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例举史实、分析文学作品、讲述民间故事,通过历史、文学、民间三个角度阐释赵云形象的变化发展。
关键词:赵云;《三国演义》;《三国志》
一、历史形象
《三国志》记载,赵云原是公孙瓒部曲,在刘备未贤达之际就效力于他。可以说赵云是继关羽和张飞之后最早效忠刘备的人。虽从主于贫弱之际,赵云的政治地位却一直徘徊不前。当刘备进驻蜀地,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右将军,均为三品武官,却只封赵云为五品诩将军,并且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赵云也位列最末。对此《三国志》作出了解释“(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说明在刘备阵营中赵云主要担任禁卫队长的职责,鲜少或者几乎没有独率军队的机会。或许单“为先主主骑”一句就判定他做的是护卫队长显得武断。且看赵云一生中最大的两项功劳:一为长坂坡救幼主有功,二为拦江截阿斗。《三国志》中有载“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由此可知,赵云的职责就是照顾刘备家小。因此,即便他在蜀汉政权的资历深于他人,但在军功胜于一切的三国时代,赵云也只能委屈得沉迹下僚。
公元223年,刘备驾崩,后主刘禅继位。因顾念赵云两次救主有功,才升其为二品南征将军,封永昌亭侯。后来却因箕谷失利,而贬为镇东将军。
二、文学形象
从西晋的《三国志》到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这期间三国故事流传百年。在这个过程中,赵云形象由原来单薄的历史人物慢慢演化成一名胆大心细的良将。在元代话本中,始出现“五虎将”的说法。
一直到《三国演义》时代,赵云已经被演化成一个忠肝义胆、允文允武的传奇人物。罗贯中对赵云的偏爱更是显而易见。《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式小说里就塑造了两个完美的人物,文官是诸葛亮,武将便是赵云。罗贯中拓《三国志》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寥寥数句,把它演绎成一段“寻幼主七进出曹营,斩敌军孤胆战数将”的英勇传奇,使得赵云名扬天下。在多年后,东吴丁奉看到赵云只得放走诸葛亮说“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阪时否?吾等只消回话便了。”①
并且为了展现赵云人生的完美性,还虚构了七十建奇功的情节。在小说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中“孔明受诏回府,唤诸将听令”点上数十位将领随他出师伐魏。《演义》中写道:忽帐下一老将,厉声而进曰:“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众视之,乃赵云也。孔明曰:“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云厉声曰:“吾自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愿为前部先锋!”孔明再三苦劝不住。云曰:“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②短短数百字就刻画出一名,人老心不老,不为争名只为战死沙场的勇将。如不战则宁死,其性之刚烈,世所罕见。到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在悬车之年,身披白袍银甲,挥枪杀入敌军。《演义》将这段描写得精彩至极,“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 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③如此雄姿,又怎能不让后来者拍案称绝,诗赞:“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历史上赵云确实有参加过凤鸣山之役,不过却非在七十高龄而是在五十岁左右。关于斩五将之事也未见于正史,反而因为敌强兵弱失利于箕谷,被贬为镇东将军。
三、民间形象
在《三国演义》问世后,在民间广受流传。其中,赵云形象在《演义》的基础上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有个关于赵云的民间传说:有次,诸葛亮派赵云出去征战,攻打一座城池。同所有演义中的智囊人物一样,事前诸葛亮已授予赵云锦囊妙计,其中包括整个的军事计划,何时出发、用餐、行军、渡河、攻城,赵云只需做个提线木偶便可。然而在出发之后,诸葛亮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按照诸葛亮计划的时间,渡河时正值涨潮期。当他在营中忧心计划会失败时,传回赵云已料到河水会暴涨,已在之前做好舟筏,成功攻下城池的消息。在这个故事中,赵云的谨慎仔细甚至已超过诸葛亮,这是在《三国演义》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④
更有甚者把赵云神化,有一个颇类中国版“阿克琉斯之踵”的传说。这个故事中,赵云是灯笼神下凡,一生征战无数,百战百胜并且从未在身上留下过伤疤。他的夫人不信,在好奇心驱使下,趁赵云熟睡时刺了他的肚脐,结果灯笼壳破,赵云死。相比较这个故事的传奇性,民间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魏十姜维”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异了。(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注解:
①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东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②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③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④ 本文的民间传说、故事材料均取自《赵子龙的奋斗》
