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企业预算本身属于计划的范畴,但预算管理不等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不单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特征
企业预算管理具有明显的特征:第一,综合性。一些管理上较为先进的企业已经在消弱企业内部职能的界限,使之能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综合协调,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第二,战略性。战略问题要分析动态环境,包括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经济,金融,法律,自然环境等,企业预算管理也要将市场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预算不仅仅是某个时点的预算,而是一个滚动式的概念,是持续不断的。企业预算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企业预算管理各不相同。第三,机制性。预算本身是个机制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程序性,需要立项、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等,机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减低预算风险。第四,市场性。企业预算本身是模仿市场的,因此企业预算管理以效益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
二、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作用
企业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时至今日,各个国家的企业都在推行企业预算管理,其作用也日渐地体现了出来。
(一)有利于企业资源的配置
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如果不能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有可能出现各个组织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出现企业发展中的“瓶颈”现象。企业预算管理把企业各方面工作纳入统一计划之中,通过对市场科学的预测来编制企业预算,把企业经营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再分解到各个经济单位,使各个经济单位按照企业的最终目标来确定自己经营奋斗的目标和活动范围。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1.有利于企业加强日常活动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预算的环境要求对市场要有充分的把握,公司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在内的各个运营机制要十分完善。编制企业预算既可以加强企业员工对本岗位的认识,同时也是管理层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依据。
2.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预算目标是公司战略规划的细化。战略的时间跨度通常在三至十年,其主要涉及外部环境中长期趋势变化以及企业应对此作出何种反应,而企业预算管理往往为期一年预算也往往涉及企业内部运作,为战略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保证。
3.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理财能力
这里所讲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它包括两个方面,投资与再投资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入市之前大中型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受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入市之后各企业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更为紧密,伴隨着资本投资的逐步开放,影响投资风向的因素也逐步增加。
三、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一)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历史
1.国外企业推行预算管理历史
企业预算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初,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它对现代工商业成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衰退使许多成长中的工商业陷入了困境,为了增加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诞生了企业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在美国通用电器、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这一方法很快的成为了大型现代工商业的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随着工商企业的不断成长而得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2.我国企业推行预算管理历史
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性地位。其生产、销售都纳入了国家统一的计划,也成为了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企业的预算并没有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有企业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制度,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开始传入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开始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在部分企业被采用,这就使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现状
我国许多的企业都实施了企业预算管理,其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下面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具体的案例分析点面结合来剖析中国目前的企业预算管理的情况。
1.我国企业推行预算管理情况的调查[1]
本文通过查阅许多有关资料,资料的内容包括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评价、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情况、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的调查情况等,其大致情况如下:
第一,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在实际调查中,中国尚有相当部分企业还未设置专门的预算机构。在执行的过程中,石油行业建立专门的预算机构比例高达100%,商业部门建立预算机构的企业比例为57.1%而纺织业建立的专门预算机构仅为16.7%由总经理做出最终决定的企业比重最大,占43.3%,由董事会最终决定的企业比重次之,占30%,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最终决定的企业为16.7%。可见企业预算管理组织设置情况在我国差距很大。
第二,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企业预算作为一个由各种具体业务预测有机联系起来的预算体系,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编制预算的能力,选择具体编制的对策过程。在编制方法上,中国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上极制定,下级执行的方法。由于其缺乏民主性,目标利润的实现往往会受到限制,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利润虚假的一大根源,上下级讨价还价的比率则较少,只有9.7%。可见,上下级的结合方式还没有很好的普及。
第三,预算调整的大致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出现的偏差一般有两种对策,采取纠偏措施或调整预算,从实际的统计来看,大多数企业预算调整权集中在总经理层次,选择率为42.1%,其次是总会计师,选择率为29.8%,再次为财务部门,28.1%,企划部,24.6%。
四、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意义
通过上文所述,本文认为企业推行正确的预算管理对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预算管理是经营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企业投资者不仅仅关注企业当前的利润,而且还关注股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仅关注企业的利润总额而且还关注利润的质量。
(二)企业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全面规划控制经济活动
企业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济目标。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预算。
(三)企业预算管理是综合管理的有效工具
预测是一种事先的估计,可以是口头的形式,也可以是书面的形式,并且程序化不明显,而预算是根据预测所指定的几种方案并从这几种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必须是程序化和书面形式的。预算是对预测的一种反映,是对预测的规划。
企业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管理方法,从诞生以来到今日的逐步发扬光大,各国许多大型企业都在实施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自从改革开放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纷纷实施企业预算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注释:
