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bai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创设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认知体验。然而有些教师却不论教学是否需要,把情境创设当体现“现代性”的时尚,致使教学情境的创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克服误区这些,情境创设要加强和生活的联系;情境创设要利于操作;情境创设要有思维含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误区;对策
  
  教学情境创设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认知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有些数学课却不管教学是否需要,把情境创设当体现“现代性”的时尚,使教学情境的创设失去了新异性和应有的价值。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为了引出“13-8”而创设了装玻璃弹珠这样的游戏情境:教师出示装有十几颗玻璃弹珠的不透明的塑料盒子,问:你们知道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这时,众生既兴奋又好奇,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胡乱猜测一通,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自己说出盒子里面装的是玻璃弹珠。接着再问:你们知道盒子里装有几颗玻璃弹珠?学生照样乱猜一通,教师急了,不得不告诉学生,盒子里面只有十几颗玻璃弹珠。在教师的一再提示下,学生持续猜测,直到第8位学生终于猜对了有13颗玻璃弹珠。
  接下来教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抓玻璃弹珠,让其他同学猜猜他一次抓了几颗玻璃弹珠。教室里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仍然不厌其烦地启发:再猜猜他一次到底能抓几颗玻璃弹珠?还是没有学生举手。
  至此,教师只得另辟蹊径,组织学生4人小组讨论。教师当然也不“闲着”,深入到各小组中,把预设的正确答案与学生交流,期盼通过学生的嘴说出来。于是有了下面的师生对话——
  师:哪个小组猜一猜,他一次抓了几颗玻璃弹珠?(刚被教师“光临”过的两个小组的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生1:只要数一数他手中的玻璃弹珠就知道了。
  生2:也可以数一数剩下的玻璃弹珠。
  师:同学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就来数一数剩下的玻璃弹珠。(剩下的玻璃弹珠一共是8个)那他拿走了几个?(5个)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生(争先恐后地):能!13-8=5
  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猜数、抓玻璃弹珠的活动中找出数学问题,引出“十几减几”的算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课堂现实表明,为了得到这样一个算式,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所谓情境,却误导学生瞎猜乱撞,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如何克服上述创设情境的误区呢?
  
  一、 情境创设要加强和生活的联系
  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身高话题入手:过年了,老师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能告诉同学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1米20厘米
  师:你们在介绍时都用上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
   “介绍身高”情境展开得亲切、自然,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面新知的探讨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二、情境创设要利于操作 
  
  要解决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时,首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可以把铁丝剪断后再拉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 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圆形硬纸片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我又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小组探究之中。
  
  三、情境创设要有思维含量
  
  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创设具有思考力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发现蕴藏的规律。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不直接出示书中的例题,而是在黑板上写上1、10、100三个数,并提问:同学们,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
  生:加上单位名称。
  1米=10分米=100厘米。
  接着问:有谁能把1米=10分米=100厘米改成以“米”为单位的等式呢?
  生:0.1米= 0. 10米=0.100米
  再接着问:看到这个等式中的三个数,你有什么发现?把学生的思考引到观察小数末尾的“0”上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归纳小数的性质。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创设出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有效情境,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神奇与学习数学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历来是一个比较重视的课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得法,所以一遇到应用题就产生恐惧心理。教师也常发出感慨,无论讲多少遍,学生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应用题教学并不难,是有章可循的:教师应做好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加强解题策略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结合图形,启发解题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教材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
期刊
【摘要】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反思 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
期刊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小结的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就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谈些建议。 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    大家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  1、数学课导入
期刊
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从阅读感悟中学习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
期刊
【摘要】通过讨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语言特点,分析这三种教学语言各自的优点及正确运用能带来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板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
期刊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一个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老师来说,值得好好思索。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
期刊
【摘要】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专项训练,为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就要运用好迁移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迁移规
期刊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课堂离生活越来越近了,课堂越来越有生气了。然而,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却是放任与浮躁,丢失了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首先是教的有效性;其次是学的有效性;再次是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HJ45x〗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