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中国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成因分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比较研究了近代和当代留学生在英美两国遭遇文化体克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的发展,造成文化休克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因而应对文化休克的方法也应有所改变。
  关键词 文化休克 中国留学生 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自1872年中国首批留学生赴美留学之后,一百多年来,国际交流日趋广泛,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群体在英美两国遇到的文化休克现象非常普遍。文化休克是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当旅居者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休克问题。
  
  1 文化休克概述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常见而且不可避免的现象。跨文化研究人员用这一术语来形容旅居者在国外经受的压力、痛苦经历和成长过程。 根据奥博格的观点,文化休克的不同阶段可以用一条U型曲线来拟合。这一适应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行前阶段、蜜月阶段、休克阶段和适应阶段。在行前阶段人们开始计划准备出国的行程。出国的目的和对国外生活美好的想象都使他们变得兴奋和乐观。在蜜月阶段人们对所见所闻都感到新鲜兴奋,对看到的人、景色、食物和自己出国的决定都感到满意。蜜月期过后,由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与祖国文化不一样,尤其是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蜜月期的兴奋渐渐被休克期的失望、失落、烦恼和焦虑所代替。经历了休克期之后,大部分人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适应阶段,能够客观地看待宿主文化,逐渐地适应新的文化和异乡生活。
  
  2 不同时代产生文化休克的共同原因
  
  2.1 偏见和种族歧视
  对英美国家的偏见、文化定势和这些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种族歧视是导致近代和当代中国留学生文化休克的共同原因。
  偏见是对一个文化群体缺少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消极态度。它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人们对自身群体的正面印象和对其他群体的负面印象,另一方面则来自其他群体的威胁。在中国近代由于国际地位低下缺少主动的外交和英美国家的侵略,中国留学生普遍认为英美政府冷酷无情。这种偏见和文化定势使他们难以融入英美文化,成了局外人。即使在今天,很多中国留学生仍然感到英国人冷漠,难以交流。
  与偏见相对应的,是英美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和压迫。在当代社会,一些关于当代中国留学生的报道也揭露了他们受到民族歧视的事实。如英国大学根据国籍收取学费,中国留学生的学费远远高于英国和欧盟学生。纵观历史,来自宿主国的歧视已经成为引起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民族优越感及文化定势 民族优越感指的是对自身民族及其文化的极度自信,从而导致人们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信仰去评价其他文化的好坏与对错。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都倾向于把中国文化作为正常行为标准。他们已经习惯了按照中国文化来评价海外的一切,而这在无形中已成为有效的跨文化理解、交际的障碍。
  学者研究标明,这种文化定势会阻碍跨文化交际,尤其是刻板消极的文化定势。它可能妨害中国留学生与当地人的交流,使他们难以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进而导致文化休克。
  
  2.3 价值观和冲突处理方式的不同
  价值观和冲突处理方式的不同也是引起文化休克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中国留学生身上得到很好的印证。
  欧美国家大多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相比之下,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更看重对集体的忠诚。当中国留学生抵达英美两国时,通常会因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感到难以适应。课堂上,中国学生关注的是小组任务和团队合作,他们更多的是参考他人的意见而不是独立思考。这也导致了他们在留学初期不太适应英美的教学方法。当中国留学生和英美学生发生冲突时,英美学生往往直接就事论事,不顾及中国学生的感受和面子。而这在中国留学生看来是极其粗鲁无礼,不友好的,并在他们的早期适应上投下了阴影。
  
  3 不同时代文化休克的差异及其原因
   不同时代文化休克的共性只占一小部分,更为普遍的是差异性。如果我们通过比较,探明当代和近代中国留学生所经历的文化休克的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时代因素对文化休克的影响,并相对应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3.1 蜜月期长度不同
  留学蜜月期的长短是当代与近代中国留学生所经历文化休克的一个显著差异。基于大量的史实我们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留学生几乎没有蜜月期,而当代留学生则有相对较长的蜜月期。也就是说,当代留学生所受文化冲击的力度要比近代留学生小得多。
  因为在国内缺少英语练习,近代留学生出国后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有很多困难。为了尽快适应英美文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各类知识上,有的甚至因为过度学习而身患重病。同时因为缺少经济来源,他们不得不做好几份苦工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们的留学生活十分艰苦,几乎从没有蜜月期。
  然而,大多数当代中国留学生都来自富裕的家庭,在国内也接受了系统的语言训练,对英美文化和社会有了较好的认识,再加之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充足的经济支持,这都为他们受文化冲击较少创造了条件。
  
  3.2 受文化休克影响程度的不同
  一般而言,近代中国留学生受文化休克的影响大于当代中国留学生。弗恩海姆和波克纳进行的调查研究解释了文化差异对文化休克程度的影响,他们得出结论:本国文化和移居国文化越相似,其文化距离越小,移居者经历的文化休克也越少,反之亦然。
  通過考证史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近代文化,包括服饰和风俗与英美文化迥然不同。当时的中国留学生穿着长袍,蓄着辫子,他们的言行举止也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因此,刚到英美初期,他们的奇装异服和风俗习惯经常受到当地人的嘲笑,这严重伤害了中国留学生的自尊心,在他们的心里投下了一片阴影。当时的文化鸿沟加剧了文化休克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
  反观当代中国留学生,受惠于不断增加的文化共同点和文化交流,他们受到的文化休克影响要小于近代中国留学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美文化已渗透,融入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一切都大大缩短了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距离,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文化休克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消极影响。
  
