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来之不易的“谢谢”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霸道专横的“小皇帝”或刁蛮任性的“小公主”。面对那些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熊孩子”,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挥舞教育的“魔法棒”呢?
  “哼”
  入园第一天,我就见到一个小朋友在教学楼门口蹦蹦跳跳地挣脱了妈妈的手,自顾自地径直向大厅走进去。我微笑着跟他打招呼,他却无意理会我,随手将墙上贴着的“欢迎你,小朋友”中的“欢”字用力撕掉。“哎,涵涵,你在干什么呢?这个不能撕,你这手怎么就是闲不住呢!”涵涵的妈妈一边追着他,一边尴尬歉意地看着我。而涵涵并不理会妈妈的劝导,又随意地将“你”字也撕掉了。
  我组织所有新入园的小朋友排好队去幼儿园医护人员那里做晨检,涵涵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毫不犹豫地挡在了第一个小朋友的前面。晨检后,涵涵妈妈对他说:“涵涵,跟老师说谢谢呀!”但他充耳不闻,只是低低地对我们“哼”了一声,然后掉头就走了。
  “小皇帝”
  经过详细地了解,我才知道,涵涵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跟爺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祖辈承担起了照顾涵涵日常起居的责任。作为家里唯一的宝贝儿,涵涵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帝王般待遇。涵涵有任何需求,四位老人都会抢着去满足他,这哪里还有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呢?
  涵涵的爸爸妈妈工作忙碌,在难得陪伴孩子的有限时光中,自然也是尽心竭力地讨好儿子,努力让这位“小皇帝”开心快意。
  众多长辈包办代替的后果显而易见:涵涵认为家人对自己的关爱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旦有不如意的地方,他只会责怪、挑剔他人,对于家人全心全意爱的付出,却不知道说一声“谢谢”。“
  不谢谢”
  一次,我在帮助班级保育员分发牛奶时,灵机一动,想要故意“刁难”涵涵,并教导他心怀感恩。我对他说:“涵涵,老师给你的杯子里倒了牛奶,你应该跟老师说什么呀?”涵涵一声不吭,踮起脚尝试着够我手上的牛奶杯。我顺势抬了抬手,微笑着说:“你是不是应该跟老师说‘谢谢’呀?”涵涵眼见自己拿不到牛奶,有些生气,双手叉腰,倔强地回答我:“不谢谢。”随后,他大步走回餐桌旁,气鼓鼓地盯着桌子。
  一个毫无感恩之心,不会说“谢谢”的孩子,很难会通过老师简单的说教而有所变化,更何谈学会感恩呢?我一时无功而返,只能另寻他法。
  教学策略
  融“谢谢”于游戏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涵涵很喜欢动物,尤其是大熊猫。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熊猫的客人”。活动中,我请涵涵回家和父母—起了解大熊猫的习性,然后和班级的其他小伙伴分享。涵涵高兴极了:“熊猫很可爱,喜欢吃竹子,长得胖胖的……”
  看着他如此投入的样子,我索性请涵涵扮演“大熊猫”,请其他孩子扮演小客人。“我可以吃一根竹子吗?”小客人花花试探着问。涵涵很是大方:“嗯,给你。”花花佯装“吃”竹子。“小客人们,主人还没有吃啊?你们是不是应该学会分享呢?”话音未落,花花就主动把竹子分给了“大熊猫”和其他小客人。大家纷纷说:“谢谢!”涵涵看着手里分到的竹子,迟疑片刻,也挤出了一声“谢谢”。“哈哈哈哈哈……”小朋友们都开怀大笑起来。
  其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文明礼貌的教育契机,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都可以借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开展。
  树“榜样”靠孩子
  恰逢母亲节,我组织班级幼儿一起为妈妈制作贺卡。童童一脸天真地问我:“老师,我喜欢我的奶奶,我可以给奶奶画一张贺卡吗?”“奶奶,就是爸爸的妈妈……”班上的一个小机灵鬼抢着回答。不服输的涵涵也按捺不住了:“我可以给我的奶奶、姥姥都做一张贺卡!”我满心欢喜地为他比了个赞。
  教师和幼儿之间客观存在着年龄差距,但幼儿之间却很容易成为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教师通过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可以让表现良好的小朋友成为大家的榜样,获得其他孩子的认同和模仿。
  化“感恩”到家庭
  家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意义非凡。涵涵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果回到家中丝毫无用武之地,也就难以固化。于是,我跟涵涵约定:每天都要跟家人说十句“谢谢”。一段时间后,来接送涵涵的祖辈欣喜地向我描述着涵涵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我们家宝贝儿特别有礼貌!”
