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从2011年开始招收退役士兵学生,至今已经招收8年共计490人。通过这几年的退役士兵毕业生招生和就业情况看,士兵学生的招生、就业与普通学生有不同之处。这部分士兵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十分薄弱,大部分遵规守纪意识及自我约束力较好,个别同学是典型的“问题学生”,在管理上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是士兵学生在就业方面普遍要求较高,比较务实,考虑问题比较具体,实现就业方面比较慎重,因此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工作。
关键词:退役士兵;就业
1.学院退役士兵招生就业基本情况
8届士兵学生共计490人,其中439名毕业生中,通过校园双选在行业企业就业的占70.5%,在公检法系统就业的11.7%,自主就业的占17.8%。集中就业单位为首都机场、富胜科技、中城卫集团、欣卓越公司,检察院、公安局等。
2.开展适应退役士兵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设置适合士兵特点的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学院通几年的实践,特别是通过每年例行的士兵学员座谈会,教学学管联席会,用人单位座谈会,充分听取士兵的意见,充分听取任课老师、辅导员、用人单位的意见,突出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学习方法的针对性、岗位的契合性,在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积极改革。一是在专业设置上,设置适合士兵特点的文科类专业。在安防系士兵的主打专业是安保(偏文),期次是消防(管理类),2016年增设了警务管理类,安保和消防管理类,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士兵来讲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些。加强专业建设,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专业社会需求契合度,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培养什么。根据社会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 各专业还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建設、课程建设、学生管理等各方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专对退役士兵学员的专业教育。士兵的专业教育最为细化,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该院该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排名、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及其重要性、前三年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升职通道、高职教育的特点,考试考核方式,需要注意的学籍管理的事项,增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增强专业认知和认可,了解掌握学习方法,并把有限的学校学习和未来的就业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充满信心。
开展分类培养明确发展目标。通过第一个学期的了解观察,结合退役士兵学员的年龄特点、学习状况、能力特点,把士兵学员分为行业企业就业类、公检法系统就业类、参加招警考试类进行分类培养,比如引进中公教育对他们进行招警考试辅导,为顺利择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进行课程改革。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讲授方法,普通学员能听懂,士兵未必能听懂。我们大胆进行课程改革,编写一些校本教材,多实操,少理论,多过程化考核,少进考场考试。去掉B级通过才能毕业的要求,多进行适合将来高端就业岗位的英语口语交流专项提升,使他们在有限的两年内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高端就业打好基础。
3.开展就业方面的专题培训
培养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力。增加就业指导的实践环节,通过模拟就业场景或组织招聘,对士兵学生就业简历的制作、个人礼仪、就业信息获取、面试相关知识进行专业化培训,也可以定期请往届优秀学生来对就业学生鼓励与指导,增强其自信心。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需求,认识自我,定位职业目标岗位。
利用好网络,扩宽就业渠道。网络的发达,很多工作岗位都在网上进行找招聘。指导士兵学生指导检索有哪些招聘平台,有哪些双选会,就业信息网、加强学生信息的检索能力。同时也在系部公众号里推出就业专栏,有好的就业岗位就发布上去,让士兵学生第一时间能掌握相关信息。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校期间在注重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增加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种类,增加各种职业技能(比如制作PPT、小视频等)培训,让学生走出校门更具竞争力。
增加校企合作,加大产教合作力度。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精准定位,培养需求型人才。根据社会行业、企业需求制定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结合,产教一体”办学模式,不断根据实际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通过订单制、学徒制、合同制等方式更加学生到合作企业工作机会。