  3.3 对文化休克的克服
  是否能够克服文化休克,决定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对文化休克的两种主要观点:疾病观和自我意识观。疾病观是指文化休克会使旅居者的交际沟通出现障碍,无法打理海外生活,感到孤立无援。为此他们会采取防御的心理和行为来保护自己,最终成为文化休克的受害者。相对应的,自我意识观则是对文化休克一种积极的看法。持此观点者认为文化休克可以是积极学习经历的一部分。文化休克如果处理得好,能够激发自我意识,促进个人成长。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可以分别看作文化适应的两个阶段。疾病观所处的是第三阶段,即休克阶段;自我意识观所处的是 第四阶段,即适应阶段。如果在休克阶段能够处理好文化休克,就能进入适应阶段,并克服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对近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可以用自我意识观来解释,它在产生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同时,也激发了近代留学生努力适应,取得优异成绩的强大动力。当时的中国留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动力,那就是用英美先进的科技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国,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因此,他们把文化休克当作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挑战。通过不懈地努力,成功战胜了文化休克,获得了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文化休克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只能通过疾病观来解释。一个美国人描述了他所看到的留美中国学生,从侧面反映了文化休克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他们大多不会主动融入美国人的生活,每天和其他中国学生生活在一起,说中文,吃中国食物。即使要和美国人交流,也仅局限于相对正式的学术话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他们模糊的出国目的有一定的关系。很多留学英美的中国学生只要能毕业就万事大吉,更有甚者对留学一无所知,有的是受父母之命,有的则把留学当作出国旅行或异国生活体验。而且他们普遍缺乏坚强的意志,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处理文化休克,适应留学生活。
  
  4 缓解文化体克的若干建议
  
  4.1 语言能力的强化训练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对跨文化交際显得尤为重要。对留学生而言,熟练掌握留学目的国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留学前留学生必须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英语强化训练,提高英语水平。在英美国家与人交流首先要理解他人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过硬的听说能力。为了完成学业,留学生必须阅读大量英文书籍,写各类论文,这就要求留学生具备较好的读写功底。因此,听、说、读、写能力缺一不可,它们是适应留学生活,克服文化休克的先决条件。
  
  4.2 留学前跨文化知识培训
  中国跨文化交际专家胡文仲先生强烈提倡留学前的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留学所在国的文化。
  跨文化知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1)英美国家概况、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等自然状况。(2)当地的传统习俗,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娱乐和交往方式。(3)对中国文化的系统学习。
  
  4.3 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受到的文化休克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孤独寂寞,极少或没有朋友,使留学生涯异常艰辛。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应从自我隔离、自我封闭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开放自我。同时结交各国留学生,英美本国人民有助于中国留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更快适应留学生活,减少文化休克引起的负面情绪。
  
  5 结论
  
  文化休克现象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对中国留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比研究近代和当代中国留学生经历的文化休克的异同点,并探究这些异同点产生的根源,目的在于帮助已出国和准备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减轻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让他们拥有和谐健康的留学生活。然而,缓解文化休克现象亟需宿主国政府、院校、社会和留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以德治校是时代的需要。21世纪将是人才资源的世纪,要想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抓好人才的培养。学校应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确保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后继有人,江山永固。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Use Virtue to Manage A School in the New Century  ——Research on the
期刊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道路。韩国BK21 工程的巨大成功使韩国在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这个已经被证明卓有成效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计划,对中国创世界一流大学而言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y: From Marginal to Cent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贴近实际,规范发展,注重实效,体现特色。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形势却不容乐观。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从“进班级,进专业,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进基地”等六个方面的探究概略地予以了阐明。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Six Into Man
期刊
摘要文章以石河子大学为例,通过对建立贫困生档案的必要性,收集,管理及意义几个方面来阐述建立贫困生档案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Significance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Take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Xiaolin, CHEN
期刊
摘要为培养更加适应涉外工作的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经贸类的专业中设置了双语课程,希望借此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和人力市场需求。但是现行的经贸类双语课程仍有不少弊端存在。本文试图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此类课程在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双语课程设置方面针对性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Course Offered of Colleges' Ec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河南省中职学校的调查问卷,分析了中职学校体育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个大的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About Middle Vocational School Phys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to He
期刊
摘要本文以包头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为例,通过综合分析与要点详解相结合的方式,谈了谈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做法。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Discusse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and Area Public Library  ——Take Baotou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L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外语教学的简史,分析了曾经影响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教学法流派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尤其是各个教学法之间和不同的教学流派之间的承接关系,指出了整个教学法理论和实践的最终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外语教育 教学法 语言能力 流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近千年的外语教育史    我国的外语教学源远流长,这源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开创的辉煌文明。远在秦汉时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课题小组调查所得出发,概述了当前长沙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以及探讨了在残疾人心中,长沙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Opinions of the Disables About Non-obstacl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Take Changsha As An Example  ZHU Jiay
期刊
摘要 文章在分析了传统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目的基础上,提出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目的的新视角:以教师职业发展为目的,并阐述了以教师职业发展为目的应做到“三个切实”,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育教学测评 教师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獻标识码:A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备受关注,一些高校或相关管理部门借助各种形式的测评活动,来了解理论课教育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