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吴曙粤教授运用针刺穴位、中药方剂等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并附案例以资验证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吴曙粤;经验介绍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232-01
吴曙粤教授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载,治学严谨,中西医并举,临床上有较好的效果,在防治儿科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用药审慎,尤其在儿科疾病的治疗处方中加用治专病的特殊中药,重视运用多种中医疗法治疗儿科疾病,尤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治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吴教授临诊,获益匪浅,现将吴曙粤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的经验介绍如下。
吴曙粤教授认为,小儿生理存在“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特点,病理特点有“易虚易实、易饥易饱”的情况;目前小儿多系独生子女,家长溺爱、过分娇惯,予过食肥甘厚味与生冷瓜果,甚则逼迫小儿进食等,日久导致脾胃损伤。轻者出现脾胃不和,重者导致脾胃气阴两伤之厌食症,若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可因脾胃气虚,纳食较少,导致营养缺乏,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底下,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吴教授主张治疗小儿厌食症,内服中药或食疗加针刺治疗并用,其临床疗效满意。
1.针刺四缝穴
双侧经外奇穴四缝穴,穴位定位:仰掌伸指,在第 2~5 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的中央,一侧 4 个;施术工具:一次性7号针头或小号三棱针;操作步骤:用术者拇指指腹揉按患儿四缝穴周围,加快血运,使局部变红充血,再用消毒棉球或棉签消毒四缝穴,消毒完毕后,以针对准四缝穴快速点刺,深度视患儿大小而定,一般约2mm,出针后,术者用手指从患儿四缝穴近端向远端对穴位挤压, 挤出少许乳白色透明粘液或淡红色血液。点刺完毕,以消毒棉球或棉签擦拭,稍按压至不出血为止,1小时内避免洗手。每周1次,连用3周。
2.辩证分型论治遣方
吴师认为现代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独生子女多是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嗜食肥甘厚味或过食生冷。部分小儿过分任性,不正常饮食,家长纵容过食零食,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干扰脾胃正常功能,影响脾胃运化,厌恶进食,而且这类小儿往往先天禀赋不足,以脾胃气虚和脾虚湿困为主,治疗用异功散加行气消导及祛瘀的中药如青皮、砂仁、香附、焦三仙、三棱及莪术;而脾胃虚寒的可选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胃阴虚可选麦门冬汤合养胃增液汤加减。
3.病案举例
病案1.王女,4岁,进食少1月。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发育一般,问答清楚,大便干,面色无华,肢体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辩证脾胃气虚, 治以健脾益气为法。予针刺“四缝穴”2次,每周1次。中药用异功散加味。处方:太子参5,茯苓5,白术10,陈皮5,青皮5,砂仁6、山楂6、鸡内金6、麦芽6、三棱3、甘草6。5剂,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复诊,家长诉其用药后食欲大增,继续针“四缝穴”1次。
病案2.林女,6岁,进食少3月,发育稍差,大便溏烂,舌苔厚腻,舌质淡红,脉细滑或细缓。辩证脾虚湿困,治则以健脾化湿为法。予针刺四缝穴2次,每周1次。中药用异功散加味。处方:党参10g,茯苓6g、白术5g、苍术5g,陈皮6g,砂仁6g、山楂6g、佩兰4.5g、莪术5g、三棱5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复诊,家长诉其用药后食欲增加,继续针“四缝穴”1次。
4.总结
小儿厌食症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临床治疗手段局限,疗效不理想。而单纯中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又因患儿年幼,中药汤剂口感差,加之家长娇惯,服药难而量少造成疗效不佳。吴曙粤教授认为治疗此类病症,适宜针刺四缝穴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四缝穴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1],是小儿常用的经外奇穴,四缝穴与命门、三焦、小肠及肝联系紧密[2],《 奇效良方 》记载有:“四缝穴在手指内中节是穴, 用三棱针出血, 治疗小儿猢狲劳等症 ”,意思是三棱针点刺出血可治疗小儿疳积症,可见在明朝就已明确四缝穴治疗疳积的作用,针刺四缝穴可疏通相关经脉,调和脾胃之升降功能,恢复脾之健运,胃之受纳功能;异功散是由“天下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加一味陈皮组成,四君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诸症。而异功散作用除有益气健脾外,还兼有理气,因宋代名医钱乙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用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可促进消化。吴师认为四君子汤单用于小儿可补气健脾,但小儿的“纯阳之体、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及“三有余二不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征导致其患厌食症时并非单纯脾胃气虚,常兼有脾胃气滞、饮食积滞;仅用四君子汤补气易加重患儿气滞不行,从而导致其饮食停滞,腹胀纳呆等症状,加重其病情。故吴师常在异功散基础上,辩证加用青皮、砂仁、三棱、山楂、麦芽等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病情较复杂者。因为认为合并气滞较重仅靠异功散内陈皮行气不够,故加用青皮和砂仁增进行气功效,且青皮尚可燥湿化痰,砂仁可醒脾和胃;若合并有瘀可加用三棱、莪术等辅以活血通滞;伴有湿邪阻滞时加佩兰、扁豆等燥湿化痰药化湿消积;因患儿年幼饮食不知饥饱,故易饮食积滞或生湿化痰而致脾失运化、胃失腐熟,此时需配以消导化积,促进消化的山楂、鸡内金、麦芽等药物。
总之针刺四缝合并辩证论治予中药内服可达到芳香醒脾、疏肝理气、健脾导滞、消食开胃之功。吴师对于小儿厌食证治疗每获良效,均是予针刺四缝结合辩证遣方用药结合。可见针刺四缝结合辩证遣方的治疗可明显提高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并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根据中医强调未病先防的特点,我们还应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普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饮食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厌食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王玲玲,梁繁荣,等.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27.
