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电力建设的基础,因此在其建设前必须对其可行性进行调研与分析。电力信息化项目的科研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以此保证操作的规范化。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构建;流程规范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066-01
电力信息化项目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复杂、独特的活动,其内容包括电力信息化的开发应用、推广以及升级改造,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以及改造,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软硬件设备的建设与升级改造,标准规范以及专题研究的编制和修订。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包括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可研编制、实施流程等,对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管理的现状分析
电力行业是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人员素质,直至90年代初,仍处于一般应用水平,其信息化程度与客观需求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省市级电力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用化,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应用效果上仍然感觉不是很理想,在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之间发展伤存在著不平衡性。尤其是一些县级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回报并不明显。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规范上比较差,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以及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不重视、管理方法不合理等。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过程中其系统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较多的电力企业运用的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管理模式。其主要作用就是将企业相对孤立、零碎的信息转变并形成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有组织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来就彻底解决了信息存放的“冗余”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可以说这个系统在一定的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从而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但是由于MSI技术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MSI无法适应多变的管理环境。基于MIS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的情况下,统(DSS,Decisions Support System)便随之研发出来。二者的区别主要是MSI是实现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而DSS更主要的是针对某一类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建立模型、挖掘规则等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随着系统的不断运用和相关漏洞的修复,数据仓库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形成。以至于后期的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灯相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基于抄表数据的综合决策支持)。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者理念和对系统的把握,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自动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看到硬件的不断发展也要看到软件发展的不足,即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二、电力信息化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模式构建
1.流程构建。可行性研究的流程的关键是调研和审核,此时就要由电力集团公司的相关部门先对项目进行申报,并对项目需求进行细化,然后进行项目初审,进行可行性报告编制,然后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这就完成了对可行研究报告的审批乃至项目审核。其中应当注意的是,项目需求和分析必须适应当地电力的发展要求,配合宏观电力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项目初审的通过。
2.可行性报告编制。这个过程是适应调研和分析的过程,在此应规范报告的固定模式和具体问题,需要做到:对报告进行模块划分,使之形成固定的模式,这样就可在审核中明确关键问题,提高调研的针对性以及编写的高效率,如规范名称和单位名称填写、固定项目实施内容等,以此方便进行信息输入。同时规范报告的范围,对投资规模进行限定,对相应规模的项目进行编制模块设定,并对其细致性进行限定;同时对项目的类别进行细化,如业务系统、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并对建设属性进行细化,包括改建、扩建、新建,以此规范报告的内容。同时对项目之间的系统关联性进行描述,要求对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性质进行细化,尤其是在已有系统的情况下,如何对新建、改建、扩建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并保证其项目范围和内容的明确性,以此可以判定项目的重复性,保证审核的顺利开展。
编制中应要求对方案进行细化,以此可以帮助找到项目实施的细节问题,如架构图等,并从物理层和应用层上对整个架构进行分析与描述,从而对基础设施以及拓扑图等形成一个宏观的布局和概念,突出项目建设后的应用效果以及作用。在编制中还应参考电力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应用性能等方面对项目的非功能性进行细化分析,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运营的要求,对非功能性的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与分析,在可研阶段对项目涉及的范围进行分析,并对业务范围和用量等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保证可研报告编制的针对性。最后就是对投资和投资估算的确定,一方面应细化投资估算的内容,对项目的费用进行科学细化和估算,一方面应对费用的标准进行细化,确定编制估算的累计计费方式,保证项目估算的过程按照实际的人工和材料费用进行累计,保证计价的准确性。
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的策略和途径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力支撑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集成和信息管理技术,切实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首先是收集基本信息、其次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提取和融合实际应用中有用的信息,最后是把信息用于服务。因此,优化服务实现的主要措施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如何有效地对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其策略和方法主要是:
3.1 思想上在提高全员的认识,为有效实施予以保证
系统使用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系统业务人员,他们将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用好系统。如果产生抵触情绪,再好的系统也只是个装饰。因此,正确认识系统重要性,对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是有很大的好处。相关部门领导起到带头模范效果,让系统的使用人员重视系统应用,对系统的实施尤为重要。
3.2 实现管理自动化的途径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资金的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逐渐复杂化。实际应用中的自动化系统必须按照电力企业的特点进行纠正,以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建设一套管理自动化系统需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实现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3.3 加强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全员运用系统的能力
使用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系统使用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所以需大力开展针对系统使用人员的能力培训工作,而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实践证明,在新时代的电力系统使用中,业务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电力信息化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需要严格的按照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编制流程以及审批流程,建立相应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并注意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进而提高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建,蒋锦霞.项目群管理模式在浙江电力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05):43-45.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构建;流程规范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066-01
