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名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富国强,全社会重视文化的年代,书画收藏和艺术品投资成为继房地产、股票之后的新兴投资行业。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高,风险也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据说过去十年,所有被交易一次以上的艺术品的价格指数创造了约11%的年收益率,超过标准普尔500大盘股指数和其他绝大多数的资产类别,包括债券和日用品。对艺术品市场潜力的预测,也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理论中的一门显学,它与艺术批评一唱一和,成为推动当代艺术品价格不断攀高的重要因素。这导致的结果是,当代名家的作品往往比古代名家的作品还要贵,而且一画难求,这种市场上“厚今薄古”的追逐跟学术上“厚古薄今”的趋向恰恰成为对立面。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盲点。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当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当然,艺术品价值不能用简单计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因为艺术商品的特殊性在于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不是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效用,而主要是精神上的需要,其价格主要受历史变迁、审美变化、市场供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宏篇巨制或寥寥数笔与艺术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判断艺术品的商业潜力时,更重要的是作品有无创新价值以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一、当代名家有可能是一种假象
  当今被称之为名家的,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学术头衔大,在艺术专业机构中担任要职;二是其市场运作理想,价位较高;三是其风格比较受欢迎,在媒体和艺术市场中耳熟能详;第三者相对可靠,但也含有变数,今天流行的风格,在明天很可能被认为没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这在艺术史上并不鲜见,如19世纪法国官方沙龙控制下的艺术和落选沙龙中成长起来的印象派即是典型的例子;第一和第二者并不可靠,有较大的人为因素,因为中国艺术批评和市场运作尚不完善,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美术家的成名大部分依托官方展览推出,而不是由策展人、美术馆、博物馆等学术机构给予引导和认定,国内大多由艺术家组成的评审团在艺术思潮的把握上与严谨的学术判断可能存在差距。
  由于近代及古代的书画交易中赝品较多,常人不敢轻易涉足,而在当今的名家手里更容易买到真迹,加上当代艺术家主动参与市场运作,在各种炒作和集体无意识下,“名家”纷纷浮出水面。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有那么多名家吗?回答是否定的,我非常赞同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郭绍纲先生所说的“大师满天飞不正常”的观点。在艺术史上,几十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不是每一代人都必须出一批名家大师,而且很多区域性的一流画家放在全国便成了二流甚至三流画家,很快就会被浩瀚的艺术史所掩埋,五十年后,经得起考验的寥寥无几,他的作品将可能根本无人问津。以民国时期为例,离今天不过半个多世纪,而当时国内非常活跃的许多画家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叶恭绰、周肇祥、金潜庵、萧俊贤、余绍宋,等等,不是学艺术史的人恐怕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了,当时二三流的画家就更不见经传了,这着实为我们的投资者敲醒了一个警钟。
  二、艺术史上的名家经得起时间考验
  “盖棺定论”虽然不是史学研究不可逾越的法则,但对于已经去世的画家而言,评判要相对客观,权力的失落和社会控制能力的消退至少为理论家留下了更自由的批评空间,也即,受到美术史认可的古代、近现代画家,其艺术价格、艺术价值相对要准确和稳定。特别是近现代一些价位并不特别高的名家身上,如陈师曾、陈半丁、吴湖帆、冯超然、贺天健,等等,这些已被艺术史认可的名家的作品价位甚至比当代的名家还要低,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重树东方价值的今天,随着艺术史研究的深入,代表民族文化的传统书画,其价值将逐渐浮出水面,只要是真品,即算是二流、三流,若干年以后也比现在的许多名家强。比如清末民初的广东中国画研究会,是广东当年与岭南画派对立和并立的画派,岭南画派因为顺应了革命时代的需要而一家独大,国画研究会代表画家黄般若、卢振寰、黄君璧、李凤公等人的作品,在市场上则表现低迷。随着近年来广东对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美术史学“再发现”式的研究,国画研究会画家群的作品价格近年来一路飘红,飙升了数倍乃至数十倍。
  事实上,从收藏的角度来讲,国内博物馆每年收藏的都是古代及近现代的作品,基本不涉及当代艺术品。美术馆虽收藏当代作品,但有严格的学术把关,且偏向于捐赠或者抵扣场租的方式而收藏。在民国时期,只有手握古代名画才有可能跻身大藏家行列,因为只有经过时间洗刷和大浪淘沙留下的,才会是经得起学术考验的艺术经典。当然,这里也涉及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问题,短期投资注重名人效应和流行效应,长期投资则重点关注艺术家的实力和潜力。
  三、关注中青年艺术家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投资当代艺术品,相反,当代艺术品因其潜力的不确定性而带来更吸引人的升值空间。比如中青年画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中青年画家逐渐走向成熟,数十年后,这些人当中可能有一部分脱颖而出,成为画坛的名宿,关键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比如:师承问题,中国人讲究道统,讲究传承,虽有“高徒出名师”的例子,但老师的地位和学养对弟子的发展具有某种先天性的影响;年龄问题,决定其是否持续创作和持续提高水平,比如陈师曾和齐白石,齐白石初到北京时作品无人问津,后因陈师曾提点而“衰年变法”,陈师曾47岁便英年早逝,而齐白石则活到93岁,就当时他们在北京的影响而言,陈师曾的艺术造诣和影响都在齐白石之上,但因陈师曾的早逝而缺乏持续的发展;艺术基本功问题,基本功与劳动付出有关,与艺术品价值有一定的联系;艺术创新问题,在诸多判断因素中,这一点最重要,决定着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作为标尺,艺术史只记录那些在同时代中具有创新价值的东西。但必须指出,创新不等于离经叛道,不等于否定传统,传统也可以出新,如西方文艺复兴,出发点就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并将其视为经典。我国晚清绘画一度以上古金石(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竭)为借鉴,实现“咸道中兴”。20世纪兴起的现代主义美术,又与原始美术在精神上和形式上保持着某种不可分割的渊源。创新既是历史纵坐标的比较,也是同时代横坐标的比较,关键看其在坐标中的位置以及是否形成自己的特色。
  以上所述,无非是要说明一个问题,在分析艺术家的商业潜力时应当把他置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中,一种审美文化心态中,在艺术品收藏投资中应树立艺术史的眼光,切勿在听风逐雨、众星捧月的艺术市场中迷失了方向。
  注释:
  [1]王庆武疯狂的艺术品投资金融博览[J].2012(2).
