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一首《忐忑》在网络上爆红,并在几个月内被迅速传播,风靡国际,网民冠之以“神曲”的称号。这首作品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夸张变形,独具新意,演唱者夸张的表情和奇异的曲调,使得这部“神曲”备受争议。随后网友又自发掀起模仿狂潮,参与者不乏天后王菲、梁静茹、郭德纲、杜汶泽等名人。作为《忐忑》的演唱者,龚琳娜的名字也随之一夜被中国听众所熟知。
神曲诞生记
龚琳娜,这位被称为感动欧洲的中国民歌歌手,在民歌与新音乐之间游刃有余,被欧洲各大音乐厅与音乐界争相邀请,曾以一曲《走西口》为观众熟知。2010年,龚琳娜在北京新春音乐会上献唱《忐忑》。看过龚琳娜的视频《忐忑》的人,都会对她有一份好奇:一个人的歌怎么会唱得如此神奇,面部怎么可以有如此多的表情,而这首歌曲到底“神”在哪里?
初见龚琳娜,她身穿贵州少数民族的服装,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对于一名如今风靡国际的歌者来说,这笑容未免显得太“亲民”。其实,龚琳娜4年之前就开始唱这歌,但真正被听众所知晓,还是在她参加完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之后。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上台前我并没有意识到,镜头会把人打得那么厉害。大年初五我回到家,看到在人民大会堂我演唱的这个视频,自己就没法看完。把我吓死了,这多难看,眼睛都对上了,我根本不知道好不好,也不敢打电话问朋友,就自己藏起来了。但没有想到,居然就是这个视频被网友转载。当时我还在德国,有朋友给我发邮件,说你上网看看吧。结果我一看,大家的评价太有意思了:神人,神曲,还有网友说这是国产神曲。”对于自己突然一下子“火了”,龚琳娜说,“我觉得这个事也不是那么突然,因为我基本上用了8年的时间,一直默默地在创作我的新音乐。这些年中,我唱了很多歌,并不只有《忐忑》这一首。《忐忑》恰好是在合适的时机被大家听到了,所以它一下子爆发了。对我来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那么难,还有那么多音乐界的朋友及网友愿意学唱。”
《忐忑》这首歌到底想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容呢?
“是一种生命力。”龚琳娜说,“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就是说,听了这首歌,会把你激活。”“人的声音像乐器一样,它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和上下跳动。如果你听这首歌,不是说要去听它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最重要是听了它以后,会让你坐不住,会让你也想动,会让你的毛孔张大。”“我第一次拿到这个作品第一次唱的时候,感觉心一会上一会下,有种很强的什么东西要冒出来,所以我把它取名叫《忐忑》。”“那种东西就是生命力。我们每天面对同样的生活,每天都做同样的工作,感觉无聊心情低落的时候,人需要激发,比如说你看一场电影,它让你流泪;你听一首歌,它让你感动;你去见一个老朋友,激起你对过去的回忆——那都是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色彩,更有意思。所以我希望我在唱歌的时候,歌里面也有这样的东西。它会给人鼓舞,给人希望。”
请叫我新音乐歌者
龚琳娜五岁登台演出,七岁全国巡演,十二岁初访法国,1992年到1999年,龚琳娜先考进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之后又被保送中国音乐学院进行本科学习,在这7年中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99年,她获得文化部授予的“民歌状元”的称号。是什么原因让龚琳娜走上新音乐歌曲的道路呢?龚琳娜说:“那是我还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八层,每天练歌的时候,我一唱高音,比如彝族的高腔,楼上的邻居就来敲门,说,你一唱到高音,我的心脏病就要发作了。那段时间我真的特别压抑,每天练歌的时候,一边唱着,一边担心千万别让邻居的心脏病发作。后来我去了德国,住在巴伐利亚森林的旁边,有一个小山坡,我就跑到山上去练歌。那时候我每天都唱得很尽兴,因为再也没有人干扰我了,我就大声地喊,大声地唱。那次让我真正感受到,原来人与自然是可以融为一体的,我觉得我整个人都打开了。”龚琳娜继续说道,“有一次我在山上唱歌,那时候我的孩子三个多月,我把他背在胸前,当我一唱歌,好多马跑过来了。我特别害怕,那些马那么大,我也跑不过它们。我抱着小孩不敢跑,就只能站在那里。它们离我越来越近,我吓得腿直发软,结果它们一群把我围住,用鼻子来触碰我的身体。那是我第一次确确实实地体会到,原来音乐是可以超越国界、超越物种的,也从那时候起我决定,做一名真正的歌者,唱出自己的灵魂。”
