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52-01
1 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反馈、调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促进各种素质养成的一种练习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数学作业设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许多教师对数学作业认识仍停留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作业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多书面作业,少实践操作性作业;忽视学生认知差异,作业布置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其次学生对教材中单调的作业内容和题型,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完成作业的动力。面对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和教师家长的双重压力,他们易产生厌学情绪。以上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设计出的数学作业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用新的视角来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
通过作业,学生可以掌握、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思维、人格和身心的发展,反馈信息。因此作业具有众多的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作业的设计也就要遵循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新颖性、灵活性、思想性、多样性等众多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各教学环节的不同功能出发,尽可能使练习功能与教学环节功能同步,使得练习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课题界定
2.1 小学数学作业包括:随堂作业、课堂作业、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家庭作业、检测作业。
2.2 有效性:指有效果,有功用,有使用价值,指以较小的劳动量获得较大的劳动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形式,探索作业、练习检查与批改的有效方式 ,旨在优化课堂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地提高。
3 理论依据
3.1 杜威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业有三个特征:“所设计的作业是最适合于儿童的发展阶段的;为了准备行使成人的社会职责,所设计的作业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时,所设计的作业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
3.2 “尊重教育”的教育理念: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3.3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又是教学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学生方面说,数学知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数学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通过练习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从教师这边看,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但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学生怕学、厌学数学。而合理的、灵活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练习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真知。
4 研究目标
4.1 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2 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4.3 通过研究,探索出课堂作业优化的有效方式,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 研究内容
5.1 探索课堂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形式 ,如何做到:
5.1.1 扎实有效;
5.1.2 训练思维;
5.1.3激发兴趣;
5.2 探索课堂作业、练习检查与批改的有效方式:
5.2.1 课堂作业的有效处理;
5.2.2 课堂作业检查、批改的注意事项;
5.2.3 如何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
6 课题研究的方法
6.1 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研究如何提高课堂作业的有效性。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并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
6.3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6.4 通过运用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学生作业训练现状调查”和课堂教学研究。
6.5 案例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收集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行为,并使阶段研究成果更为科学。
7 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1年(2009年9月—2010年6月):
2009年9月初,选择课题,陈述假设;
2009年9月中旬调查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009年9-10月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加以论证;
2009年11-2010年1月,依据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工作紧密结合。同时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2010年2-12月,对研究过程、研究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在这基础上做好结题工作,形成“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作业质量”的研究报告;成果汇总;专家论证,鉴定研究成果,并拟定今后的深化研究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
8 成果形式
8.1 专题性研究论文;
8.2 研究报告。
9 研究的对象、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是全体学生。
10 保障措施
10.1 课题主持人:袁文勋,中学学一级教师,有较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熟悉网络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和课件制作方面具有较高的素养。
10.2 通过网络搜索,分类整理相关的资料课件,网络成果,学习教程,进行研究。
10.3 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类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多与外界加强协作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与研究水平。
10.4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11 任务分工
袁文勋、王永波、张春梅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1 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反馈、调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促进各种素质养成的一种练习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数学作业设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许多教师对数学作业认识仍停留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作业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多书面作业,少实践操作性作业;忽视学生认知差异,作业布置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其次学生对教材中单调的作业内容和题型,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完成作业的动力。面对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和教师家长的双重压力,他们易产生厌学情绪。以上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设计出的数学作业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用新的视角来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
通过作业,学生可以掌握、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思维、人格和身心的发展,反馈信息。因此作业具有众多的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作业的设计也就要遵循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新颖性、灵活性、思想性、多样性等众多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各教学环节的不同功能出发,尽可能使练习功能与教学环节功能同步,使得练习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课题界定
2.1 小学数学作业包括:随堂作业、课堂作业、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家庭作业、检测作业。
2.2 有效性:指有效果,有功用,有使用价值,指以较小的劳动量获得较大的劳动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形式,探索作业、练习检查与批改的有效方式 ,旨在优化课堂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地提高。
3 理论依据
3.1 杜威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业有三个特征:“所设计的作业是最适合于儿童的发展阶段的;为了准备行使成人的社会职责,所设计的作业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时,所设计的作业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
3.2 “尊重教育”的教育理念: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3.3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又是教学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学生方面说,数学知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数学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通过练习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从教师这边看,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但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学生怕学、厌学数学。而合理的、灵活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练习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真知。
4 研究目标
4.1 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2 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4.3 通过研究,探索出课堂作业优化的有效方式,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 研究内容
5.1 探索课堂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形式 ,如何做到:
5.1.1 扎实有效;
5.1.2 训练思维;
5.1.3激发兴趣;
5.2 探索课堂作业、练习检查与批改的有效方式:
5.2.1 课堂作业的有效处理;
5.2.2 课堂作业检查、批改的注意事项;
5.2.3 如何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
6 课题研究的方法
6.1 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研究如何提高课堂作业的有效性。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并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
6.3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6.4 通过运用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学生作业训练现状调查”和课堂教学研究。
6.5 案例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收集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行为,并使阶段研究成果更为科学。
7 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1年(2009年9月—2010年6月):
2009年9月初,选择课题,陈述假设;
2009年9月中旬调查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009年9-10月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加以论证;
2009年11-2010年1月,依据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工作紧密结合。同时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2010年2-12月,对研究过程、研究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在这基础上做好结题工作,形成“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作业质量”的研究报告;成果汇总;专家论证,鉴定研究成果,并拟定今后的深化研究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
8 成果形式
8.1 专题性研究论文;
8.2 研究报告。
9 研究的对象、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是全体学生。
10 保障措施
10.1 课题主持人:袁文勋,中学学一级教师,有较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熟悉网络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和课件制作方面具有较高的素养。
10.2 通过网络搜索,分类整理相关的资料课件,网络成果,学习教程,进行研究。
10.3 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类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多与外界加强协作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与研究水平。
10.4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11 任务分工
袁文勋、王永波、张春梅全面负责课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