精准精细,准确把握学生就业脉搏。一是精准掌握就业情况。通过电话、微信,部分学生联系家长,摸清摸准每位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意愿,为未就业学生建立“一生一策”就业笔记和管理台账,做到就业状况日日更新、动态管理、准确、实时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进展。二是精准开展就业指导。这个主要是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和从机场回来的16位比较优秀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提供一对一的简历和面试指导服务,特别邀请了面试指导专家吴海虹老师给学生制作了求职面试十要诀和七不准,指导学生面试短平快。三是精准实施就业帮扶。点对点重点推荐招聘信息,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对未就业学生求职就业“包干到人”,将优质用人音段岗位需求与学生求职意愿进行人岗匹配,精准推送、重点推荐,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一帮到底,只到就业。
4.招生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科学合理分配招生计划的问题。今年为完成招生计划,通过合作企业在各区县片区负责人帮忙宣传本专业,宣传三天之内共有近40人添加微信和致电询问,火热现象出乎意料,也发现其中一些问题,有考生因投放计划少,担心录取不了而不敢填报。每年各专业招生的情况都不同,有时候有很大的变化。各专业指标的分配,北京市和全国指标的分配都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根据当年的形势合理分配招生指标是需要研讨的问题。目前计划调整方式比较粗放。招生是专业的血脉,招生决定就业,就业反哺招生。根据士兵毕业生就业实习情况来看,北京本地学生多数不愿离开北京就业,而从专业实际情况看,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就业才是专业就业常态。 建议:在招生计划中是否集中在某地投放,解决名额分散,因计划名额稀少考生不敢填报问题。招生部门在给出各种统计表格的同时,还应该专人加强调查研究,精准进行数据分析,给出何专业,在何种招生方式或者全国哪个地区有优势,有劣势,当地更喜欢哪种宣传模式等,为下一年度科学调整招生计划做准备。必要时可以考虑借助专业调查机构的力量,专项进行分析研究,专门召开研讨,让各系部做到看数据心中有数。
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动员全院师生参与招生是一个非常科学可靠的途径,但是对于参与招生的师生的制度导向不够明晰。目前学院对于招生,基本上是各系各自为战,内部抢生源。关于专业教师参与招生工作。老师们普遍存在动力不足,不情愿的完成任务应付差事,效率不高。有的老师认真完成,效果好,但是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有的老师投入很少,应付了事,但是自己的教科研成绩突出,照样评岗定级有优势。
建议:学院应该举全院之力,共同出击,加强招生宣传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生源基地,对于各系招生工作乃至每一位参与招生的师生,都有相应的奖励制度进行激励,比如,在评岗定级时量化加分,在此基础上各系动员所有师生参与招生,形成良性发展的招生氛围。从学院长远发展考虑做好规划,理顺招生就业工作体系,对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完善激励制度,建设专业团队,建立目标导向,使得各部门有动力有激情自愿投入工作
宣传力度不够,投入不够。方法传统且简单,没有竞争力。从我院情况看,推出措施就见成效(比如曾经成功组织过招生工作校园主场)。
建议:一是成立招生宣讲团,到各个高职高中作专门宣传演讲,比较正式,可信度更高。像去年一样组织专场,好多学生家长比较关心实际中学院环境、宿舍、住宿等条件。
二是添加高中院校QQ群,进群了解毕业生心理动态,适时宣传。
三是整理各专业对口就业学生名单,整理成册,用实例展示学生真实就业情况。
四是以招开招生工作研讨会的形式,邀请生源校校长最好是班主任来校,发放研讨经费,直接对接各高中班主任。
五是利用专业所有在校生资源,对毕业高班主任,学弟学妹联系。转发招生简章。并记录学生用何方式宣传,及时上报宣传结果。
六是善于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学院应该充分利用目前最新的自媒体传播技术服务学院的招生,比如聘请专业的传播公司来负责维护学院的公众号,频繁定期的发布学院相关视频作品,提高粉丝数来扩大宣传度,使公众以目前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抖音、微视、快手、视频号、公众号等了解学院。包括花资金用于提高各种搜索引擎里面的排名顺序,搜索关键词很快就能搜索到学院的各种介紹,扩大知名度。
5.就业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5.1加大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和鼓励力度
解决招生的出口最主要就是就业问题,就业抓上去了,自然招生就上来了。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把各自范围内的事情做好,流程上不能乱。目前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的力度不太够,学生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的精力和专业技能。
