以点带面推动群众性科研工作的开展。
3.注重转化,辐射带动。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使教师深刻认识与体验教科研的价值并增强可持续性教科研的内在动力,而且成果转化应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再研究的过程,既可以丰富原有成果和理论,又可以吸引更多教师的参与,发挥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一是直接应用,即将他人的教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移植,即把某一(学科)领域的教科研成果移用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三是发展,即在推广成果的过程中,对原课题进行再研究以深化和提升;四是渗透,即把成果中内涵的教育理念等渗透众多教师的整体工作之中,等等。
4.强化教研,注重过程管理,谋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学校教师教研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具体做法是以集体备课为形式,注重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把教研活动视为更新教育理念,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举措,常抓不懈。总之,抓好过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重点研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学研究更贴近教学,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建设
邓小平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而在这几个方面中,尤其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最为重要。受教育者最初是通过教育者认识人、认识世界的,教师的思想品德、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认真贯彻《师德规范》。学校要把师德建设当做精神文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程,下大力气认真抓好。每位教师都应认认真真地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身体力行地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做到依法执教,言传身教。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并不是对教师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学校还应根据有关教育法规和教师工作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与《规范》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教师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3.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竞赛活动。引导教师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座右铭,要求他们做到“六个心”:精心把握教材,尽心改进教法,用心锤炼语言,细心积累资料,专心学习理论,热心教育学生。严禁体罚学生,杜绝以教谋私,促进“格高、业精、求实、创新”良好教风的形成。大力宣传献身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生敬业的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二、建立教师培训体系
教育活动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因材施教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理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还要具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等能力,对教师的学历层次、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缺陷。教师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进行专门培养和训练,有学问不一定就可以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
第一,应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鼓励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主动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
第二,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省市或者县级学校参加培训或者进修学习,另外,邀请小学教学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讲座。
第三,校内采取小組研究、分散自学等形式,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理论、业务能力的水平。
三、树立正确的课改理念,加强课改实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成为课改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由传统的“以教中心,以传授为手段,以应试为目的”转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新的教育观。
2.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向“平等、民主、和谐”的新的师生观。
3.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新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不同教材观的问题。并且认真反思自身在管理和教学各个环节的理念,对学校教育功能重新定位,以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为依托,进行一场观念的重大变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树立“素质、创新”的新的发展观。
四、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1.正确定位,注重应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村小学领导充分认识以科研为先导,走内涵发展之路是促进学校及师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动力,真正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思想,科学、准确地定位教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作用,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源于实践,通过并高于实践,服务并指导实践。
2.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广开财路,着力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科研提供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学校可以成立专项教科研经费基金,对需要经费的课题予以支持。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把教师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动力。要通过宣传营造有利于学校教科研的良好氛围,如通过名师评选、授科研奖金和荣誉称号、支持并帮助教师著书立说等推出一批有突出成就的教科研名师,以点带面推动群众性科研工作的开展。
3.注重转化,辐射带动。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使教师深刻认识与体验教科研的价值并增强可持续性教科研的内在动力,而且成果转化应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再研究的过程,既可以丰富原有成果和理论,又可以吸引更多教师的参与,发挥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一是直接应用,即将他人的教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移植,即把某一(学科)领域的教科研成果移用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三是发展,即在推广成果的过程中,对原课题进行再研究以深化和提升;四是渗透,即把成果中内涵的教育理念等渗透众多教师的整体工作之中,等等。
4.强化教研,注重过程管理,谋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学校教师教研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具体做法是以集体备课为形式,注重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把教研活动视为更新教育理念,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举措,常抓不懈。总之,抓好过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重点研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学研究更贴近教学,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