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教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如讲读《林海》第二自然段中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座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云横秦岭”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秦岭孤峰突起、陡峭、险峻的样子,再画出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与之对比,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小兴安岭的特点,具体感受到语言大师用词的精妙,激发了同学们对温柔的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最优化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巴班斯基,把学生情绪状态作为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之一来对待。他认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善于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气氛是起着巨大作用的,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效果。学生们在感情上就不会感到过分的紧张、惧怕、担心、委屈”。
在教学中用寻常、委婉的语言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3.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教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教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当然,激励要适度、准确。无论是对正确的肯定还是对错误的委婉谢绝都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持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教师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要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的区别。光靠教师讲,学生始终无法理解,况且此知识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体,就容易多了,几段有趣的动画,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看得乐呵呵的同时,这三个词的区别也就迎刃而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件出示风景图: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学生通过课件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了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激起浓厚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计算机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何维科,中专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如讲读《林海》第二自然段中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座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云横秦岭”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秦岭孤峰突起、陡峭、险峻的样子,再画出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与之对比,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小兴安岭的特点,具体感受到语言大师用词的精妙,激发了同学们对温柔的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最优化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巴班斯基,把学生情绪状态作为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之一来对待。他认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善于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气氛是起着巨大作用的,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效果。学生们在感情上就不会感到过分的紧张、惧怕、担心、委屈”。
在教学中用寻常、委婉的语言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3.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教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教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当然,激励要适度、准确。无论是对正确的肯定还是对错误的委婉谢绝都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持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教师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要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的区别。光靠教师讲,学生始终无法理解,况且此知识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体,就容易多了,几段有趣的动画,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看得乐呵呵的同时,这三个词的区别也就迎刃而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件出示风景图: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学生通过课件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了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激起浓厚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计算机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何维科,中专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