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观语文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的讲课可谓出神入化,而课后与学生交流,则发现学生会出现一脸茫然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读懂课文,教师就已经将文章给肢解了。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文不迷人人自迷”,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读”这一阅读方法出现了以下问题。
  现象一:避重就轻。众所周知,读书的有效方法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知音”,更要做文本的“知音”,只有达到了三者的和谐统一,读才会顺理成章。
  现象二:读悟分离。阅读教学,读是根本的方法,但决不是目的。通过读让学生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意境等,才是读的根本意义所在。
  现象三:生吞文字。张志和的《渔歌子》是意境非常美的一首词,一位教师问:“词人为什么‘不须归’呢?” 学生说:“由于这里鳜鱼肥”“风小”……一时间,学生灵感迸发、讨论热烈,构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可是,讨论了良久仍不见这位教师鸣金收兵,继续讲下面的内容,而是等一切的学生都不举手了,他才不紧不慢地说:“同学们,你们发现词人身上穿的是什么?”“青箬笠,绿蓑衣。”“对,词人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当然可以‘不须归’了。这里‘不须归’的缘由很多,其中主观方面的缘由有……客观方面的缘由有……”
  现象四:脱离语境。理解与朗读是互相照应的,脱离语言的所谓理解感悟,一味强调外在形式的朗读,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吗?能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吗?
  现象五:差异对比。在朗读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有些方法的运用直接导致了生与生的差距愈来愈大。
  现象六:引导失真。教师只要讲到读书,就要学生注意哪句话要轻读,哪个词语要重读。殊不知一些所谓的好心引导,反倒成了一件坏事。
  现象七:随声附和。教师们很喜欢让学生集体朗读,这种朗读形式其实只是一部分同学在费劲,而另一部分读不好,甚至不会读的便成了“南郭先生”,只在其中“随声附和”。
  现象八:漠视感情。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在课堂上都没有全心投入,又怎么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呢?
  总结上面的八种现象,不难看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在做一个又一个的无聊的游戏,看似不离不弃,其实是各自独立。而教师的一些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学效能的低下。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经历,教学的无限风光就在眼前。
  课标中有关阅读教学“读”的理念有很多,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理念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语文老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落实“六要”的读书方法
  对于每篇课文,教师一要读懂文本——阅读教学的前提;二要保证时间——阅读教学需要一个过程;三要有明确的目的——阅读教学需有一定的侧重;四要面向全体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五要读书的形式多样——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六要加强指导——阅读教学的保障。
  落实阅读教学的“五法”
  把握情感基调 这是朗读的一个前提,任何一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都有一个基调,有了对文章整体情感的把握,学生在朗读时才能准确表达,感染听者。
  关注文中符号 符号是一种语言,而且是强有力的语言,对朗读的影响很大。在教学中把握标点背后的含义,对理解文意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把握重点词语 由于受到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同的语境、多变的心理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对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要加以引导。
  细读精彩语句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段内容,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的:
  师:他挖了8个小时,在寒风吹拂的中午,人们会看到在地震后的瓦砾堆中,一位父亲,他——
  【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
  ……
  师:36小时过去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过去了,在一片废墟中,你依然看到,一位父亲他——
  【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因为儿子在等着父亲,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看到上面的师生交流,笔者不禁为教师的精彩引导而叫好,同时,对于文本的细读,也给了笔者一个思路。
  赏析优美段落 课文中的很多段落教师要做重点赏析,这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再指导学生朗读起来比较方便,而且用时较少。
  课改已经走过好几个年头,总感觉心有很多的话要说,这就是所说的反思吧!就像一位企业家所说的:其实创业就象挖井,你在一个行业聚焦10年,不断往下挖,见到树根扔树根,见到石头扔石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挖出水来。怕的就是10年挖了10个坑,没一个坑有水。教学在继续,反思将没有终点!
  (作者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拂晓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快乐无疆界,快乐无处不在。快乐学习,幸福生活,这是生命永恒的话题。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生命会更丰富多彩,学习成为动力,就能激励自己前进,学习是一种追求,一种愿望,一种兴趣,一种义务,一种责任。  主题班会课内容  就快乐学习,笔者设计一节主题班会课,本课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课前准备,活动方法和理念,设计过程。  设计背景与分析 现在的孩子面临着社会、家长、学校的各种压力,压力伴随
广东省汕头市下蓬中学是市一级学校。其始创于清雍正十三年,前身为蓬鸥书院。长期以来,下蓬中学培养了一批在各自领域建功立业的成功人士,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芮焕庭作为下蓬中学的校长,到校初期,充分地考虑到下蓬中学的文化底蕴已足够成熟,芮校长决定另辟蹊径,以“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以高考为基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为新的工作目标。  立足本职工作,为学校发展提质增优  著名教育家陶行
走进当今的语文课堂,心中不免有些振奋:语文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呆板变得可爱了……就在 “朗读”“点拨”“合作”等成为了新课程的宠儿时,有些“如沐春风”的教师则对传统的课堂开始“狂轰乱炸”,甚至还有了“一扫而光”的劲头。但是,事实证明,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摒弃传统,而所有的传统也不能“原封不动”地进入到新的时代。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应该优化语文言语训练,对课文的思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开展环保宣传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图为该镇施洋小学师生开展以“拒绝白色垃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教育日。  摄影报道/朱本双 龚 健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它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是学生必须要坚持的学习方式,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方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窗口。  背、思、记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背”,即背诵。背诵是记忆性的朗读,是诵读到烂熟程度
高考改革“落地”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成为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12月16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高考“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量万人”“唯分数论”等弊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迈入了一个新时代。信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在一个完全信息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与以往任何时期的学生相比,他们显然更适应信息技术环境,或者更确切地说,信息化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这样的一代“00 后”学生,是伴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他们是“数字土著”。面对当今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和学生群体,我们不得不思考:信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课题组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围绕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各个学科也忙于推出各自的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核心概念。  在参加一次思想政治学科教研活动时,笔者了解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要素。这是要培养世
北京市东城区曾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的行政区。从基础教育角度看,网格化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让每所中小学都成为优秀学校。近年来,东城区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按照街道行政区域将区内的学校划分为几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配置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不断加强资源统筹,完善相关制度,学区制综合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小学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以
麟游县把轮岗重点放在轮岗人员的规范管理上,推行了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情况月报制度,准确地掌握交流人员的工作情况、交流特色和交流效果。这样,就能够及时解决存在问题。轮岗是为了推进县域内优质教师校长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各校在抓好交流人员考勤和日常管理的同时,建立交流人员档案和交流工作档案,努力为交流人员搭建学习及施展才华的平台。从2011年以来,有6名校长、130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