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又是一个属于中国的舞台——第四十届达沃斯年会就是这样传达着中国的气息;这也必定是一个属于中国的舞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现身和致辞,向世界宣告了一个大国的责任;这终究是属于中国的舞台——由政、商组成的庞大参会队伍,到处在彰显着中国的“软外交”。
在第四十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论坛主席施瓦布特别宣布,以中国音乐家郎朗的简短演奏来庆祝论坛40岁生日;2010年1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表特别致辞,主会场一票难求;论坛举行“天津之夜”活动,引来众多各国政要和企业家;分会场举行的中美关系讨论会,吸引了各大媒体的眼球……
李克强勇论大国责任
40年前,当布满白雪的小镇达沃斯首次召开年会时,论坛的主角是欧洲人。那时的日内瓦大学教授、现在的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将欧洲商界聚集在一起,共商如何应对来自美国同行的竞争。
40年后,仍是在白雪皑皑的达沃斯,议题和主角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正如此次论坛的主题——“改变世界:反思、重设、重建”一句所示,经济复苏的前景以及如何保证可持续复苏是4天讨论的主旋律。
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其54人的团队是中国参加达沃斯论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
1月28日下午,李克强向年会发表了特别致辞,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李克强就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继续合作战胜危机;推动市场更加开放;促进世界平衡发展;携手应对重大挑战;改善全球治理结构。
李克强特别提到“包容”的重要性,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应对危机的初步成果,其中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也弘扬了合作包容的理念。
李克强表示,这次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共克时艰的一段记忆,更应留下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留下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设想,以更好地推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只要我们以合作的精神共谋发展,以包容的态度共创未来,世界经济就能走出一条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达沃斯,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世界“恳求”中国带领全球经济复苏,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英国媒体评论的标题是:中国对西方说——我们愿伸援手,但请不要催促。
中国竭力在世界经济论坛上保持低调,坚称将按自己的步伐和条件行事,也呼吁其他国家尽力尽责。有媒体指出,中国并没有过猛地抑制经济增速,仍在运转这部全球经济发动机,并努力刺激国内需求,此举有助于修正全球经济不平衡。
交锋无处不在
同时,中西方的交锋也无处不在。
1月30日上午,一个主题为世界经济形势的小组讨论中,上演了一出含蓄的交锋战。
中国央行副行长朱民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了解不能仅仅依靠美国和世界的消费者来拉动未来的经济增长,也知道中国的一些重工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如同李克强在开幕式的发言一样,朱民也引用了多组数字证明中国政府正在利用政策引导纠正结构性问题,以重新平衡出口和消费的不平衡,并且承诺中国的政策将继续推动纠正不平衡现象。
针对这番肯定的承诺,有人提出,中国央行行长4年前就在达沃斯上作出过几乎相同的承诺,表示中国将放慢外汇储备的速度,让本国内需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
朱民则回应称,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不是一夜之间的转变。“我们正在努力,也许这会持续再一个五年或者四年,但是我们在努力,你将会逐渐看到变化。”朱民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稳定很重要,13亿人都需要工作,GDP中的70%都来自于贸易,来自于稳定的汇率,这对中国、对世界都是有好处的。
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然不够明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甚至将目前呈现出的复蘇前景仅仅称为“统计上的经济复苏,人类的衰退”;在美国25岁至54岁之间的适龄劳动人口中,5人中就有1人没有工作的情况下,美国还能等待中国4年或者5年之后才会发生的变化么?