“新音乐歌者这个称呼是我一直追求的,我希望能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根基上,更往上发展,更国际化地发展。”坐在笔者对面的龚琳娜,让人很难把她与舞台上那个表情夸张、极度亢奋的歌者联系在一起。“演唱的过程中,我整个人都进去了,就是说,我进入了那首歌里面,被赋予了一个新灵魂,我自己也就不重要了。”龚琳娜说,“唱歌的时候,如果你过多地关注你的‘台型’,那么我认为你不会是一个好的歌者。”
神曲之父——老锣
在众多模仿的人中,哪个模仿得最到位?龚琳娜说,是老锣。老锣是一个德国音乐人,是歌曲《忐忑》的作者,同时也是龚琳娜的先生。老锣和龚琳娜的缘分也是由音乐开始的,可以说,没有老锣,也就没有今天的龚琳娜,没有今天的《忐忑》。
龚琳娜和老锣的姻缘,是源于一场音乐会。2002年在北京,老锣跟几个朋友一起搞了场音乐会,龚琳娜作为观众去观看音乐会,而后两个人就认识了。
“记得第一次我邀请他去我们家,我母亲拿出我的VCD,是我参加比赛和一些演出的节目。我很自豪地放给他看时,他说,太恶心了,他说那不是你,我在里面听不到你。”当时龚琳娜听老锣这么说,不仅没有失落,反而很高兴,因为觉得他把自己的心里话给说出来了。“其实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只是身边没有人这样对我说。因为在那个环境里,如果你不能出名,不能当明星,你就是失败的,而我就是想把歌唱得舒服,唱得爽。我经常会想,是我错了吗?”从那时起,龚琳娜和老锣就一拍即合。2004年,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对于《忐忑》这首歌褒贬不一的评价,龚琳娜没有因反面的声音而退缩,也没有因正面的褒奖而骄傲,她一直为自己的音乐追求努力着、奋斗着。正是由于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定,才使得曾经的“民歌状元”的龚琳娜,放弃了成为主流音乐家的机会。她为自己选择的新音乐歌曲的道路,是沿着她内心的方向向前伸展的。
(编辑 郑儒凤[email protected])
神曲诞生记
龚琳娜,这位被称为感动欧洲的中国民歌歌手,在民歌与新音乐之间游刃有余,被欧洲各大音乐厅与音乐界争相邀请,曾以一曲《走西口》为观众熟知。2010年,龚琳娜在北京新春音乐会上献唱《忐忑》。看过龚琳娜的视频《忐忑》的人,都会对她有一份好奇:一个人的歌怎么会唱得如此神奇,面部怎么可以有如此多的表情,而这首歌曲到底“神”在哪里?
初见龚琳娜,她身穿贵州少数民族的服装,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对于一名如今风靡国际的歌者来说,这笑容未免显得太“亲民”。其实,龚琳娜4年之前就开始唱这歌,但真正被听众所知晓,还是在她参加完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之后。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上台前我并没有意识到,镜头会把人打得那么厉害。大年初五我回到家,看到在人民大会堂我演唱的这个视频,自己就没法看完。把我吓死了,这多难看,眼睛都对上了,我根本不知道好不好,也不敢打电话问朋友,就自己藏起来了。但没有想到,居然就是这个视频被网友转载。当时我还在德国,有朋友给我发邮件,说你上网看看吧。结果我一看,大家的评价太有意思了:神人,神曲,还有网友说这是国产神曲。”对于自己突然一下子“火了”,龚琳娜说,“我觉得这个事也不是那么突然,因为我基本上用了8年的时间,一直默默地在创作我的新音乐。这些年中,我唱了很多歌,并不只有《忐忑》这一首。《忐忑》恰好是在合适的时机被大家听到了,所以它一下子爆发了。对我来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那么难,还有那么多音乐界的朋友及网友愿意学唱。”
《忐忑》这首歌到底想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容呢?