建议: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从学院到各系部组织、人员、职责明确,全年就业工作有规划,人员有培训,学生就业中有困惑时有网络或者线下咨询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合理选择岗位,积极就业。以课程形式加强专业教师对加大就业创业的指导。
5.2对于三方签订单位不配合的
建议:学校领导出面沟通,做好单位方工作。对于学生不配合的,要利用指导老师、辅导员做好工作,让他能更好的理解三方重要性,确保签约率。对于就业困难学生,开展“全系帮扶+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确保学生能顺利就业。
5.3就业的高端的大的订单太少,就业工作推进难
建议:应把开辟高端的与专业相匹配的大的订单企业作为一项学院层面的重要工作来认识并落实到位。组织辅导员到企业,单位去对接,了解企业,跟企业和单位保持讲好的沟通,能更好的推进就业工作。
6.结束语
对企业:换位思考。要有深度长期合作的企业,关键时刻能换位思考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和配合。特别要有大的订单企业。
对学生:关心关爱。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真情换真心。在就业中表现得相当充分。对于学生要在校期间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有什么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真正跟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毕业了也会很好的跟老师进行沟通,也不会不听招呼。
对形势:与时俱进。今年疫情严重,学生就业工作比往年要难的多,学生工作也是一样,一会能上班一会又不能上班,不是自己辞职就是因为单位原因被迫下岗还得重新找工作,反复几次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和用工证明就更是难上加难。
对结果:互利双赢。学生所想和我们所想的不一样。要真正了解学生毕业了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切入点在哪里,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规划人生发展规划。这样学院和学生获得双赢。
对困惑:心理疏导。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要不断沟通,不断了解学生当前情况,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向,会跳跃性变化,没有很好的规划,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随时的指导,并了解其思想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这个角度讲,就业也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策探究[J].袁昌平.人才资源开发.2019(20).
[2]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策探究[J].袁昌平.人才资源开发.2019(20).
[3]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策探究[J].袁昌平.人才资源开发.2019(20).
关键词:退役士兵;就业
1.学院退役士兵招生就业基本情况
8届士兵学生共计490人,其中439名毕业生中,通过校园双选在行业企业就业的占70.5%,在公检法系统就业的11.7%,自主就业的占17.8%。集中就业单位为首都机场、富胜科技、中城卫集团、欣卓越公司,检察院、公安局等。
2.开展适应退役士兵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设置适合士兵特点的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学院通几年的实践,特别是通过每年例行的士兵学员座谈会,教学学管联席会,用人单位座谈会,充分听取士兵的意见,充分听取任课老师、辅导员、用人单位的意见,突出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学习方法的针对性、岗位的契合性,在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积极改革。一是在专业设置上,设置适合士兵特点的文科类专业。在安防系士兵的主打专业是安保(偏文),期次是消防(管理类),2016年增设了警务管理类,安保和消防管理类,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士兵来讲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些。加强专业建设,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专业社会需求契合度,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培养什么。根据社会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 各专业还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建設、课程建设、学生管理等各方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专对退役士兵学员的专业教育。士兵的专业教育最为细化,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该院该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排名、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及其重要性、前三年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升职通道、高职教育的特点,考试考核方式,需要注意的学籍管理的事项,增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增强专业认知和认可,了解掌握学习方法,并把有限的学校学习和未来的就业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充满信心。