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也做出了抨击。
萨默斯在小组讨论中表示,当一个国家有太多的过剩产能,当一个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时,从学术理论就会做出判断,这个国家会奉行贸易保护措施。
欧盟商会的最近一份报告则指责中国拒绝给欧洲公司平等的竞争平台,该报告举出多个中国歧视外国公司的案例,称中国对于欧洲公司对外投资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这些迹象都表明,2010年中国与欧美的贸易关系或许将会进一步恶化。李克强在开幕演讲中批评说:“一年多来,各国表达了反对保护主义的立场,但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仍然不断出现。”
除此之外,汇率也是朱民在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朱民称,人民币汇率只是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小部分”。然而美国人与欧洲人似乎并不这么看。乔治·索罗斯称,终止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将提振中国的国内消费,有助于抗击通胀。“当前的局面呼唤立即行动。”
法国总统则在演讲中再次呼吁建立新的货币体系,而且法国正在致力于将汇率问题提上2010年G20峰会的议程。2010年,法国将成为G20峰会的东道国。
一个“包容”的国家形象
达沃斯论坛上曾经的主角——欧洲人,在40年后的2010年达沃斯会议上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担忧:担忧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将主导世界秩序,而自己将在国际事务中被逐渐边缘化。
“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将主导尤其是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上,被排除在最后时刻的谈判斡旋后,欧洲人的挫败感更加严重”,一位中国驻欧洲的外交官表示。
“欧洲人缺乏自信,他们不相信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将会是双赢”,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政策中心从事欧洲与亚洲关系研究的高级研究员Shada Islam对记者坦承,而这种担忧也是众多针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防御措施的根源。
不过这种担忧并不仅仅存在于欧洲,中国与美国近期在谷歌问题、对台军售,以及早些时候在轮胎特保案的争端,均表明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同样存在众多的危机。
原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就表示,中国人民和美国、西方人民之间缺乏相互了解;而双方关系保持稳定的唯一方法,是建立共同信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参会的宏盟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杜孟认为,在此时刻中国亟待需要一个明确的国家形象,“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太明显了,人们需要知道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支持什么,而现在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解,这也是双方在沟通时产生误解的原因”。
即将举办2010年世界杯的南非将达沃斯作为一个宣传自己国家的平台。据悉,南非聘请了专业的公关团队,将自己的国家形象定位为“多样化”、“美丽”。2009年,韩国也建立了“国家品牌总统委员会”,意图打造出如其企业三星、现代等一般有力的国家品牌。此次,韩国总统李明博也出席了达沃斯论坛。
杜孟表示,与韩国相比,中国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还没有中国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国际品牌,无法让人产生清晰的印象。此次中国企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国代表团的一个重要部分,南方航空公司、五矿集团这样的企业都是首次参加达沃斯。
杜孟认为,与中国的经济潜力相比,“来自商界的规模还是太小了,中国的CEO们应该来到这里,让中国的声音被听到,这是中国形成一个世界品牌的特别平台。”
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再只停留在口头讨论,其一举一动给世界带来何种影响成为关注焦点。
此次年会专门以中国为题设计了两场活动:一是围绕“中美共治”这个提法,探讨中美关系如何影响未来的全球议程;二是思考中国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会带来怎样的全球性影响。
中国被寄予厚望
中国,成为本届年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一位欧洲知名经济学家坦言,本届年会最受关注的是中国与美国,而今年达沃斯的“美国元素”是“雪球”,“中国元素”则是“希望”。
中国被寄予厚望,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世界对中国2009年经济表现的评价,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行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当许多国家还在犹豫不决之时,中国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措施已经行之有效,其行动能力不容置疑。二是责任。2008年的达沃斯年会上,许多代表都对中国能否“保八”心存疑虑,而结果是中国经济增长不但达到预期目标,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50%,中国所担负的责任有目共睹。三是信心。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信心,抓住时机,应对得当,才能化危为机。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外界的期望还会“加码”,比如要求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国际安全事务方面加强“共同参与”的力度等等。有人说,这是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一种“捧杀”战略。事实上,不管“捧杀”也好,“棒杀”也罢,中国始终是中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会因为遭“棒杀”而低头屈服,也不会因为被“捧杀”而迷失自我。