“是一种生命力。”龚琳娜说,“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就是说,听了这首歌,会把你激活。”“人的声音像乐器一样,它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和上下跳动。如果你听这首歌,不是说要去听它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最重要是听了它以后,会让你坐不住,会让你也想动,会让你的毛孔张大。”“我第一次拿到这个作品第一次唱的时候,感觉心一会上一会下,有种很强的什么东西要冒出来,所以我把它取名叫《忐忑》。”“那种东西就是生命力。我们每天面对同样的生活,每天都做同样的工作,感觉无聊心情低落的时候,人需要激发,比如说你看一场电影,它让你流泪;你听一首歌,它让你感动;你去见一个老朋友,激起你对过去的回忆——那都是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色彩,更有意思。所以我希望我在唱歌的时候,歌里面也有这样的东西。它会给人鼓舞,给人希望。”
请叫我新音乐歌者
龚琳娜五岁登台演出,七岁全国巡演,十二岁初访法国,1992年到1999年,龚琳娜先考进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之后又被保送中国音乐学院进行本科学习,在这7年中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99年,她获得文化部授予的“民歌状元”的称号。是什么原因让龚琳娜走上新音乐歌曲的道路呢?龚琳娜说:“那是我还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八层,每天练歌的时候,我一唱高音,比如彝族的高腔,楼上的邻居就来敲门,说,你一唱到高音,我的心脏病就要发作了。那段时间我真的特别压抑,每天练歌的时候,一边唱着,一边担心千万别让邻居的心脏病发作。后来我去了德国,住在巴伐利亚森林的旁边,有一个小山坡,我就跑到山上去练歌。那时候我每天都唱得很尽兴,因为再也没有人干扰我了,我就大声地喊,大声地唱。那次让我真正感受到,原来人与自然是可以融为一体的,我觉得我整个人都打开了。”龚琳娜继续说道,“有一次我在山上唱歌,那时候我的孩子三个多月,我把他背在胸前,当我一唱歌,好多马跑过来了。我特别害怕,那些马那么大,我也跑不过它们。我抱着小孩不敢跑,就只能站在那里。它们离我越来越近,我吓得腿直发软,结果它们一群把我围住,用鼻子来触碰我的身体。那是我第一次确确实实地体会到,原来音乐是可以超越国界、超越物种的,也从那时候起我决定,做一名真正的歌者,唱出自己的灵魂。”
“新音乐歌者这个称呼是我一直追求的,我希望能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根基上,更往上发展,更国际化地发展。”坐在笔者对面的龚琳娜,让人很难把她与舞台上那个表情夸张、极度亢奋的歌者联系在一起。“演唱的过程中,我整个人都进去了,就是说,我进入了那首歌里面,被赋予了一个新灵魂,我自己也就不重要了。”龚琳娜说,“唱歌的时候,如果你过多地关注你的‘台型’,那么我认为你不会是一个好的歌者。”
神曲之父——老锣
在众多模仿的人中,哪个模仿得最到位?龚琳娜说,是老锣。老锣是一个德国音乐人,是歌曲《忐忑》的作者,同时也是龚琳娜的先生。老锣和龚琳娜的缘分也是由音乐开始的,可以说,没有老锣,也就没有今天的龚琳娜,没有今天的《忐忑》。
龚琳娜和老锣的姻缘,是源于一场音乐会。2002年在北京,老锣跟几个朋友一起搞了场音乐会,龚琳娜作为观众去观看音乐会,而后两个人就认识了。
“记得第一次我邀请他去我们家,我母亲拿出我的VCD,是我参加比赛和一些演出的节目。我很自豪地放给他看时,他说,太恶心了,他说那不是你,我在里面听不到你。”当时龚琳娜听老锣这么说,不仅没有失落,反而很高兴,因为觉得他把自己的心里话给说出来了。“其实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只是身边没有人这样对我说。因为在那个环境里,如果你不能出名,不能当明星,你就是失败的,而我就是想把歌唱得舒服,唱得爽。我经常会想,是我错了吗?”从那时起,龚琳娜和老锣就一拍即合。2004年,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对于《忐忑》这首歌褒贬不一的评价,龚琳娜没有因反面的声音而退缩,也没有因正面的褒奖而骄傲,她一直为自己的音乐追求努力着、奋斗着。正是由于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定,才使得曾经的“民歌状元”的龚琳娜,放弃了成为主流音乐家的机会。她为自己选择的新音乐歌曲的道路,是沿着她内心的方向向前伸展的。
(编辑 郑儒凤[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