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杂技、年画、剪纸、刺绣、中医和传统手工艺等。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陶、锻造、冶铸、印染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制作工艺精湛,极具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然而,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巨大,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境遇。因此,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
1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内涵
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指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和传播。传统手工艺是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大多靠师徒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容易造成传统手工艺的断代、失传,保护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并且,由于时间久远,部分传统手工艺的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丢失,残缺不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能够将传统手工艺资料、工艺制作流程、作品等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存储于互联网,对其进行备份和共享。即能有效保护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为其传承和传播提供保障。数字化处理方式多样,可以通过扫描、摄影、三维建模等技术,详尽的记录传统手工艺的各个细节,并建立数字博物馆,让传统手工艺能够完全保护的同时,其资料的存储也是长期的,避免了以往口传心记的方式,造成信息的缺失和遗漏。由于数字化自身的优势,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成为现阶段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2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2.1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缺失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来文化的输入,年轻人逐渐崇尚西方文化,圣诞节、西餐等西方文化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许多传统文化手艺人已呈现老龄化,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境遇。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较低,没有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觉得传统文化过时了,觉得传统手工艺学习起来比较难,且短时间内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的弘扬与宣传较少,对其文化价值的挖掘较少,特别是现阶段,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较少,难以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
2.2数字化技术支持不足
数字化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应用支持不足。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应用,大多已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为主,在其传播、宣传、共享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对于数字化的传统手工艺,人们大多只能在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地见到相关宣传和展示。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相关资料,通常都难以获取。
3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措施
3.1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
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的管理、保护等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献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把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制作成讲解视频等,有助于大众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然而,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特别是相关数据库和云平台的建立,耗时长、技术投入、设备投入、人才投入等需要多方面的積极配合。因此,为了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需要政府、社会等更方面长久的不懈努力。
3.2注重人才培养
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属于新兴产业。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要求其不仅对数字化技术要相当精通,还要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对不同传统手工艺的特性有一定了解。并且,数字化的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此项工作门槛较高,专业的人才短缺,需要高校等各方面配合,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另外,政府等方面应当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年轻人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保护的行列中来。
总结:
科技的发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保留补全、遗失、遗漏等问题,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带来了便捷。然而,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网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琳,钟蕾.数字化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9):120-122.
[2]邓抒扬,许旸.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出版广角,2019(20):47-49.
[3]黄耀斌.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5):169-170.
[4]马毅.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大众文艺,2019(24):3-4.
作者简介:徐特艺(1977.10.8),男,汉族,籍贯:天津,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雕塑,雕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
1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内涵
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指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和传播。传统手工艺是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大多靠师徒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容易造成传统手工艺的断代、失传,保护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并且,由于时间久远,部分传统手工艺的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丢失,残缺不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能够将传统手工艺资料、工艺制作流程、作品等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存储于互联网,对其进行备份和共享。即能有效保护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为其传承和传播提供保障。数字化处理方式多样,可以通过扫描、摄影、三维建模等技术,详尽的记录传统手工艺的各个细节,并建立数字博物馆,让传统手工艺能够完全保护的同时,其资料的存储也是长期的,避免了以往口传心记的方式,造成信息的缺失和遗漏。由于数字化自身的优势,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成为现阶段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2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2.1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缺失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来文化的输入,年轻人逐渐崇尚西方文化,圣诞节、西餐等西方文化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许多传统文化手艺人已呈现老龄化,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境遇。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较低,没有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觉得传统文化过时了,觉得传统手工艺学习起来比较难,且短时间内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的弘扬与宣传较少,对其文化价值的挖掘较少,特别是现阶段,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较少,难以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
2.2数字化技术支持不足
数字化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应用支持不足。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应用,大多已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为主,在其传播、宣传、共享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对于数字化的传统手工艺,人们大多只能在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地见到相关宣传和展示。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相关资料,通常都难以获取。
3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措施
3.1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
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的管理、保护等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献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把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制作成讲解视频等,有助于大众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然而,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特别是相关数据库和云平台的建立,耗时长、技术投入、设备投入、人才投入等需要多方面的積极配合。因此,为了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需要政府、社会等更方面长久的不懈努力。
3.2注重人才培养
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属于新兴产业。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要求其不仅对数字化技术要相当精通,还要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对不同传统手工艺的特性有一定了解。并且,数字化的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此项工作门槛较高,专业的人才短缺,需要高校等各方面配合,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另外,政府等方面应当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年轻人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保护的行列中来。
总结:
科技的发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保留补全、遗失、遗漏等问题,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带来了便捷。然而,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网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琳,钟蕾.数字化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9):120-122.
[2]邓抒扬,许旸.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出版广角,2019(20):47-49.
[3]黄耀斌.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5):169-170.
[4]马毅.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大众文艺,2019(24):3-4.
作者简介:徐特艺(1977.10.8),男,汉族,籍贯:天津,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雕塑,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