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或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
合作学习为什么强调异质分组呢?这是因为同质分组已被实践证明是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恐怕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已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议4~6人,根据学校大班教学的实际,也可以将7~8名学生分为一组。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合作小组究竟应该由几个人组成,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强弱,也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学生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二、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
1.合作准备课前发言。
课前几分钟的演讲是课堂形式的一种延伸,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做,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使演讲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适当地提出演讲题,让学生分小组准备,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2.合作预习新课。
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成员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
而在高年级的教学中,通常在学习新课前要给学生布置自学生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生词的读音、解释和背默。教师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小组的整体掌握情况去评价好或差的。这样,为了小组取得好成绩,小组长就会分派任务:有人负责查字典,有人负责拼读,成绩好的学生还要负责教学困生读音、拼写和过关背默。没有直接面对教师的压力,在团队集体精神的鼓励下,学困生减少思想负担,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是,为了确保小组合作顺利,教师会在合作前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并给他明确的指示,例如,分工、组织讨论任务和辅导学困生等。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负责课堂巡视与点拨,并引导学生进行组际交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疑问,加大了信息的输入量,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更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中无法获得的课外知识。
三、合作表演对话
当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会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并帮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演得更好。
四、合作完成作业
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由学生个别完成,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听写单词句子、写小作文、阅读书籍、编辑小报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或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
合作学习为什么强调异质分组呢?这是因为同质分组已被实践证明是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恐怕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已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议4~6人,根据学校大班教学的实际,也可以将7~8名学生分为一组。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合作小组究竟应该由几个人组成,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强弱,也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学生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二、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
1.合作准备课前发言。
课前几分钟的演讲是课堂形式的一种延伸,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做,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使演讲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适当地提出演讲题,让学生分小组准备,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2.合作预习新课。
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成员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
而在高年级的教学中,通常在学习新课前要给学生布置自学生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生词的读音、解释和背默。教师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小组的整体掌握情况去评价好或差的。这样,为了小组取得好成绩,小组长就会分派任务:有人负责查字典,有人负责拼读,成绩好的学生还要负责教学困生读音、拼写和过关背默。没有直接面对教师的压力,在团队集体精神的鼓励下,学困生减少思想负担,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是,为了确保小组合作顺利,教师会在合作前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并给他明确的指示,例如,分工、组织讨论任务和辅导学困生等。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负责课堂巡视与点拨,并引导学生进行组际交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疑问,加大了信息的输入量,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更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中无法获得的课外知识。
三、合作表演对话
当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会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并帮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演得更好。
四、合作完成作业
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由学生个别完成,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听写单词句子、写小作文、阅读书籍、编辑小报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