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新闻界中,石野无疑是极富传奇色彩和个性魅力的记者。这个从湖北大冶贫困乡村里走出来的豪气男儿,做过农民、下过矿井、做过保镖、在中国海军陆战队服过役、在南方和北方做过10多年的政法记者。多次与黑势力交手的石野曾经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甚至有黑势力叫嚣:“30万要他的人头。”石野以传奇的“卧底”采访经历而在世界声名远播,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卧底记者”、“打虎记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特著文称赞石野:“人民需要这样明铮铮的利剑,时代需要这样明铮铮的利剑。”石野毕竟是做记者的,自己又写了多本书,说起话来也是沉稳老到,侃侃而谈,有个性有魅力。下面我们不妨来欣赏——
口才之一:真言释“记者”
石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有着十多年的记者生涯经历,他对“记者”这两个字或者是对记者这个行业应该有非常深刻的认识。那么他对“记者”有怎么样的独特感触呢?作客腾讯读书频道的直播室时,石野说——
“我认为新闻记者不仅仅是写两篇文章,发两篇报道,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记者这个职业,一直被人们称为人民的喉舌。作为一线记者,一个奋战在新闻现场、新闻一线的记者来讲,记者不仅仅有人们所谓的光环,更有一些劳累的东西,一些内心的难言的苦衷和忧愁,甚至是一些困惑的东西。作为一个记者,不仅仅要承担社会给予他的一些光环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社会的关注下,应该如何履行一个新闻记者真正的职责。记者要利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监督权利,更好地把握好这个度,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心声,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揭露出来,使有关部门更好地改革它。”
点评:三个“不仅仅……”排比句式,逻辑严密,意蕴丰富,态度明朗,如重槌敲鼓,震撼人心。作为一名记者,石野的这番话,言真意切,将自己对“记者”的理解公布于众,并一语道破了“记者”应该如何履行一个新闻记者真正的职责。相信任何一位有良知的记者听了之后都会为之动容。
2005年10月22日晚,石野在北京师范大学以《记者的正义感》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他更是从自己的经历,再一次生动而又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记者”。石野这样说——
“如果把记者手中的笔当做一杆枪,那么,我的每一个文字便是一粒粒子弹,作为一名特殊的持枪者,只要见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会为之朝天鸣枪叫好;对社会中的假丑恶,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处境多么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将正义的子弹,射向他们罪恶的心脏……”
点评:不可否认,“记者”的概念,在众人的眼中是相当抽象的,但也是见仁见智的。一般来说,普通读者对那些理论性的概念都不是那么太感兴趣,听起来也会不甚明白。为此,石野选择了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对“记者”的见解,一处以“笔”喻“枪”;另一处以“文字”喻“子弹”,两处都很恰当,显得妙趣横生,让人更容易接受。这样说明观点,使复杂的表述简明化,使沉闷的内容形象化,给人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种通过喻体来阐明本体的谈话技巧,往往可以起到一语抵千言的效果,值得我们去借鉴。
口才之二:谦言聊“卧底”
我们知道“卧底”,一个即便是由刑警来做也是相当危险的工作,交给一名手无寸铁的记者,其将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卧底”二字,在石野的身上却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石野又是如何看待媒体称自己为“中国第一卧底记者”呢?他对“卧底”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呢?聊起“卧底”,石野非常兴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腾讯读书频道的直播室里,石野是这样说的——