开展分类培养明确发展目标。通过第一个学期的了解观察,结合退役士兵学员的年龄特点、学习状况、能力特点,把士兵学员分为行业企业就业类、公检法系统就业类、参加招警考试类进行分类培养,比如引进中公教育对他们进行招警考试辅导,为顺利择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进行课程改革。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讲授方法,普通学员能听懂,士兵未必能听懂。我们大胆进行课程改革,编写一些校本教材,多实操,少理论,多过程化考核,少进考场考试。去掉B级通过才能毕业的要求,多进行适合将来高端就业岗位的英语口语交流专项提升,使他们在有限的两年内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高端就业打好基础。
3.开展就业方面的专题培训
培养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力。增加就业指导的实践环节,通过模拟就业场景或组织招聘,对士兵学生就业简历的制作、个人礼仪、就业信息获取、面试相关知识进行专业化培训,也可以定期请往届优秀学生来对就业学生鼓励与指导,增强其自信心。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需求,认识自我,定位职业目标岗位。
利用好网络,扩宽就业渠道。网络的发达,很多工作岗位都在网上进行找招聘。指导士兵学生指导检索有哪些招聘平台,有哪些双选会,就业信息网、加强学生信息的检索能力。同时也在系部公众号里推出就业专栏,有好的就业岗位就发布上去,让士兵学生第一时间能掌握相关信息。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校期间在注重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增加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种类,增加各种职业技能(比如制作PPT、小视频等)培训,让学生走出校门更具竞争力。
增加校企合作,加大产教合作力度。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精准定位,培养需求型人才。根据社会行业、企业需求制定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结合,产教一体”办学模式,不断根据实际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通过订单制、学徒制、合同制等方式更加学生到合作企业工作机会。
精准精细,准确把握学生就业脉搏。一是精准掌握就业情况。通过电话、微信,部分学生联系家长,摸清摸准每位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意愿,为未就业学生建立“一生一策”就业笔记和管理台账,做到就业状况日日更新、动态管理、准确、实时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进展。二是精准开展就业指导。这个主要是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和从机场回来的16位比较优秀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提供一对一的简历和面试指导服务,特别邀请了面试指导专家吴海虹老师给学生制作了求职面试十要诀和七不准,指导学生面试短平快。三是精准实施就业帮扶。点对点重点推荐招聘信息,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对未就业学生求职就业“包干到人”,将优质用人音段岗位需求与学生求职意愿进行人岗匹配,精准推送、重点推荐,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一帮到底,只到就业。
4.招生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科学合理分配招生计划的问题。今年为完成招生计划,通过合作企业在各区县片区负责人帮忙宣传本专业,宣传三天之内共有近40人添加微信和致电询问,火热现象出乎意料,也发现其中一些问题,有考生因投放计划少,担心录取不了而不敢填报。每年各专业招生的情况都不同,有时候有很大的变化。各专业指标的分配,北京市和全国指标的分配都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根据当年的形势合理分配招生指标是需要研讨的问题。目前计划调整方式比较粗放。招生是专业的血脉,招生决定就业,就业反哺招生。根据士兵毕业生就业实习情况来看,北京本地学生多数不愿离开北京就业,而从专业实际情况看,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就业才是专业就业常态。 建议:在招生计划中是否集中在某地投放,解决名额分散,因计划名额稀少考生不敢填报问题。招生部门在给出各种统计表格的同时,还应该专人加强调查研究,精准进行数据分析,给出何专业,在何种招生方式或者全国哪个地区有优势,有劣势,当地更喜欢哪种宣传模式等,为下一年度科学调整招生计划做准备。必要时可以考虑借助专业调查机构的力量,专项进行分析研究,专门召开研讨,让各系部做到看数据心中有数。
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动员全院师生参与招生是一个非常科学可靠的途径,但是对于参与招生的师生的制度导向不够明晰。目前学院对于招生,基本上是各系各自为战,内部抢生源。关于专业教师参与招生工作。老师们普遍存在动力不足,不情愿的完成任务应付差事,效率不高。有的老师认真完成,效果好,但是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有的老师投入很少,应付了事,但是自己的教科研成绩突出,照样评岗定级有优势。
