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以《树和喜鹊》一课为例,从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平衡,做出“教”与“不教”的抉择,处理简略与详尽的矛盾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儿童本位”阅读教学的心得,旨在尊重儿童学习需求的同时,努力提高儿童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 儿童本位 阅读教学 教学案例
  一、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平衡
  在“语用”的背景下,一些语文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即“谈内容色变”,将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上,而忽略了内容教学。浙江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滕春友老师说:“跳过内容就是跳过学生。”的确,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儿童,一篇课文真正吸引学生的恰恰是课文的故事情节。当我们努力回避内容的同时,自然会忽略学生认知和思维特点。
  词语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更凸显。在课文中,出现了“孤单”一词,自然成了本课词语教学的着力之笔。树和喜鹊为什么孤单?他们会想些什么?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帮助学生了解“孤单”的意思。但这些琐碎的问题始终是在内容分析的层面上打转,如此一问套一问,势必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如何将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呢?笔者采用了创设情境、师生对话的方法:
  在出示“树和孤单”和“喜鹊很孤单”两句话后,低沉哀伤的音乐响起。
  师:小树小树,你的周围没有一个朋友,你想说什么?
  生1:没有人陪我说话,我好难受啊!
  生2:我的朋友都去哪儿了?他们都不要我了吗?
  生3:一个人太无聊了,我好闷啊!
  师:喜鹊喜鹊,你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朋友,你想说什么?
  生1:我真想有个朋友陪着我啊!
  生2:一个人的感觉真不好受。
  ……
  这样的设计,可谓一举多得,既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解读了树和喜鹊的心理活动,又了解了“孤单”的意思,更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样,内容的教学与形式的运用有效统一,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语言得以同步发展。
  二、做出“教”与“不教”的抉择
  字词句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头戏,但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与二年级阅读教学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学词,二年级在识字学词的基础上,需要重视句子的成分组合和结构特点。语文教师切不可贪多求全,无端加大阅读教学难度,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透,嚼不烂”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对第一自然的教学作如下设计:
  (1)出示词语:一棵树、鸟窝、喜鹊。认读。
  (2)连词成句:这里有一棵树。
  (3)练习仿写:学生用“?摇?摇 ?摇?摇有?摇?摇?摇 ?摇?摇?摇”来仿写句子。
  (4)尝试连句:指导学生将“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连成一句话。
  (5)指导朗读:读好长句。
  通过试教,问题浮出水面:首先,一开始只出现三个词语,留给学生的语言印象是支离破碎不完整的;其次,句子的分割和组合并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此举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应该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字词的学习中,也就是该段的“只有”一词上。只有理解了“只有”,才能理解下文中的“孤单”。于是,笔者对该部分设计作出了相应调整:
  (1)教师引说:从前,这里只有?摇?摇 ?摇?摇(生:一棵树),树上只有?摇?摇 ?摇?摇(生: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摇?摇 ?摇?摇(生:一只喜鹊)。
  (2)引发思辨:除了这棵树,还有其他的树吗?除了这个鸟窝外还有其他鸟窝吗?除了这只喜鹊外还有其他喜鹊吗?所以课文用了一个词“只有”。认读词语。
  (3)指导朗读:读好长句。
  這样的设计,选择了贴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词语为落脚点进行教学,舍弃了句子的结构抽象的分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同时,避免了学生在零散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的误区,帮助学生在相对整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处理简略和详尽的矛盾
  课堂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这些教学环节呈点状或者线状分布。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会面对一个问题——到底该做简略还是详尽设计?无论何种设计,都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符合该年龄儿童的认知特点。
  (一)删繁就简
  生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将这一重点凸显,成为笔者思考的一个问题。例如“窝”的教学,起始阶段是这样设计的:
  (1)出现生字。
  (2)教师讲解:下面这个字读wǒ。穴宝盖就是由穴变过来的,穴就是洞穴,很多小动物住在洞穴里,比如蛇、蚂蚁、狗熊。(配合课件演示)现在将穴变成穴宝盖,加在“窝”的上面,“窝”也成了很多小动物的家。
  (3)复现生字:鸡的家叫?摇?摇 ?摇 ?摇鸡窝,狗的家叫?摇?摇 ?摇?摇狗窝,鸟的家叫?摇?摇?摇 ?摇鸟窝。
  这样的设计无疑存在过于繁琐、高耗低效的弊端,没有直击学生对新知的生成点。
  (二)过程展开
  面对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和难点,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予以充分展开,帮助学生在阶梯状的教学步骤中逐步提升,最后有效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邻居”一词的教学,笔者就循序渐进,将过程有效展开:
  师:记得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出示一棵树)后来,它的旁边种了好多好多树。这些树就住在他的隔壁,那他们是?摇?摇?摇?摇
  生:邻居。
  师:住在隔壁的人,就是?摇?摇 ?摇?摇(出示词卡)
  生:邻居。(认读)
  师:这只喜鹊也有好多邻居呢。他们也是?摇?摇 ?摇?摇
  生:邻居。
