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21 世纪的到来, 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 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 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是以科技为中心的人才的竞争, 是人才创新能力特别是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時代的要求, 开发人的创造力、挖掘人的创造潜能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课题。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成为了教育的迫切性需要。纵观国内外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 其共同的趋向是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2年8月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曾经引发了一场对我国数学研究和数学基础教育现状的讨论和反思,数学家吴文俊这样评述:“我们在数学的个个分支做出了贡献,但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原创性研究的缺失,是否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判反省问题等独立探究的品质关注不够?”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长期以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很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 更很少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问题。这种教育指导思想使得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难以活跃思维,难以得到启发,极大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却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数学探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时代强烈呼唤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敢于拼搏、善于竞争、具有独创性特点的新型人才。数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最前沿学科,因而数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由此,探究式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在18世纪“发现学习”由卢梭倡导,他主张“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与此同时,教育家施瓦布主张探究教学,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确定课题,提出假设,分析论证,直至做出研究报告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他认为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的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他强调“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2)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施瓦布倡导的探究教学中,他认为学习科学“不在于占有的信息,而在于拥有的探究能力”。而数学探究学习的目标指向就是培养问题探究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基于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角度来关注旧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常常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能力,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反思,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 从形态看, 它可分为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能指引人们不断地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3 数学探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3.1 数学探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关系的认识:
数学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数学思维实现的,开展数学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思维能力,而探究学习活动本身又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和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3.2 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强调设立“数学探究” 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而以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基本途径。
数学探究教学,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确定课题,提出假设,分析论证,直至做出研究报告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从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认知结构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缺一不可。要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的最佳发展高度,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就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性,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为了具体落实这种思想,在教学中要将问题的设置与探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的施教应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 最精湛的教育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 就是自己提出问题”。人类的发展就是对“ 疑问”的追寻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结果。在教学中, 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产生自主探索的动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 科学设计问题, 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认真分析,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在问题解决中,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2年8月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曾经引发了一场对我国数学研究和数学基础教育现状的讨论和反思,数学家吴文俊这样评述:“我们在数学的个个分支做出了贡献,但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原创性研究的缺失,是否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判反省问题等独立探究的品质关注不够?”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长期以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很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 更很少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问题。这种教育指导思想使得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难以活跃思维,难以得到启发,极大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却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数学探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时代强烈呼唤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敢于拼搏、善于竞争、具有独创性特点的新型人才。数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最前沿学科,因而数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由此,探究式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在18世纪“发现学习”由卢梭倡导,他主张“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与此同时,教育家施瓦布主张探究教学,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确定课题,提出假设,分析论证,直至做出研究报告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他认为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的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他强调“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2)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施瓦布倡导的探究教学中,他认为学习科学“不在于占有的信息,而在于拥有的探究能力”。而数学探究学习的目标指向就是培养问题探究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基于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角度来关注旧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常常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能力,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反思,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 从形态看, 它可分为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能指引人们不断地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3 数学探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3.1 数学探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关系的认识:
数学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数学思维实现的,开展数学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思维能力,而探究学习活动本身又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和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3.2 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强调设立“数学探究” 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而以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基本途径。
数学探究教学,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确定课题,提出假设,分析论证,直至做出研究报告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从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认知结构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缺一不可。要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的最佳发展高度,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就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性,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为了具体落实这种思想,在教学中要将问题的设置与探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的施教应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 最精湛的教育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 就是自己提出问题”。人类的发展就是对“ 疑问”的追寻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结果。在教学中, 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产生自主探索的动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 科学设计问题, 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认真分析,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在问题解决中,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