[2]李强.厌食散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55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9,5(3):44-45.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吴曙粤;经验介绍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232-01
吴曙粤教授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载,治学严谨,中西医并举,临床上有较好的效果,在防治儿科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用药审慎,尤其在儿科疾病的治疗处方中加用治专病的特殊中药,重视运用多种中医疗法治疗儿科疾病,尤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治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吴教授临诊,获益匪浅,现将吴曙粤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的经验介绍如下。
吴曙粤教授认为,小儿生理存在“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特点,病理特点有“易虚易实、易饥易饱”的情况;目前小儿多系独生子女,家长溺爱、过分娇惯,予过食肥甘厚味与生冷瓜果,甚则逼迫小儿进食等,日久导致脾胃损伤。轻者出现脾胃不和,重者导致脾胃气阴两伤之厌食症,若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可因脾胃气虚,纳食较少,导致营养缺乏,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底下,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吴教授主张治疗小儿厌食症,内服中药或食疗加针刺治疗并用,其临床疗效满意。
1.针刺四缝穴
双侧经外奇穴四缝穴,穴位定位:仰掌伸指,在第 2~5 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的中央,一侧 4 个;施术工具:一次性7号针头或小号三棱针;操作步骤:用术者拇指指腹揉按患儿四缝穴周围,加快血运,使局部变红充血,再用消毒棉球或棉签消毒四缝穴,消毒完毕后,以针对准四缝穴快速点刺,深度视患儿大小而定,一般约2mm,出针后,术者用手指从患儿四缝穴近端向远端对穴位挤压, 挤出少许乳白色透明粘液或淡红色血液。点刺完毕,以消毒棉球或棉签擦拭,稍按压至不出血为止,1小时内避免洗手。每周1次,连用3周。
2.辩证分型论治遣方
吴师认为现代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独生子女多是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嗜食肥甘厚味或过食生冷。部分小儿过分任性,不正常饮食,家长纵容过食零食,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干扰脾胃正常功能,影响脾胃运化,厌恶进食,而且这类小儿往往先天禀赋不足,以脾胃气虚和脾虚湿困为主,治疗用异功散加行气消导及祛瘀的中药如青皮、砂仁、香附、焦三仙、三棱及莪术;而脾胃虚寒的可选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胃阴虚可选麦门冬汤合养胃增液汤加减。
3.病案举例
病案1.王女,4岁,进食少1月。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发育一般,问答清楚,大便干,面色无华,肢体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辩证脾胃气虚, 治以健脾益气为法。予针刺“四缝穴”2次,每周1次。中药用异功散加味。处方:太子参5,茯苓5,白术10,陈皮5,青皮5,砂仁6、山楂6、鸡内金6、麦芽6、三棱3、甘草6。5剂,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复诊,家长诉其用药后食欲大增,继续针“四缝穴”1次。
病案2.林女,6岁,进食少3月,发育稍差,大便溏烂,舌苔厚腻,舌质淡红,脉细滑或细缓。辩证脾虚湿困,治则以健脾化湿为法。予针刺四缝穴2次,每周1次。中药用异功散加味。处方:党参10g,茯苓6g、白术5g、苍术5g,陈皮6g,砂仁6g、山楂6g、佩兰4.5g、莪术5g、三棱5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复诊,家长诉其用药后食欲增加,继续针“四缝穴”1次。
4.总结
小儿厌食症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临床治疗手段局限,疗效不理想。而单纯中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又因患儿年幼,中药汤剂口感差,加之家长娇惯,服药难而量少造成疗效不佳。吴曙粤教授认为治疗此类病症,适宜针刺四缝穴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四缝穴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1],是小儿常用的经外奇穴,四缝穴与命门、三焦、小肠及肝联系紧密[2],《 奇效良方 》记载有:“四缝穴在手指内中节是穴, 用三棱针出血, 治疗小儿猢狲劳等症 ”,意思是三棱针点刺出血可治疗小儿疳积症,可见在明朝就已明确四缝穴治疗疳积的作用,针刺四缝穴可疏通相关经脉,调和脾胃之升降功能,恢复脾之健运,胃之受纳功能;异功散是由“天下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加一味陈皮组成,四君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诸症。而异功散作用除有益气健脾外,还兼有理气,因宋代名医钱乙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用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可促进消化。吴师认为四君子汤单用于小儿可补气健脾,但小儿的“纯阳之体、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及“三有余二不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征导致其患厌食症时并非单纯脾胃气虚,常兼有脾胃气滞、饮食积滞;仅用四君子汤补气易加重患儿气滞不行,从而导致其饮食停滞,腹胀纳呆等症状,加重其病情。故吴师常在异功散基础上,辩证加用青皮、砂仁、三棱、山楂、麦芽等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病情较复杂者。因为认为合并气滞较重仅靠异功散内陈皮行气不够,故加用青皮和砂仁增进行气功效,且青皮尚可燥湿化痰,砂仁可醒脾和胃;若合并有瘀可加用三棱、莪术等辅以活血通滞;伴有湿邪阻滞时加佩兰、扁豆等燥湿化痰药化湿消积;因患儿年幼饮食不知饥饱,故易饮食积滞或生湿化痰而致脾失运化、胃失腐熟,此时需配以消导化积,促进消化的山楂、鸡内金、麦芽等药物。
总之针刺四缝合并辩证论治予中药内服可达到芳香醒脾、疏肝理气、健脾导滞、消食开胃之功。吴师对于小儿厌食证治疗每获良效,均是予针刺四缝结合辩证遣方用药结合。可见针刺四缝结合辩证遣方的治疗可明显提高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并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根据中医强调未病先防的特点,我们还应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普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饮食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厌食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王玲玲,梁繁荣,等.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27.
[2]李强.厌食散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55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9,5(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