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党建应时代要求而生,对高校来说网络的特性和高校师生的特点让网络党建成为可能。针对高校网络党建,丰富内容,及时更新;树立榜样,引领方向;增强互动,科学决策;利用手机,挖掘功能等有助于提升网络党建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网络党建;实效性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应时代要求,网络党建也应用而生,如何提升网络党建的实效性,让党建网络在网络世界中站稳脚跟已成为党建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1.网络党建的提出及内涵
1.1网络党建的提出
在检索到的网络党建类文章中最早研究网络党建的是刘宁2001年在《党政干部论坛》发表的《网络党建:党建方式的现代化》和徐苏宁在《南京社会科学》发表的题为《网络党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党建工作新领域》。[1]以后一直到2008 年,关于网络党建的文章不足百篇。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从此之后网络党建类文章呈明显上升趋势。
1.2网络党建的内涵
所谓“网络党建”,就是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和组织活动方式,拓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载体,变革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推动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2]
2.高校网络党建的可行性分析
2.1网络的特性使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成为可能
网络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新媒体性的特点,这使得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及时、生动、形象的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对之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与受教育者实行互动,实现“零距离”对话;党建工作者还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听民声、解民意、化民怨,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2.2网络在高校的普遍使用使高校网络党建成为可能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6.9%。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5.1%,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学生网民的20.6%。高校80%以上的学生拥有电脑,几乎100%的人都拥有手机,网络成为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在高校的普遍使用使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更容易实现。
3.高校提升网络党建实效性对策研究
在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利用网络的特性,抓住当代大学生普遍“触网”的实际,不断创新网络党建工作新载体、新形式,不断提升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1丰富内容,及时更新
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无尽的网络信息,信息获取渠道非常广,但也正是网络的这个特点,让接收信息的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筛选信息,网络党建工作者可以抓住受教育者的这个需求,将一些与时代、生活、工作和学习紧密相连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以及工作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与我们所要宣传的信息一起发布给大家,实现了一网多用的功能,让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了解了党建信息,增强了对党的了解,同时党建网站的点击率也能大大提升,使网络党建在网络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信息发布还要及时准确,能做到引导新闻舆论的方向。
3.2树立榜样,引领方向
党建网络作为党的红色宣传阵地,需要时刻向大家传递正能量,树立党在网络的“红色代言人”,这也是党建网络不同于其他网站特别之处。一是定期推送党员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将他们的事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在网络上,让师生们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榜样也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是可以学习的,以此来树起党在网络阵地的标杆,立起党在网络阵地的尺子,继而最大化优秀个人的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受教育者经常关注的博客、QQ、微信等平台建立党在网络中的“喉舌”,实现党与广大师生的互动。这个“喉舌”,既可以是真实的个人,还可以是以个人名义登录后的某一党建实体组织,但这个人应该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一定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喉舌”以普通师生的身份发表合乎主流和时代主旋律的文章或评论,引起其他师生的主动追随, 以纠正偏离方向的言论。
3.3增强互动,科学决策
网络互动的贯彻实施, 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对于民意的汇集功能, 是我们党充分了解社情民意, 协调各方利益, 及时化解矛盾的新形式、 新渠道。[3]高校网络民意表达的渠道基本都已建立,但互动不够,需要党建网络工作者尽快打破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界限,不仅要让师生有说话之处、诉苦之处,还要争取做到说话有回应、诉求有处理,建立“有问必答,答必从速,答必有果”的快速反应机制。
还要借助网络平台,征集民意,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一是可以搭建建言献策平台, 汇集民众想法。遇到重大问题和师生广泛关注的问题,可以事先将决策的内容、条件、标准、方法、程序等公布于众,让广大师生各抒己见,参与决策。二是搭建公示平台,公开重大决策。要向广大师生公布决策的原因、结果及预期的效果等,师生可以通过平台表达自己对决策的满意度等。
3.4利用手机,挖掘功能
建立党建手机平台,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党建做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一是高校手机用户比电脑用户要多,覆盖面广;二是手机的便携性,让师生可以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三是手机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利用党建手机平台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将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设置成专门的版块,如党建新闻板块、党务公开、党政服务、互动平台、空中课堂、廉政建设等,言简意赅、突出主题地将宣传内容通过手机终端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最大限度地挖掘手机网络的党建功能。 [科]
【参考文献】
[1]王放.关于网络党建的文献综述[J].党史文苑,2012,10.