“其实称我为第一卧底记者,我很惭愧。因为在国内有一大批优秀的卧底记者。我只是其中之一,比如深圳晚报的‘女侠’涂俏、重庆的罗侠、《新快报》的于任飞、青岛早报的杨勇等,他们都很优秀。我是一个军人,也算是特种兵出身,当然也与自己平时喜欢冒险有关吧。我做卧底的胆子比别人大些,一些采访经历也有所不同。我是从海军陆战队出来的,海军陆战队是一个特殊的部队,它的各个方面要求更严,也教会了我多种侦探的技能。我想,能不能将我在部队里掌握的一些正常的技能用到新闻上去呢?如果用到新闻里,我觉得,应该是小菜一碟。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很多真相你根本就拿不到。我最大的感触,如果写一些吹捧的文章,大家都叫好,谁都支持你,谁都乐意接受你的采访。但是一旦有一些有违背社会公德,尤其是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给记者威胁、恐吓、打骂,这种情况下都有。所以卧底记者就应运而生……”
点评:“其实称我为第一卧底记者,我很惭愧。因为在国内有一大批优秀的卧底记者”中的“惭愧”二字,显示的不仅是石野低姿态的风格,更是一种谦虚的风度,还让我们听出了一种超然和大度,更体现了一位记者的涵养和思想层面,十分精彩,令人赞佩。我们剖开后半部分的话还发现,石野也表现了不俗的口才功夫,他首先说自己是个“军人”,然后说学到“多种侦探的技能”,接着说“在部队里掌握的一些正常的技能用到新闻上去”,最后通过自己的“感触”总结“卧底记者就应运而生”的原因,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这在谈话中犹为重要,真正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能够打动人的话都离不开清晰的条理,不然很容易让人云蒸雾罩,不知所云。
口才之三:坦言说“出书”
石野“卧底”历险的传奇经历,曾被《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华商报》、《文摘报》等多家畅销报刊及各大网站介绍过。石野也因此著有长篇舆论监督报告文学三部曲:《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及《新闻现场——我的北京记者生涯》,还有长篇纪实《天理难容——中国首宗记者自诉案始末》、《审判医院》、《拯救父亲——中国癌症现状调查实录》及记者三部曲之一《流浪记者》等等。后来有记者问石野:“您把以前的很多经历都写成了书,是想告诉读者什么?”他说——
“因为我有十多年的新闻经验,也有十多年的新闻经历,这十多年的新闻经历,给我很大的感触,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有一些有新闻性的东西,不仅仅是写一两篇报道能解决问题。我是一个记者,我也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经历者,我应该把新闻背后发生的一些行为写出来。”
点评:言及自己写书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谈话中石野就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我是一个记者,我也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经历者,我应该把新闻背后发生的一些行为写出来”,直言不讳,没有丝毫做作,石野在这里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去摆大道理,更没有故弄玄虚,很坦率。他还告诉读者一个记者应该记录,应该把新闻背后发生的一些行为写出来,于浑然中给人启迪。此外,“我是一个记者”这简短的话语,还洋溢着他对记者和记者生涯的无限钟爱之情。
关于出书的事,《西安晚报》的记者也曾这样问石野:“你已经出了几本有关你新闻足迹的书,为了挣钱还是为了出名?”石野坦诚答道——
“用这种形式(出书)来出名,太可悲,我的脑子还算聪明,靠辛勤的劳动,干其他事情我也会成功。我出书,是因为我喜欢新闻这个行业,记者是个崇高的职业,我所写的都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只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即将从事新闻的人,不要走弯路,明白一个道理,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
点评:这个世界有人为出名而出书,有人为金钱而出书,真正为自己心灵而写作的人不多了,《西安晚报》的这位记者在此有意一探。一句“用这种形式(出书)来出名,太可悲,我的脑子还算聪明,靠辛勤的劳动,干其他事情我也会成功”,让人感到了石野的真诚,这种真诚只是通过一句话恰如其分的语言就真实地表露出来,展示了石野宁静而致远的心态,想必与他淡泊以明志的品质是不无关联的,由此,让人更加钦佩他的襟怀和他对功名的坦然。此外,最后一句话:“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言语不多而含义颇丰,语虽质朴而意境幽远,一个“跑”字,展示了一位青年记者真实而形象的人生体验,以及对即将从事新闻的人的告诫,其良苦用心,巧言妙道,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句相当得体且机智的补白。
这就是石野,他“以笔为枪,以文字为子弹”,用正义的光芒照亮了世上黑暗的角落,温暖着世间苦难的心灵,在风口刀尖上上演了一幕幕死里逃生的悲壮,不愧为“中国第一卧底记者”。而听石野谈话,心里始终暖流涌动,我知道,那是正义的力量。那么,让我们在为他传奇的“卧底”采访经历拍案叫绝时,也为他那充满不凡的口才喝彩吧!