电力信息化项目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复杂、独特的活动,其内容包括电力信息化的开发应用、推广以及升级改造,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以及改造,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软硬件设备的建设与升级改造,标准规范以及专题研究的编制和修订。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包括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可研编制、实施流程等,对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管理的现状分析
电力行业是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人员素质,直至90年代初,仍处于一般应用水平,其信息化程度与客观需求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省市级电力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用化,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应用效果上仍然感觉不是很理想,在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之间发展伤存在著不平衡性。尤其是一些县级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回报并不明显。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规范上比较差,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以及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不重视、管理方法不合理等。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过程中其系统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较多的电力企业运用的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管理模式。其主要作用就是将企业相对孤立、零碎的信息转变并形成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有组织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来就彻底解决了信息存放的“冗余”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可以说这个系统在一定的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从而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但是由于MSI技术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MSI无法适应多变的管理环境。基于MIS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的情况下,统(DSS,Decisions Support System)便随之研发出来。二者的区别主要是MSI是实现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而DSS更主要的是针对某一类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建立模型、挖掘规则等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随着系统的不断运用和相关漏洞的修复,数据仓库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形成。以至于后期的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灯相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基于抄表数据的综合决策支持)。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者理念和对系统的把握,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自动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看到硬件的不断发展也要看到软件发展的不足,即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二、电力信息化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模式构建
1.流程构建。可行性研究的流程的关键是调研和审核,此时就要由电力集团公司的相关部门先对项目进行申报,并对项目需求进行细化,然后进行项目初审,进行可行性报告编制,然后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这就完成了对可行研究报告的审批乃至项目审核。其中应当注意的是,项目需求和分析必须适应当地电力的发展要求,配合宏观电力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项目初审的通过。
2.可行性报告编制。这个过程是适应调研和分析的过程,在此应规范报告的固定模式和具体问题,需要做到:对报告进行模块划分,使之形成固定的模式,这样就可在审核中明确关键问题,提高调研的针对性以及编写的高效率,如规范名称和单位名称填写、固定项目实施内容等,以此方便进行信息输入。同时规范报告的范围,对投资规模进行限定,对相应规模的项目进行编制模块设定,并对其细致性进行限定;同时对项目的类别进行细化,如业务系统、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并对建设属性进行细化,包括改建、扩建、新建,以此规范报告的内容。同时对项目之间的系统关联性进行描述,要求对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性质进行细化,尤其是在已有系统的情况下,如何对新建、改建、扩建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并保证其项目范围和内容的明确性,以此可以判定项目的重复性,保证审核的顺利开展。
编制中应要求对方案进行细化,以此可以帮助找到项目实施的细节问题,如架构图等,并从物理层和应用层上对整个架构进行分析与描述,从而对基础设施以及拓扑图等形成一个宏观的布局和概念,突出项目建设后的应用效果以及作用。在编制中还应参考电力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应用性能等方面对项目的非功能性进行细化分析,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运营的要求,对非功能性的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与分析,在可研阶段对项目涉及的范围进行分析,并对业务范围和用量等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保证可研报告编制的针对性。最后就是对投资和投资估算的确定,一方面应细化投资估算的内容,对项目的费用进行科学细化和估算,一方面应对费用的标准进行细化,确定编制估算的累计计费方式,保证项目估算的过程按照实际的人工和材料费用进行累计,保证计价的准确性。
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的策略和途径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力支撑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集成和信息管理技术,切实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首先是收集基本信息、其次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提取和融合实际应用中有用的信息,最后是把信息用于服务。因此,优化服务实现的主要措施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如何有效地对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其策略和方法主要是:
3.1 思想上在提高全员的认识,为有效实施予以保证
系统使用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系统业务人员,他们将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用好系统。如果产生抵触情绪,再好的系统也只是个装饰。因此,正确认识系统重要性,对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是有很大的好处。相关部门领导起到带头模范效果,让系统的使用人员重视系统应用,对系统的实施尤为重要。
3.2 实现管理自动化的途径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资金的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逐渐复杂化。实际应用中的自动化系统必须按照电力企业的特点进行纠正,以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建设一套管理自动化系统需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实现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3.3 加强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全员运用系统的能力
使用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系统使用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所以需大力开展针对系统使用人员的能力培训工作,而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实践证明,在新时代的电力系统使用中,业务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电力信息化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需要严格的按照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编制流程以及审批流程,建立相应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并注意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进而提高电力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建,蒋锦霞.项目群管理模式在浙江电力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