  在该词的教学中,笔者分几个步骤落实:步骤一,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了解“邻居”的意思。步骤二,通过教师规范地表述,使学生明确词语的意思。步骤三,通过寻找喜鹊的邻居,检验学生对“邻居”一词的认识,予以巩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重复出现“邻居”一词,既帮助学生识记词语,又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教师应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欣赏儿童文化的独特性,尊重儿童的阅读需求,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语文教学,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儿童徜徉语言海洋的乐园。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每组“语文园地”中都有一个栏目“日积月累”,它采撷了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内容顺应学段的递增,由字词的积累逐渐向句段发展。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还是中高年级的“谚语、格言”等都渗透了记忆的规律,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教学实践却不容乐观,普遍重知识的机械运用,轻积累方法的指导。教师教的方式单一,学生学得乏
摘 要: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实验教学是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革。以《食品检验标准与实践》为例,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并应用于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CDIO理念 食品检验标准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本科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加强实验教学。对于生物工程专
一个企业的历史档案非常珍贵,它是研究企业发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在管理好企业历史档案的同时,加大对这些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搞好这些档案的编研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兴企、资政、育人的作用,发挥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让企业档案焕发异彩呢?  一、充分认识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档案编研是保存、传播企业历史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历史档案是国
一分感动,一分期待,一分难忘的师生情,在我看来德育从来都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教师用心做,便能够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给学生前行最强大的力量支撑,这就是我对自主德育下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感悟。  一、来自中考前的特殊祝福  受到这样的教育情怀的启发,我制订了一个计划,送温馨给紧张的初三孩子们,送感动给倍感压力的初三考生们。  初三的学生深知中考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来自升学的方方面面的压力使他们深刻地感知着
摘 要: 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最好工具。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创设适合学生乐学的情境,提高学生拼读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激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  关键词: 汉语拼音 认识倾向 学习激情 教学方法 激发教学  拼音教学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
摘 要: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翻转课堂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并为众多教师所熟知。本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小学 研究综述  一、翻转课堂起源的研究  1.林地公园高中说。大多数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最先产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该校两位化学教师为了给因病缺课的学生补习功课,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和讲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替换”策略形成的四个步骤:直观操作,感知策略的模型;合作探究,凸显策略的建构;对比分析,促进策略的内化;练习巩固,实现策略的升华。  关键词: “替换”策略 直观操作 合作探究 对比分析 练习巩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
一、背景介绍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教师要善于激起和诱发青少年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青少年学生善感的心灵,让青少年学生真正地感动,使学生“多情善感”。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认真发挥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教育的教育点,寻找知识教育与情感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情感道德教育。  
摘 要: 教学小论文,是教师课堂教学心得、感悟的有效承载体和重要展示台。教学活动贵在总结、重在实践、精于应用。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写”教学小论文的意识和能力,善于总结、归纳、研究教学活动,并将撰写的教学小论文内容“反哺”于课堂教学中,推进教学进程,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小论文 教学活动  教学贵在总结,重在实践,精于应用。“写”,作为学习对象学习文化知识、展现才能智慧的重要
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促进地理教师的成长。我校地理教研组申报了河北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秦皇岛市高中地理“地方性课程”的开发研究》并展开了研究,本文即科研任务之一。  一、课程分析及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属地方性校本课程,是一堂理论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