口才之一:真言释“记者”
石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有着十多年的记者生涯经历,他对“记者”这两个字或者是对记者这个行业应该有非常深刻的认识。那么他对“记者”有怎么样的独特感触呢?作客腾讯读书频道的直播室时,石野说——
“我认为新闻记者不仅仅是写两篇文章,发两篇报道,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记者这个职业,一直被人们称为人民的喉舌。作为一线记者,一个奋战在新闻现场、新闻一线的记者来讲,记者不仅仅有人们所谓的光环,更有一些劳累的东西,一些内心的难言的苦衷和忧愁,甚至是一些困惑的东西。作为一个记者,不仅仅要承担社会给予他的一些光环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社会的关注下,应该如何履行一个新闻记者真正的职责。记者要利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监督权利,更好地把握好这个度,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心声,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揭露出来,使有关部门更好地改革它。”
点评:三个“不仅仅……”排比句式,逻辑严密,意蕴丰富,态度明朗,如重槌敲鼓,震撼人心。作为一名记者,石野的这番话,言真意切,将自己对“记者”的理解公布于众,并一语道破了“记者”应该如何履行一个新闻记者真正的职责。相信任何一位有良知的记者听了之后都会为之动容。
2005年10月22日晚,石野在北京师范大学以《记者的正义感》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他更是从自己的经历,再一次生动而又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记者”。石野这样说——
“如果把记者手中的笔当做一杆枪,那么,我的每一个文字便是一粒粒子弹,作为一名特殊的持枪者,只要见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会为之朝天鸣枪叫好;对社会中的假丑恶,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处境多么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将正义的子弹,射向他们罪恶的心脏……”
点评:不可否认,“记者”的概念,在众人的眼中是相当抽象的,但也是见仁见智的。一般来说,普通读者对那些理论性的概念都不是那么太感兴趣,听起来也会不甚明白。为此,石野选择了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对“记者”的见解,一处以“笔”喻“枪”;另一处以“文字”喻“子弹”,两处都很恰当,显得妙趣横生,让人更容易接受。这样说明观点,使复杂的表述简明化,使沉闷的内容形象化,给人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种通过喻体来阐明本体的谈话技巧,往往可以起到一语抵千言的效果,值得我们去借鉴。
口才之二:谦言聊“卧底”
我们知道“卧底”,一个即便是由刑警来做也是相当危险的工作,交给一名手无寸铁的记者,其将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卧底”二字,在石野的身上却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石野又是如何看待媒体称自己为“中国第一卧底记者”呢?他对“卧底”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呢?聊起“卧底”,石野非常兴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腾讯读书频道的直播室里,石野是这样说的——
“其实称我为第一卧底记者,我很惭愧。因为在国内有一大批优秀的卧底记者。我只是其中之一,比如深圳晚报的‘女侠’涂俏、重庆的罗侠、《新快报》的于任飞、青岛早报的杨勇等,他们都很优秀。我是一个军人,也算是特种兵出身,当然也与自己平时喜欢冒险有关吧。我做卧底的胆子比别人大些,一些采访经历也有所不同。我是从海军陆战队出来的,海军陆战队是一个特殊的部队,它的各个方面要求更严,也教会了我多种侦探的技能。我想,能不能将我在部队里掌握的一些正常的技能用到新闻上去呢?如果用到新闻里,我觉得,应该是小菜一碟。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很多真相你根本就拿不到。我最大的感触,如果写一些吹捧的文章,大家都叫好,谁都支持你,谁都乐意接受你的采访。但是一旦有一些有违背社会公德,尤其是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给记者威胁、恐吓、打骂,这种情况下都有。所以卧底记者就应运而生……”