中国依然身处发展中国家之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诸如达沃斯论坛之类的国际场合,尽管“中国元素”凸显,我们也不必太过在意。
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要挑战西方文明,而是寻求与多元文化共存,与国际社会和谐共处。孔子曾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警句,仍然没有过时。
(本文作者为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
在第四十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论坛主席施瓦布特别宣布,以中国音乐家郎朗的简短演奏来庆祝论坛40岁生日;2010年1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表特别致辞,主会场一票难求;论坛举行“天津之夜”活动,引来众多各国政要和企业家;分会场举行的中美关系讨论会,吸引了各大媒体的眼球……
李克强勇论大国责任
40年前,当布满白雪的小镇达沃斯首次召开年会时,论坛的主角是欧洲人。那时的日内瓦大学教授、现在的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将欧洲商界聚集在一起,共商如何应对来自美国同行的竞争。
40年后,仍是在白雪皑皑的达沃斯,议题和主角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正如此次论坛的主题——“改变世界:反思、重设、重建”一句所示,经济复苏的前景以及如何保证可持续复苏是4天讨论的主旋律。
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其54人的团队是中国参加达沃斯论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
1月28日下午,李克强向年会发表了特别致辞,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李克强就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继续合作战胜危机;推动市场更加开放;促进世界平衡发展;携手应对重大挑战;改善全球治理结构。
李克强特别提到“包容”的重要性,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应对危机的初步成果,其中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也弘扬了合作包容的理念。
李克强表示,这次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共克时艰的一段记忆,更应留下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留下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设想,以更好地推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只要我们以合作的精神共谋发展,以包容的态度共创未来,世界经济就能走出一条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达沃斯,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世界“恳求”中国带领全球经济复苏,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英国媒体评论的标题是:中国对西方说——我们愿伸援手,但请不要催促。
中国竭力在世界经济论坛上保持低调,坚称将按自己的步伐和条件行事,也呼吁其他国家尽力尽责。有媒体指出,中国并没有过猛地抑制经济增速,仍在运转这部全球经济发动机,并努力刺激国内需求,此举有助于修正全球经济不平衡。
交锋无处不在
同时,中西方的交锋也无处不在。
1月30日上午,一个主题为世界经济形势的小组讨论中,上演了一出含蓄的交锋战。
中国央行副行长朱民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了解不能仅仅依靠美国和世界的消费者来拉动未来的经济增长,也知道中国的一些重工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如同李克强在开幕式的发言一样,朱民也引用了多组数字证明中国政府正在利用政策引导纠正结构性问题,以重新平衡出口和消费的不平衡,并且承诺中国的政策将继续推动纠正不平衡现象。
针对这番肯定的承诺,有人提出,中国央行行长4年前就在达沃斯上作出过几乎相同的承诺,表示中国将放慢外汇储备的速度,让本国内需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
朱民则回应称,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不是一夜之间的转变。“我们正在努力,也许这会持续再一个五年或者四年,但是我们在努力,你将会逐渐看到变化。”朱民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稳定很重要,13亿人都需要工作,GDP中的70%都来自于贸易,来自于稳定的汇率,这对中国、对世界都是有好处的。
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然不够明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甚至将目前呈现出的复蘇前景仅仅称为“统计上的经济复苏,人类的衰退”;在美国25岁至54岁之间的适龄劳动人口中,5人中就有1人没有工作的情况下,美国还能等待中国4年或者5年之后才会发生的变化么?