关键词:赵云;《三国演义》;《三国志》
一、历史形象
《三国志》记载,赵云原是公孙瓒部曲,在刘备未贤达之际就效力于他。可以说赵云是继关羽和张飞之后最早效忠刘备的人。虽从主于贫弱之际,赵云的政治地位却一直徘徊不前。当刘备进驻蜀地,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右将军,均为三品武官,却只封赵云为五品诩将军,并且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赵云也位列最末。对此《三国志》作出了解释“(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说明在刘备阵营中赵云主要担任禁卫队长的职责,鲜少或者几乎没有独率军队的机会。或许单“为先主主骑”一句就判定他做的是护卫队长显得武断。且看赵云一生中最大的两项功劳:一为长坂坡救幼主有功,二为拦江截阿斗。《三国志》中有载“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由此可知,赵云的职责就是照顾刘备家小。因此,即便他在蜀汉政权的资历深于他人,但在军功胜于一切的三国时代,赵云也只能委屈得沉迹下僚。
公元223年,刘备驾崩,后主刘禅继位。因顾念赵云两次救主有功,才升其为二品南征将军,封永昌亭侯。后来却因箕谷失利,而贬为镇东将军。
二、文学形象
从西晋的《三国志》到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这期间三国故事流传百年。在这个过程中,赵云形象由原来单薄的历史人物慢慢演化成一名胆大心细的良将。在元代话本中,始出现“五虎将”的说法。
一直到《三国演义》时代,赵云已经被演化成一个忠肝义胆、允文允武的传奇人物。罗贯中对赵云的偏爱更是显而易见。《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式小说里就塑造了两个完美的人物,文官是诸葛亮,武将便是赵云。罗贯中拓《三国志》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寥寥数句,把它演绎成一段“寻幼主七进出曹营,斩敌军孤胆战数将”的英勇传奇,使得赵云名扬天下。在多年后,东吴丁奉看到赵云只得放走诸葛亮说“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阪时否?吾等只消回话便了。”①
并且为了展现赵云人生的完美性,还虚构了七十建奇功的情节。在小说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中“孔明受诏回府,唤诸将听令”点上数十位将领随他出师伐魏。《演义》中写道:忽帐下一老将,厉声而进曰:“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众视之,乃赵云也。孔明曰:“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云厉声曰:“吾自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愿为前部先锋!”孔明再三苦劝不住。云曰:“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②短短数百字就刻画出一名,人老心不老,不为争名只为战死沙场的勇将。如不战则宁死,其性之刚烈,世所罕见。到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在悬车之年,身披白袍银甲,挥枪杀入敌军。《演义》将这段描写得精彩至极,“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 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③如此雄姿,又怎能不让后来者拍案称绝,诗赞:“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历史上赵云确实有参加过凤鸣山之役,不过却非在七十高龄而是在五十岁左右。关于斩五将之事也未见于正史,反而因为敌强兵弱失利于箕谷,被贬为镇东将军。
三、民间形象
在《三国演义》问世后,在民间广受流传。其中,赵云形象在《演义》的基础上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有个关于赵云的民间传说:有次,诸葛亮派赵云出去征战,攻打一座城池。同所有演义中的智囊人物一样,事前诸葛亮已授予赵云锦囊妙计,其中包括整个的军事计划,何时出发、用餐、行军、渡河、攻城,赵云只需做个提线木偶便可。然而在出发之后,诸葛亮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按照诸葛亮计划的时间,渡河时正值涨潮期。当他在营中忧心计划会失败时,传回赵云已料到河水会暴涨,已在之前做好舟筏,成功攻下城池的消息。在这个故事中,赵云的谨慎仔细甚至已超过诸葛亮,这是在《三国演义》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④
更有甚者把赵云神化,有一个颇类中国版“阿克琉斯之踵”的传说。这个故事中,赵云是灯笼神下凡,一生征战无数,百战百胜并且从未在身上留下过伤疤。他的夫人不信,在好奇心驱使下,趁赵云熟睡时刺了他的肚脐,结果灯笼壳破,赵云死。相比较这个故事的传奇性,民间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魏十姜维”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异了。(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注解:
①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东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②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③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④ 本文的民间传说、故事材料均取自《赵子龙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