点评:“其实称我为第一卧底记者,我很惭愧。因为在国内有一大批优秀的卧底记者”中的“惭愧”二字,显示的不仅是石野低姿态的风格,更是一种谦虚的风度,还让我们听出了一种超然和大度,更体现了一位记者的涵养和思想层面,十分精彩,令人赞佩。我们剖开后半部分的话还发现,石野也表现了不俗的口才功夫,他首先说自己是个“军人”,然后说学到“多种侦探的技能”,接着说“在部队里掌握的一些正常的技能用到新闻上去”,最后通过自己的“感触”总结“卧底记者就应运而生”的原因,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这在谈话中犹为重要,真正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能够打动人的话都离不开清晰的条理,不然很容易让人云蒸雾罩,不知所云。
口才之三:坦言说“出书”
石野“卧底”历险的传奇经历,曾被《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华商报》、《文摘报》等多家畅销报刊及各大网站介绍过。石野也因此著有长篇舆论监督报告文学三部曲:《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及《新闻现场——我的北京记者生涯》,还有长篇纪实《天理难容——中国首宗记者自诉案始末》、《审判医院》、《拯救父亲——中国癌症现状调查实录》及记者三部曲之一《流浪记者》等等。后来有记者问石野:“您把以前的很多经历都写成了书,是想告诉读者什么?”他说——
“因为我有十多年的新闻经验,也有十多年的新闻经历,这十多年的新闻经历,给我很大的感触,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有一些有新闻性的东西,不仅仅是写一两篇报道能解决问题。我是一个记者,我也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经历者,我应该把新闻背后发生的一些行为写出来。”
点评:言及自己写书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谈话中石野就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我是一个记者,我也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经历者,我应该把新闻背后发生的一些行为写出来”,直言不讳,没有丝毫做作,石野在这里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去摆大道理,更没有故弄玄虚,很坦率。他还告诉读者一个记者应该记录,应该把新闻背后发生的一些行为写出来,于浑然中给人启迪。此外,“我是一个记者”这简短的话语,还洋溢着他对记者和记者生涯的无限钟爱之情。
关于出书的事,《西安晚报》的记者也曾这样问石野:“你已经出了几本有关你新闻足迹的书,为了挣钱还是为了出名?”石野坦诚答道——
“用这种形式(出书)来出名,太可悲,我的脑子还算聪明,靠辛勤的劳动,干其他事情我也会成功。我出书,是因为我喜欢新闻这个行业,记者是个崇高的职业,我所写的都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只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即将从事新闻的人,不要走弯路,明白一个道理,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
点评:这个世界有人为出名而出书,有人为金钱而出书,真正为自己心灵而写作的人不多了,《西安晚报》的这位记者在此有意一探。一句“用这种形式(出书)来出名,太可悲,我的脑子还算聪明,靠辛勤的劳动,干其他事情我也会成功”,让人感到了石野的真诚,这种真诚只是通过一句话恰如其分的语言就真实地表露出来,展示了石野宁静而致远的心态,想必与他淡泊以明志的品质是不无关联的,由此,让人更加钦佩他的襟怀和他对功名的坦然。此外,最后一句话:“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言语不多而含义颇丰,语虽质朴而意境幽远,一个“跑”字,展示了一位青年记者真实而形象的人生体验,以及对即将从事新闻的人的告诫,其良苦用心,巧言妙道,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句相当得体且机智的补白。
这就是石野,他“以笔为枪,以文字为子弹”,用正义的光芒照亮了世上黑暗的角落,温暖着世间苦难的心灵,在风口刀尖上上演了一幕幕死里逃生的悲壮,不愧为“中国第一卧底记者”。而听石野谈话,心里始终暖流涌动,我知道,那是正义的力量。那么,让我们在为他传奇的“卧底”采访经历拍案叫绝时,也为他那充满不凡的口才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