[2]赵颖萍.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党建工作的探讨[J].沈阳干部学刊,2014,10.
[3]孙栋.基于网络环境下党的建设创新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高校;网络党建;实效性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应时代要求,网络党建也应用而生,如何提升网络党建的实效性,让党建网络在网络世界中站稳脚跟已成为党建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1.网络党建的提出及内涵
1.1网络党建的提出
在检索到的网络党建类文章中最早研究网络党建的是刘宁2001年在《党政干部论坛》发表的《网络党建:党建方式的现代化》和徐苏宁在《南京社会科学》发表的题为《网络党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党建工作新领域》。[1]以后一直到2008 年,关于网络党建的文章不足百篇。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从此之后网络党建类文章呈明显上升趋势。
1.2网络党建的内涵
所谓“网络党建”,就是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和组织活动方式,拓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载体,变革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推动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2]
2.高校网络党建的可行性分析
2.1网络的特性使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成为可能
网络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新媒体性的特点,这使得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及时、生动、形象的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对之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与受教育者实行互动,实现“零距离”对话;党建工作者还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听民声、解民意、化民怨,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2.2网络在高校的普遍使用使高校网络党建成为可能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6.9%。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5.1%,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学生网民的20.6%。高校80%以上的学生拥有电脑,几乎100%的人都拥有手机,网络成为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在高校的普遍使用使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更容易实现。
3.高校提升网络党建实效性对策研究
在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利用网络的特性,抓住当代大学生普遍“触网”的实际,不断创新网络党建工作新载体、新形式,不断提升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1丰富内容,及时更新
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无尽的网络信息,信息获取渠道非常广,但也正是网络的这个特点,让接收信息的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筛选信息,网络党建工作者可以抓住受教育者的这个需求,将一些与时代、生活、工作和学习紧密相连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以及工作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与我们所要宣传的信息一起发布给大家,实现了一网多用的功能,让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了解了党建信息,增强了对党的了解,同时党建网站的点击率也能大大提升,使网络党建在网络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信息发布还要及时准确,能做到引导新闻舆论的方向。
3.2树立榜样,引领方向
党建网络作为党的红色宣传阵地,需要时刻向大家传递正能量,树立党在网络的“红色代言人”,这也是党建网络不同于其他网站特别之处。一是定期推送党员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将他们的事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在网络上,让师生们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榜样也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是可以学习的,以此来树起党在网络阵地的标杆,立起党在网络阵地的尺子,继而最大化优秀个人的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受教育者经常关注的博客、QQ、微信等平台建立党在网络中的“喉舌”,实现党与广大师生的互动。这个“喉舌”,既可以是真实的个人,还可以是以个人名义登录后的某一党建实体组织,但这个人应该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一定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喉舌”以普通师生的身份发表合乎主流和时代主旋律的文章或评论,引起其他师生的主动追随, 以纠正偏离方向的言论。
3.3增强互动,科学决策
网络互动的贯彻实施, 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对于民意的汇集功能, 是我们党充分了解社情民意, 协调各方利益, 及时化解矛盾的新形式、 新渠道。[3]高校网络民意表达的渠道基本都已建立,但互动不够,需要党建网络工作者尽快打破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界限,不仅要让师生有说话之处、诉苦之处,还要争取做到说话有回应、诉求有处理,建立“有问必答,答必从速,答必有果”的快速反应机制。
还要借助网络平台,征集民意,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一是可以搭建建言献策平台, 汇集民众想法。遇到重大问题和师生广泛关注的问题,可以事先将决策的内容、条件、标准、方法、程序等公布于众,让广大师生各抒己见,参与决策。二是搭建公示平台,公开重大决策。要向广大师生公布决策的原因、结果及预期的效果等,师生可以通过平台表达自己对决策的满意度等。
3.4利用手机,挖掘功能
建立党建手机平台,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党建做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一是高校手机用户比电脑用户要多,覆盖面广;二是手机的便携性,让师生可以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三是手机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利用党建手机平台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将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设置成专门的版块,如党建新闻板块、党务公开、党政服务、互动平台、空中课堂、廉政建设等,言简意赅、突出主题地将宣传内容通过手机终端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最大限度地挖掘手机网络的党建功能。 [科]
【参考文献】
[1]王放.关于网络党建的文献综述[J].党史文苑,2012,10.
[2]赵颖萍.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党建工作的探讨[J].沈阳干部学刊,2014,10.
[3]孙栋.基于网络环境下党的建设创新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