  [2]郭绍纲,油画“大师”满天飞不正常,南方日报[N].2009-2-26.
  [3]章利国,走向艺术市场理论与运用[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5:55-57.
其他文献
【摘 要】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是20世纪西方画界的一颗新星,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艺术生涯随着生命的消逝戛然而止。然而他短暂的艺术历程却给后人带来无限的深思与启发。尤其是他画面中那些奇怪扭曲的人物造型,吸引了无数观者的好奇心,究竟那些躯体里附着着什么样的灵魂,致使他们如此神经质。我们有待从中发现更多。  【关键词】扭曲;神经质;赤裸  埃贡·席勒作为西方最有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他璀璨的艺
期刊
高寒冰,2001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委员,作品曾入选陕西首届素描速写大展,招贴设计入选2004视觉穿越设计艺术展并获优秀奖,作品《文化饕餮》入选陕西2005引领时尚设计展。作品《吉祥如意》入选西部之星设计大展并获优秀奖。《纸——迹象》入选视觉艺术设计展。多幅作品发表于《先锋设计》《当代艺术》《延河》等杂志。先后在《艺术与设計》《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
期刊
刘小雪,1990年生,籍貫河北省保定市。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
期刊
【摘 要】历史悠久的中国画艺术有着独立的发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色彩表现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有其独特的色彩观念。西学东渐,中国画艺术受到巨大的冲击,中国画的色彩在吸收、融合西画艺术的同时,丰富了表现力,中国画的色彩观在这种变化发展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当代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表现入手,探究其发展的规律,以便指导我们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实践。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观;当代青绿山水画;稳定性
期刊
今年是黄独峰先生诞辰100周年,在纪念和回顾他的艺术人生及杰出的艺术成就的同时,研究和重新评价黄独峰先生的学术地位和贡献,是十分必要和有重要现实意义的。20世纪初,中国画坛可谓风起云涌,名家流派纷呈林立;革新派、传统派之争,门户之见沸沸扬扬,新文化远动引起的新美术潮流与传统观念针锋相对,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怎样走进现代,成为那一代艺术家必须面对并要进行决择的首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同的选择和道路上探索行
期刊
自唐代王维开创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先---河,后世对文人画的探索与发展出现了两次重要的影响。经过魏晋南北朝荆关董巨的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到了南宋由于国力衰微、边境民族侵略,对中原的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宫廷画家长期把持政权绘画模式的单一与绘画题材的限制,山水画逐渐走向了衰落。蒙古入侵,一些不愿与外民族共处朝堂的“遗民”纷纷归隐山林思想上得到了解放,再加上赵孟頫提倡文人画向前人学习的崇古、
期刊
有记载没骨花鸟源于佛教并伴随之进入我国的“凹凸花”,且在唐朝、五代发展并不断完善。宋代郭若虚有书云:“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黄筌虽然画过没骨画,但是画风仍以“黄家富贵”为主。元、明两代没骨画甚少,至明代后期,几乎失传,后经清初恽寿平继承、变革创新后,没骨画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清逸出尘  “清逸”为清新脱俗,给人以安乐闲适的感觉。恽寿平的花卉,采用没骨法
期刊
“Gesture”绘画语言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艺术系汤姆·希尔伍德教授最先提出的美术创作技法,后经四川师范大学陶晶教授引入中国,在技法研究、美术教学与艺术创作等领域取得了深入发展。  “Gesture”绘画方式是调动绘画者的激情,把行为绘画方式与速写结合起来,从而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对瞬间的形体进行评判,尔后又以理性思维在画面中寻找与形体对应的迹象进行形体的把握,利用瞬间的记忆
期刊
“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是苏珊·朗格在她的美学著作《情感与形式》中提出来的,是其艺术符号论美学思想最根本出发点。朗格认为:凡是用语言符号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呈现情感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所以艺术作品首先是一种符号形式,它的任务就是把人类的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把情感转变成为可见的符号手段,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将情感形式化、直观化是艺术符
期刊
【摘 要】绥凯·珂勒惠支与弗里达·卡洛都是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女性画家,两人都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自画像,使后人能从这些画作中读到这两位传奇女性的悲剧人生。同样都作为痛失孩子的母亲,两人的绘画题材在“母与子”和“死亡”上都倾注了强烈的情感,在审美形态上具有复杂的悲剧性。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比较研究两人的自画像。  【关键词】自画像;悲剧性;母子;死亡  一、人生经历  画家的人生经历对画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