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我任教七年级历史学科,作为全国第一批使用统编历史教材的一线教师,在教学参考书等备课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形下,这一年来对部编新教材的备课、授课中更多的是依靠已有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认知。这一年来在学校先后组织过多次统编教材网络培训,培训时间虽短,但次数较多但,对我而言是难得的系统学习统编新教材编写结构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成长的好机会。对于一年来新教材教学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我来说,真是“恰逢一场及时雨,犹如一盏指明灯”。
一、教材改革创平台,立德树人明方向
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统编历史教材严格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与过去的教材编写相比,统编历史教科书体现出新的历史教育理念,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强调基本史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的目的,更注重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在培训教授的解读中频频闪现的词汇“唯物史论”、“国家意志”、“立德树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等,让我感受颇深!
统编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统编历史教材在呈现方式、学习要求等各个方面与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高度契合。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每一单元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二至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同时设计了多样的栏目,如课前导言,课中相关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等,还有课后活动、知识拓展,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可以说,2016版统编历史教材改革编写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搭建了平台,更为教师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探索教学实施方法,落实教材编写理念
正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历史教材主编叶小兵教授所言“教科书对学生而言读起来越容易,历史课对老师来说上起来越难。”的确,统编历史教科书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栏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完成预习或自学,但也就要求教师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更有广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更多学生的发展。那么,处于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该做何实施课堂教学呢?我的意见是“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澄清当前一些缺乏规范的影视剧和书刊对历史教学的负面影响。如:近年来热播的各种抗日神剧,这些神剧在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难道不是也在迷惑青少年对历史正是性的认知吗?这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青少年而言,实在是弊大于利。
(2)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历史教学实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历史课堂需要史料实证,但也要注意历史的真像不一定等于真实细节的拼接。即使某些事件是真实的,但未必就能使真实的历史显现出来,因为只有将事实深入到社会现实中,经过科学审辨和整体考量,才有可能显现出真实细节的现实意义。否则就会出现“用全部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伪造了历史”。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意义时,必须一分为二的客观审视军机处存在的价值,它在高度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的确精简了政府机构,大大提升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但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评价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时,成吉思汗和他的后辈们的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辽阔的疆域,我们在为之骄傲自豪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反思在征服其他民族、致使他国人民国破家亡的前提下所换来的这份“骄傲”,应该吗?这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相适应吗?
2.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1)创设历史情境,巧设问题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合理的分工,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间有意识的竞争,增进学生间彼此合作、公平竞争的意识。
(3)阅读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愿望,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阅读、是非明辨的能力。
3.注重发挥历史教师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讲述的作用
运用课前导学、课堂小组交流、教学情境设置等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分析历史是历史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不可少的形式,但是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尤其是团场地区青少年的受教育层次,完全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成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依然是历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讲述历史是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尤其是对一些生澀难懂的字句、政治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解读,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
4.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真正能够通过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方的积极有效的互动中,将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落到实处。例如,从起始年级接触历史学科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制表概括归纳历史事实、辨证分析历史事物、以史为鉴形成历史认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等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5.整体把握教材脉络,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对于新编历史教材,作为教师要率先吃透教材,深刻理解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所在。教师要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分析,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历史,发挥历史教学“研究过去,关注当下”价值。
统编历史教材的改革,将中国教育改革推向了新的阶段,历史学科素质教育正向我们真正走来。因此,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学科特点,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彰显历史学科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教材改革创平台,立德树人明方向
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统编历史教材严格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与过去的教材编写相比,统编历史教科书体现出新的历史教育理念,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强调基本史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的目的,更注重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在培训教授的解读中频频闪现的词汇“唯物史论”、“国家意志”、“立德树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等,让我感受颇深!
统编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统编历史教材在呈现方式、学习要求等各个方面与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高度契合。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每一单元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二至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同时设计了多样的栏目,如课前导言,课中相关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等,还有课后活动、知识拓展,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可以说,2016版统编历史教材改革编写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搭建了平台,更为教师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探索教学实施方法,落实教材编写理念
正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历史教材主编叶小兵教授所言“教科书对学生而言读起来越容易,历史课对老师来说上起来越难。”的确,统编历史教科书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栏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完成预习或自学,但也就要求教师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更有广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更多学生的发展。那么,处于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该做何实施课堂教学呢?我的意见是“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澄清当前一些缺乏规范的影视剧和书刊对历史教学的负面影响。如:近年来热播的各种抗日神剧,这些神剧在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难道不是也在迷惑青少年对历史正是性的认知吗?这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青少年而言,实在是弊大于利。
(2)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历史教学实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历史课堂需要史料实证,但也要注意历史的真像不一定等于真实细节的拼接。即使某些事件是真实的,但未必就能使真实的历史显现出来,因为只有将事实深入到社会现实中,经过科学审辨和整体考量,才有可能显现出真实细节的现实意义。否则就会出现“用全部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伪造了历史”。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意义时,必须一分为二的客观审视军机处存在的价值,它在高度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的确精简了政府机构,大大提升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但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评价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时,成吉思汗和他的后辈们的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辽阔的疆域,我们在为之骄傲自豪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反思在征服其他民族、致使他国人民国破家亡的前提下所换来的这份“骄傲”,应该吗?这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相适应吗?
2.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1)创设历史情境,巧设问题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合理的分工,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间有意识的竞争,增进学生间彼此合作、公平竞争的意识。
(3)阅读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愿望,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阅读、是非明辨的能力。
3.注重发挥历史教师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讲述的作用
运用课前导学、课堂小组交流、教学情境设置等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分析历史是历史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不可少的形式,但是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尤其是团场地区青少年的受教育层次,完全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成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依然是历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讲述历史是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尤其是对一些生澀难懂的字句、政治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解读,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
4.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真正能够通过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方的积极有效的互动中,将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落到实处。例如,从起始年级接触历史学科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制表概括归纳历史事实、辨证分析历史事物、以史为鉴形成历史认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等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5.整体把握教材脉络,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对于新编历史教材,作为教师要率先吃透教材,深刻理解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所在。教师要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分析,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历史,发挥历史教学“研究过去,关注当下”价值。
统编历史教材的改革,将中国教育改革推向了新的阶段,历史学科素质教育正向我们真正走来。因此,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学科特点,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彰显历史学科应有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