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应用数学课程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分层教学模式下中职应用数学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主要从教学对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四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教学 应用数学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125-02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中职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日趋变大,这与当前的新课改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要求明显不符。基于此,分层教学模式在应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迫在眉睫,教师应对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并且对应用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掌握应用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中职应用数学课程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数学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性与主体性,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分层教学模式正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发展,进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学校是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進行授课,很容易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不良局面,为此,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的统一测试与问卷调查,详细地分析与研究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兴趣、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课堂注意力、创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情况等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并且按照学生层次分班、分组因材施教,这样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鼓励与教育下,被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与主动性,从而改变过去同一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变过去教学模式中一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最后放弃学习的现象,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感,顺利地完成应用数学课程的学习。
二、分层教学模式下中职应用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教学对象分层。对学生进行应用数学水平的测试以及问卷调查,根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情况,将全班学生动态的分为 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在每次期中与期末考试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学生的层次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才能与个性发展的群体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让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定位,端正自身的学习认知与态度,进而促使全班学生能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应用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及应用”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的分层教学目标:A 层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同时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拔高,拓展其知识层面,有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与解决三角函数及应用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归纳、类比的能力;B 层学生,有一定数学基础,教学目标应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力求讲“精”,并且逐步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该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三角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C 层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故教学目标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本着“够用”的设计原则,让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线的基本做法。
(三)教学方法分层。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枯燥与乏味,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活数学课堂氛围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应用”内容时,对于 C 层的学生可以采用比较容易接受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加强他们对数学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中有关指数函数的实例,如细胞分裂的生物问题、人口增长的社会问题、放射性物质衰变的物理问题、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经济问题,等等,让该层的学生对指数函数有个初步的感知,能够理解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所具有的一些简单性质。对于 B 层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特殊指数函数 y=2x 和 y=(1/2)x 的图像是怎样的?老师和学生一起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作出 y=2x 和 y=(1/2)x 的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函数 y=2x 和 y=(1/2)x 的性质,这样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印象,并且掌握指数函数作图的方法,为后续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指数函数问题打下基础。对于 A 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的方式,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系列的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自行地观察与分析其所具有的特征,然后得出指数函数 y=ax 的特征,进一步得出图像性质。
当然,分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四)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是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又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指明方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知识的闭卷考核形式,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析,而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显然这种统一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求,除了采用常规的统考之外,还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定,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进行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下中职应用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地鼓励每个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看到未来与希望,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有利于促进应用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文颖.分层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认识与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
[2]彭正媛.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5)
[3]宋雅玲.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6)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中职教学 应用数学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125-02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中职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日趋变大,这与当前的新课改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要求明显不符。基于此,分层教学模式在应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迫在眉睫,教师应对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并且对应用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掌握应用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中职应用数学课程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数学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性与主体性,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分层教学模式正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发展,进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学校是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進行授课,很容易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不良局面,为此,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的统一测试与问卷调查,详细地分析与研究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兴趣、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课堂注意力、创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情况等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并且按照学生层次分班、分组因材施教,这样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鼓励与教育下,被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与主动性,从而改变过去同一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变过去教学模式中一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最后放弃学习的现象,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感,顺利地完成应用数学课程的学习。
二、分层教学模式下中职应用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教学对象分层。对学生进行应用数学水平的测试以及问卷调查,根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情况,将全班学生动态的分为 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在每次期中与期末考试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学生的层次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才能与个性发展的群体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让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定位,端正自身的学习认知与态度,进而促使全班学生能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应用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及应用”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的分层教学目标:A 层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同时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拔高,拓展其知识层面,有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与解决三角函数及应用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归纳、类比的能力;B 层学生,有一定数学基础,教学目标应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力求讲“精”,并且逐步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该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三角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C 层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故教学目标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本着“够用”的设计原则,让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线的基本做法。
(三)教学方法分层。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枯燥与乏味,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活数学课堂氛围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应用”内容时,对于 C 层的学生可以采用比较容易接受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加强他们对数学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中有关指数函数的实例,如细胞分裂的生物问题、人口增长的社会问题、放射性物质衰变的物理问题、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经济问题,等等,让该层的学生对指数函数有个初步的感知,能够理解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所具有的一些简单性质。对于 B 层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特殊指数函数 y=2x 和 y=(1/2)x 的图像是怎样的?老师和学生一起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作出 y=2x 和 y=(1/2)x 的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函数 y=2x 和 y=(1/2)x 的性质,这样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印象,并且掌握指数函数作图的方法,为后续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指数函数问题打下基础。对于 A 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的方式,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系列的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自行地观察与分析其所具有的特征,然后得出指数函数 y=ax 的特征,进一步得出图像性质。
当然,分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四)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是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又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指明方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知识的闭卷考核形式,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析,而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显然这种统一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求,除了采用常规的统考之外,还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定,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进行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下中职应用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地鼓励每个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看到未来与希望,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有利于促进应用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文颖.分层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认识与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
[2]彭正媛.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5)
[3]宋雅玲.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6)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