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偌大空白纸张,提笔挥毫,台湾画家李义弘心理明白,水墨创作就像一条永远没有终点的探索之路,总有推陈出新的各种可能。
无限清朗的午后,抬首嘹望蔚蓝的海天一色,随着洋流吹送的温暖熏风迎面而来,从台北市区一路行向北边的三芝海滨,蜿蜒路径尽头的就是李义弘的住家和工作室。
庭院里满是青翠蓊绿的草地和树木,平常在院子里恣意巡梭的狗儿因来客而被圈豢在一隅,顺着错落的平石步道,就这样走进了李义弘平时最熟悉也最自在的起居场域——伫立在这座背山面海的庭院里,远眺就是台湾地区东北角的海岸线,空气清澈的夜里,甚至还可以看见海面上点点闪烁的渔船灯火;屋含前方,是一座清澈整洁的游泳池,平常李义弘和妻子就在这里游泳健身,李义弘指着庭院里绿意略显稀落的几棵树,笑着说前几天刚过的台风把叶子都吹入了池中:“还好有小孙子帮忙捡树叶,我就发零用钱当作奖励。”绽开的笑容让眼镜后方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线,尽管已经满头白发,李义弘说起话来的十足中气和幽默诙谐,让人很难想象出生于1941年的他已经年逾古稀。而正是如此丰沛的活力和心智状态,使得他2007年从台湾台北艺术大学退休,卸下长达40多年的教职身份后,完全进入了专注创作的黄金时期,“现在不用去学校了,我每天就在工作室上班。”李义弘说道。1966年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早年师事书画名家江兆申,李义弘将深厚的古典笔墨造诣结合摄影的文人情怀,以南台湾乡间的水墨写生崛起台湾地区画坛,曾先后获中山文艺奖与吴三连文艺奖(注:两者均为早期台湾重要的艺术创作奖项),50岁后深居三芝乡间,终究确立了独特风格,以及与对土地的热切关怀。
每天早晨,简单梳洗、用过早餐之后,李义弘就到住家隔壁的工作室报到,通常他以书法展开一天,写了两张都很满意就会停止,不满意顶多也只写到第六张。“因为再写下去如果还不满意我就会生气,所以不如就此打住。”对自己的脾气和性格了然于心,李义弘看待创作,显然早已有一套旷达的自处之道。所谓的“工作”,也不一定是动笔绘画,他可能会先浏览未完成的作品、翻看书籍文件,甚至只是坐着思考……对于李义弘而言,水墨创作就像是一条永远没有终点的探索之路,就像是不断递嬗更迭的时间一样,总有推陈出新的各种可能,“水墨这种古典的绘画媒材,一定要创新才有希望,时代在变,材料和思考也应与时并进。”
近年来,他以“石”作为研究主题,陆续将台湾地区海岸线特有的风棱石与澎湖的硓岵石等石岸景观入画,擅长摄影的他经常为了搜集绘画素材而造访各地,行脚足迹遍及海内外。李义弘说自己出门旅行经常会写生,而摄影只是为了帮助记忆,更多的时候他专注于观察景物的质地与变化——他总是选在退潮时前往住家附近的三芝海岸,当海水向后退去,礁石才会逐一错落散布于潮间带,显现出姿态万千的丰富形貌。
向外观看了无垠广袤的自然情景,当一个人回到偌大的画室,李义弘面对的是空白的画幅和与之相对的内在山水,为了如实地映照出那些自然造化的大块文章,李义弘格外重视绘画媒材的运用,笔精墨妙为的是绘画语言的精准传达。他并不拘泥于传统与当代艺术的既定命题,而是以自我面目为依归,寻得平衡自处。
日头逐渐朝着地平线降下,远方的云层在光线中聚散起伏,窗外的景致对应着室内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色泽光晕斑斓而深浅迷离。回首过往,卸下教职专心创作的画家,在态度和心境上更显从容。悠游山水,寻访幽胜,李义弘已在胸中丘壑之间,自在倘佯。