[1]全思飞.《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企业预算本身属于计划的范畴,但预算管理不等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不单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特征
企业预算管理具有明显的特征:第一,综合性。一些管理上较为先进的企业已经在消弱企业内部职能的界限,使之能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综合协调,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第二,战略性。战略问题要分析动态环境,包括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经济,金融,法律,自然环境等,企业预算管理也要将市场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预算不仅仅是某个时点的预算,而是一个滚动式的概念,是持续不断的。企业预算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企业预算管理各不相同。第三,机制性。预算本身是个机制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程序性,需要立项、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等,机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减低预算风险。第四,市场性。企业预算本身是模仿市场的,因此企业预算管理以效益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
二、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作用
企业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时至今日,各个国家的企业都在推行企业预算管理,其作用也日渐地体现了出来。
(一)有利于企业资源的配置
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如果不能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有可能出现各个组织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出现企业发展中的“瓶颈”现象。企业预算管理把企业各方面工作纳入统一计划之中,通过对市场科学的预测来编制企业预算,把企业经营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再分解到各个经济单位,使各个经济单位按照企业的最终目标来确定自己经营奋斗的目标和活动范围。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1.有利于企业加强日常活动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预算的环境要求对市场要有充分的把握,公司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在内的各个运营机制要十分完善。编制企业预算既可以加强企业员工对本岗位的认识,同时也是管理层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依据。
2.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预算目标是公司战略规划的细化。战略的时间跨度通常在三至十年,其主要涉及外部环境中长期趋势变化以及企业应对此作出何种反应,而企业预算管理往往为期一年预算也往往涉及企业内部运作,为战略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保证。
3.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理财能力
这里所讲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它包括两个方面,投资与再投资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入市之前大中型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受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入市之后各企业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更为紧密,伴隨着资本投资的逐步开放,影响投资风向的因素也逐步增加。
三、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一)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历史
1.国外企业推行预算管理历史
企业预算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初,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它对现代工商业成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衰退使许多成长中的工商业陷入了困境,为了增加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诞生了企业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在美国通用电器、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这一方法很快的成为了大型现代工商业的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随着工商企业的不断成长而得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2.我国企业推行预算管理历史
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性地位。其生产、销售都纳入了国家统一的计划,也成为了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企业的预算并没有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有企业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制度,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开始传入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开始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在部分企业被采用,这就使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现状
我国许多的企业都实施了企业预算管理,其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下面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具体的案例分析点面结合来剖析中国目前的企业预算管理的情况。
1.我国企业推行预算管理情况的调查[1]
本文通过查阅许多有关资料,资料的内容包括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评价、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情况、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的调查情况等,其大致情况如下:
第一,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在实际调查中,中国尚有相当部分企业还未设置专门的预算机构。在执行的过程中,石油行业建立专门的预算机构比例高达100%,商业部门建立预算机构的企业比例为57.1%而纺织业建立的专门预算机构仅为16.7%由总经理做出最终决定的企业比重最大,占43.3%,由董事会最终决定的企业比重次之,占30%,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最终决定的企业为16.7%。可见企业预算管理组织设置情况在我国差距很大。
第二,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企业预算作为一个由各种具体业务预测有机联系起来的预算体系,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编制预算的能力,选择具体编制的对策过程。在编制方法上,中国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上极制定,下级执行的方法。由于其缺乏民主性,目标利润的实现往往会受到限制,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利润虚假的一大根源,上下级讨价还价的比率则较少,只有9.7%。可见,上下级的结合方式还没有很好的普及。
第三,预算调整的大致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出现的偏差一般有两种对策,采取纠偏措施或调整预算,从实际的统计来看,大多数企业预算调整权集中在总经理层次,选择率为42.1%,其次是总会计师,选择率为29.8%,再次为财务部门,28.1%,企划部,24.6%。
四、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意义
通过上文所述,本文认为企业推行正确的预算管理对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预算管理是经营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企业投资者不仅仅关注企业当前的利润,而且还关注股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仅关注企业的利润总额而且还关注利润的质量。
(二)企业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全面规划控制经济活动
企业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济目标。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预算。
(三)企业预算管理是综合管理的有效工具
预测是一种事先的估计,可以是口头的形式,也可以是书面的形式,并且程序化不明显,而预算是根据预测所指定的几种方案并从这几种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必须是程序化和书面形式的。预算是对预测的一种反映,是对预测的规划。
企业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管理方法,从诞生以来到今日的逐步发扬光大,各国许多大型企业都在实施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自从改革开放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纷纷实施企业预算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注释:
[1]全思飞.《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