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也做出了抨击。
萨默斯在小组讨论中表示,当一个国家有太多的过剩产能,当一个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时,从学术理论就会做出判断,这个国家会奉行贸易保护措施。
欧盟商会的最近一份报告则指责中国拒绝给欧洲公司平等的竞争平台,该报告举出多个中国歧视外国公司的案例,称中国对于欧洲公司对外投资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这些迹象都表明,2010年中国与欧美的贸易关系或许将会进一步恶化。李克强在开幕演讲中批评说:“一年多来,各国表达了反对保护主义的立场,但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仍然不断出现。”
除此之外,汇率也是朱民在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朱民称,人民币汇率只是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小部分”。然而美国人与欧洲人似乎并不这么看。乔治·索罗斯称,终止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将提振中国的国内消费,有助于抗击通胀。“当前的局面呼唤立即行动。”
法国总统则在演讲中再次呼吁建立新的货币体系,而且法国正在致力于将汇率问题提上2010年G20峰会的议程。2010年,法国将成为G20峰会的东道国。
一个“包容”的国家形象
达沃斯论坛上曾经的主角——欧洲人,在40年后的2010年达沃斯会议上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担忧:担忧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将主导世界秩序,而自己将在国际事务中被逐渐边缘化。
“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将主导尤其是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上,被排除在最后时刻的谈判斡旋后,欧洲人的挫败感更加严重”,一位中国驻欧洲的外交官表示。
“欧洲人缺乏自信,他们不相信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将会是双赢”,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政策中心从事欧洲与亚洲关系研究的高级研究员Shada Islam对记者坦承,而这种担忧也是众多针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防御措施的根源。
不过这种担忧并不仅仅存在于欧洲,中国与美国近期在谷歌问题、对台军售,以及早些时候在轮胎特保案的争端,均表明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同样存在众多的危机。
原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就表示,中国人民和美国、西方人民之间缺乏相互了解;而双方关系保持稳定的唯一方法,是建立共同信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参会的宏盟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杜孟认为,在此时刻中国亟待需要一个明确的国家形象,“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太明显了,人们需要知道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支持什么,而现在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解,这也是双方在沟通时产生误解的原因”。
即将举办2010年世界杯的南非将达沃斯作为一个宣传自己国家的平台。据悉,南非聘请了专业的公关团队,将自己的国家形象定位为“多样化”、“美丽”。2009年,韩国也建立了“国家品牌总统委员会”,意图打造出如其企业三星、现代等一般有力的国家品牌。此次,韩国总统李明博也出席了达沃斯论坛。
杜孟表示,与韩国相比,中国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还没有中国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国际品牌,无法让人产生清晰的印象。此次中国企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国代表团的一个重要部分,南方航空公司、五矿集团这样的企业都是首次参加达沃斯。
杜孟认为,与中国的经济潜力相比,“来自商界的规模还是太小了,中国的CEO们应该来到这里,让中国的声音被听到,这是中国形成一个世界品牌的特别平台。”
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再只停留在口头讨论,其一举一动给世界带来何种影响成为关注焦点。
此次年会专门以中国为题设计了两场活动:一是围绕“中美共治”这个提法,探讨中美关系如何影响未来的全球议程;二是思考中国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会带来怎样的全球性影响。
中国被寄予厚望
中国,成为本届年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一位欧洲知名经济学家坦言,本届年会最受关注的是中国与美国,而今年达沃斯的“美国元素”是“雪球”,“中国元素”则是“希望”。
中国被寄予厚望,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世界对中国2009年经济表现的评价,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行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当许多国家还在犹豫不决之时,中国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措施已经行之有效,其行动能力不容置疑。二是责任。2008年的达沃斯年会上,许多代表都对中国能否“保八”心存疑虑,而结果是中国经济增长不但达到预期目标,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50%,中国所担负的责任有目共睹。三是信心。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信心,抓住时机,应对得当,才能化危为机。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外界的期望还会“加码”,比如要求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国际安全事务方面加强“共同参与”的力度等等。有人说,这是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一种“捧杀”战略。事实上,不管“捧杀”也好,“棒杀”也罢,中国始终是中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会因为遭“棒杀”而低头屈服,也不会因为被“捧杀”而迷失自我。
中国依然身处发展中国家之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诸如达沃斯论坛之类的国际场合,尽管“中国元素”凸显,我们也不必太过在意。
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要挑战西方文明,而是寻求与多元文化共存,与国际社会和谐共处。孔子曾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警句,仍然没有过时。
(本文作者为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