无限清朗的午后,抬首嘹望蔚蓝的海天一色,随着洋流吹送的温暖熏风迎面而来,从台北市区一路行向北边的三芝海滨,蜿蜒路径尽头的就是李义弘的住家和工作室。
庭院里满是青翠蓊绿的草地和树木,平常在院子里恣意巡梭的狗儿因来客而被圈豢在一隅,顺着错落的平石步道,就这样走进了李义弘平时最熟悉也最自在的起居场域——伫立在这座背山面海的庭院里,远眺就是台湾地区东北角的海岸线,空气清澈的夜里,甚至还可以看见海面上点点闪烁的渔船灯火;屋含前方,是一座清澈整洁的游泳池,平常李义弘和妻子就在这里游泳健身,李义弘指着庭院里绿意略显稀落的几棵树,笑着说前几天刚过的台风把叶子都吹入了池中:“还好有小孙子帮忙捡树叶,我就发零用钱当作奖励。”绽开的笑容让眼镜后方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线,尽管已经满头白发,李义弘说起话来的十足中气和幽默诙谐,让人很难想象出生于1941年的他已经年逾古稀。而正是如此丰沛的活力和心智状态,使得他2007年从台湾台北艺术大学退休,卸下长达40多年的教职身份后,完全进入了专注创作的黄金时期,“现在不用去学校了,我每天就在工作室上班。”李义弘说道。1966年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早年师事书画名家江兆申,李义弘将深厚的古典笔墨造诣结合摄影的文人情怀,以南台湾乡间的水墨写生崛起台湾地区画坛,曾先后获中山文艺奖与吴三连文艺奖(注:两者均为早期台湾重要的艺术创作奖项),50岁后深居三芝乡间,终究确立了独特风格,以及与对土地的热切关怀。
每天早晨,简单梳洗、用过早餐之后,李义弘就到住家隔壁的工作室报到,通常他以书法展开一天,写了两张都很满意就会停止,不满意顶多也只写到第六张。“因为再写下去如果还不满意我就会生气,所以不如就此打住。”对自己的脾气和性格了然于心,李义弘看待创作,显然早已有一套旷达的自处之道。所谓的“工作”,也不一定是动笔绘画,他可能会先浏览未完成的作品、翻看书籍文件,甚至只是坐着思考……对于李义弘而言,水墨创作就像是一条永远没有终点的探索之路,就像是不断递嬗更迭的时间一样,总有推陈出新的各种可能,“水墨这种古典的绘画媒材,一定要创新才有希望,时代在变,材料和思考也应与时并进。”
近年来,他以“石”作为研究主题,陆续将台湾地区海岸线特有的风棱石与澎湖的硓岵石等石岸景观入画,擅长摄影的他经常为了搜集绘画素材而造访各地,行脚足迹遍及海内外。李义弘说自己出门旅行经常会写生,而摄影只是为了帮助记忆,更多的时候他专注于观察景物的质地与变化——他总是选在退潮时前往住家附近的三芝海岸,当海水向后退去,礁石才会逐一错落散布于潮间带,显现出姿态万千的丰富形貌。
向外观看了无垠广袤的自然情景,当一个人回到偌大的画室,李义弘面对的是空白的画幅和与之相对的内在山水,为了如实地映照出那些自然造化的大块文章,李义弘格外重视绘画媒材的运用,笔精墨妙为的是绘画语言的精准传达。他并不拘泥于传统与当代艺术的既定命题,而是以自我面目为依归,寻得平衡自处。
日头逐渐朝着地平线降下,远方的云层在光线中聚散起伏,窗外的景致对应着室内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色泽光晕斑斓而深浅迷离。回首过往,卸下教职专心创作的画家,在态度和心境上更显从容。悠游山水,寻访幽胜,李义弘已在胸中丘壑之间,自在倘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