  案例反思
  认识:礼仪教育之重
  作为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养成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能够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品德基础,这也是幼儿因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会将礼仪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行为习惯,逐渐领悟与人为善的重要意义。
  互助:家园共同培养
  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懂礼貌,心怀感恩。幼儿园可以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活动,提升家长自身的礼仪素养和家庭教育能力。例如,我们组织家长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礼仪环境创设、卫生习惯养成、学习品质塑造等;利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家庭生活氛围对幼儿的影响不容小觑。礼仪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家长的帮忙,孩子应当自然地表达“谢谢”;对于父母的关爱,孩子应该学会感恩;对于亲戚的关心,孩子也需要予以回馈。
  方法:细节助推成长
  说教是枯燥乏味地对幼儿进行“洗脑”,时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礼仪教育应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启发,因此,我们不妨让孩子在活动细节中,将一声声“谢谢”变成一种自然反应。
  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改变,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只有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值得被肯定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此外,老师是幼儿最信任的人,是他们的榜样,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老师唯有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教师要细心地灌溉它、培育它、扶正它。一声来之不易的“谢谢”,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他文献
教育部近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国务院辦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印发之后,有个别自媒体产生了一些严重的误读,说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会导致“民办园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从“国十条”到中发[2018]39号文件(即《意见》)都一再、一贯强调,
期刊
5月6日,深圳市学前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市民中心大礼堂召开,发布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政。记者获悉,深圳明年将新增公办园900所以上,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预计超过100亿元。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指出,深圳将大力发展公办园,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要翻倍。  作为会议的重要议程,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和《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即“1+1
期刊
为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維护幼儿、幼儿园教职工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近期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办为公办幼儿园,或者无偿委托办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得办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  征求意见稿明确,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原则。要求
期刊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公布了《江苏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列出问题清单,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案”原则,制订针对性整改措施,逐一进行整改。《方案》对当前群众反映的学前教育热点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对已建城镇小区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的,县(市、区)政府要依据国家和地方配建标准通过补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对正在建设的小区按配建标准
期刊
人物档案  杨琴琴幼儿园一级教师,曾任班长、教研组长、科研组长,获幼儿园骨干教师、重庆市沙坪坝区优秀教师称号。曾先后主持多项课题研究,获奖文章30余篇,发表文章20余篇。  2017年7月,我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贝灵汉对6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学习。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大熔炉,我所参观的幼儿园中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这6所幼儿园为贝灵汉的适龄儿童提供着公平的入学条件
期刊
“普惠制是政策导向,只要符合办园条件,所有办园主体都可以自愿选择举办,所有办园形式都可以办,政府不包办,也不强制办。”日前,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表示,北京市在保存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内外挖潜,不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资源。“对所有普惠性幼儿园,不管公办民办,只要提供安全的、有质量的教育,都纳入生均定额补助、一次性扩学位补助及租金补助范围,并对由非普惠性
期刊
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特点,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独特性,以此组织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呵护幼儿生命生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生命力最为旺盛的阶段之一,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希望用他们能掌握的方式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幼儿美术是幼儿通过涂涂画画、剪剪贴贴的自然表现来链接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对话,共生共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孔起英教授所说,在幼儿的世界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想必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在编辑文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在众多幼师读者的论文中看到“一日生活皆课程”这句话如同座右铭一般被反复提起。可见,大家都追随着前人的脚步,深入落实教育理念,关注生活环节中幼儿的发展,这一点着实让人心生敬畏。  不过,即便“一日生活皆课程”已被很多人铭记于心,又有多少人真正参悟到其中的深意呢?“一日生活皆
期刊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会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和材料,开展不同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成长,获得各种经验和体会。此时,教师应如何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呢?相信幼儿的力量,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做游戏的主人,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相信幼儿的力量。生成游戏主题  我们在大班美工区投放了许多低结构材料,如易拉罐、快递盒、牙膏盒、矿泉水瓶、瓶盖等。孩子们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了各种
期刊
陈鹤琴先生指出,我国的幼稚园存在“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的问题。他认为,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儿童与环境和社会接触得越多,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就越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应该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园坐落于无车之岛——美丽的鼓浪屿,岛上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幼儿走进大自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多年的大自然、大社会课程实践中,教师们的教育行为愈发自然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