建议:学院应该举全院之力,共同出击,加强招生宣传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生源基地,对于各系招生工作乃至每一位参与招生的师生,都有相应的奖励制度进行激励,比如,在评岗定级时量化加分,在此基础上各系动员所有师生参与招生,形成良性发展的招生氛围。从学院长远发展考虑做好规划,理顺招生就业工作体系,对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完善激励制度,建设专业团队,建立目标导向,使得各部门有动力有激情自愿投入工作
宣传力度不够,投入不够。方法传统且简单,没有竞争力。从我院情况看,推出措施就见成效(比如曾经成功组织过招生工作校园主场)。
建议:一是成立招生宣讲团,到各个高职高中作专门宣传演讲,比较正式,可信度更高。像去年一样组织专场,好多学生家长比较关心实际中学院环境、宿舍、住宿等条件。
二是添加高中院校QQ群,进群了解毕业生心理动态,适时宣传。
三是整理各专业对口就业学生名单,整理成册,用实例展示学生真实就业情况。
四是以招开招生工作研讨会的形式,邀请生源校校长最好是班主任来校,发放研讨经费,直接对接各高中班主任。
五是利用专业所有在校生资源,对毕业高班主任,学弟学妹联系。转发招生简章。并记录学生用何方式宣传,及时上报宣传结果。
六是善于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学院应该充分利用目前最新的自媒体传播技术服务学院的招生,比如聘请专业的传播公司来负责维护学院的公众号,频繁定期的发布学院相关视频作品,提高粉丝数来扩大宣传度,使公众以目前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抖音、微视、快手、视频号、公众号等了解学院。包括花资金用于提高各种搜索引擎里面的排名顺序,搜索关键词很快就能搜索到学院的各种介紹,扩大知名度。
5.就业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5.1加大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和鼓励力度
解决招生的出口最主要就是就业问题,就业抓上去了,自然招生就上来了。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把各自范围内的事情做好,流程上不能乱。目前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的力度不太够,学生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的精力和专业技能。
建议: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从学院到各系部组织、人员、职责明确,全年就业工作有规划,人员有培训,学生就业中有困惑时有网络或者线下咨询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合理选择岗位,积极就业。以课程形式加强专业教师对加大就业创业的指导。
5.2对于三方签订单位不配合的
建议:学校领导出面沟通,做好单位方工作。对于学生不配合的,要利用指导老师、辅导员做好工作,让他能更好的理解三方重要性,确保签约率。对于就业困难学生,开展“全系帮扶+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确保学生能顺利就业。
5.3就业的高端的大的订单太少,就业工作推进难
建议:应把开辟高端的与专业相匹配的大的订单企业作为一项学院层面的重要工作来认识并落实到位。组织辅导员到企业,单位去对接,了解企业,跟企业和单位保持讲好的沟通,能更好的推进就业工作。
6.结束语
对企业:换位思考。要有深度长期合作的企业,关键时刻能换位思考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和配合。特别要有大的订单企业。
对学生:关心关爱。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真情换真心。在就业中表现得相当充分。对于学生要在校期间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有什么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真正跟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毕业了也会很好的跟老师进行沟通,也不会不听招呼。
对形势:与时俱进。今年疫情严重,学生就业工作比往年要难的多,学生工作也是一样,一会能上班一会又不能上班,不是自己辞职就是因为单位原因被迫下岗还得重新找工作,反复几次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和用工证明就更是难上加难。
对结果:互利双赢。学生所想和我们所想的不一样。要真正了解学生毕业了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切入点在哪里,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规划人生发展规划。这样学院和学生获得双赢。
对困惑:心理疏导。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要不断沟通,不断了解学生当前情况,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向,会跳跃性变化,没有很好的规划,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随时的指导,并了解其思想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这个角度讲,就业也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策探究[J].袁昌平.人才资源开发.2019(20).
[2]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策探究[J].袁昌平.人才资源开发.2019(20).
[3]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策探究[J].袁昌平.人才资源开发.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