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令众多语文教师头痛不已的莫过于作文教学的困难。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学生习作,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很多学生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不少学生的作文要么内容空洞,要么套话联篇,空喊口号,要么生搬硬套,一味模仿范文。
作为教育者认真思考一下,其实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原因有五:
1.缺乏对生活的观察
他们生活比较单一,学校、家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缺少对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的关注,缺少对生活的积累,自然会觉得无话可说。
2.缺乏对生活的热情
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其实源于缺乏对生活的热情。现在家长、老师对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高要求,抑制了学生在学业以外的许多兴趣爱好,即使有的家长培养了学生一些才艺上的专长,也是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而不是出于学生本身的兴趣。这样就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学生生活得很冷漠,仿佛看破红尘的方外高人。无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这也没意思,那也没劲。
3.缺乏阅读的积累
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学生被淹没在大量的教辅书籍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而不是从美文中得到性情的陶冶,获得更为广泛的积累。那么,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无例可举,无文可引,文章的干涩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心情便不难理解了。
4.教师的作文命题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
这也是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作文题目命制,多以训练学生文体写作能力为目标的,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的考虑,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自然写不出真情实感。
5.学生在写作中,寻找不到快乐与成就感
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学生作文能力差作文水平低,他们从写作中无法得到成功的欣喜和老师的认同和肯定,缺乏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将写作视作是一种负担,形成畏难情绪,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当认真抓好练笔和评改两个环节。
练笔
1.作文题目的命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扫除他们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说真话,说实话的良好习惯,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也去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找寻学生生活中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就学生关心的追求时尚利与弊的话题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辩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争论过后,让学生就自己的观点阐述成文。结果参与辩论的学生或举例,或反驳,文章写得洋洋洒洒,观战的学生也找到了自己支持的观点,文章也写得头头是道。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
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作为语文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教会他们适时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素材,教会他们发掘生活中的美。写日记就是很有效的途径。教师对学生日记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在日记或每周2~3次的随笔中,写出自己对生活某一个细节的观察或者谈及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点滴感受,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这毕竟是他们向关注生活,说真话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不要希望他们的每篇日记都能写得颇有章法,感受深刻。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教师在逼着学生说假话,毕竟无论谁的生活中都不会天天有感人至深的事情发生的。
学生观察身边生活,有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教师对此也应给予适当地指导。如学生每次写国庆记事,春节见闻几乎是年年一样,次次雷同,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每年国庆、春节最具特色的新气象来写,发掘出今年不同于往年之处来,将类似的文章写出新意,写出时代气息。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练习,学生视写作成一种习惯,目光敏锐了,笔头熟了,手头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的畏难情绪自然会降低了。
3.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主观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有好的收效。故而,教师要想给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就必须要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关爱他人的热情。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健全身心和人格的活动,如:集体登山活动可以引领学生体验竞争的快乐、团队协作友谊,坚持到底胜利等顶的喜悦等情感。我为班级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可以帮助建立主人翁意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意识。认真观察父母一天生活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这些活动看似与写作毫无关系,可是,它却教会学生做一个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教会了学生为生活而感动,这些恰恰能在写作时,让他们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多对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的专项训练
训练初期,教师可将作文训练进行细化分类进行训练。如:人物外貌描写专项训练、动作描写的专项训练、心理活动描写的专项训练、景物局部描写的专项训练、用喻证法证明某一观点的专项训练等等。在训练中,教师可以将提示、要求甚至是写作指导做得更具体详细些,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会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先片段,后全篇。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写作扎实了,复杂的大篇幅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5.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并不是狭隘地只让学生去读一些作文精选之类的书籍。厚积才能薄发,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为广泛地阅读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和报刊杂志,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更多地了解社会民情,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融会贯通,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经典著作进行赏析,这不仅可以提供一些宝贵的写作经验给学生借鉴,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写作成为他们自然而然的行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评改
作为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作文的评改,相比而言,许多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学生写作训练,其实,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更能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及时评改,多种评改方式相结合
教师应当在一次作文训练以后,及时地批改,及时地将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如果作文训练和讲评时间相隔过久的话,学生很可能对自己所写的作文都记不清楚了,那么,这时讲评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作文评改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评改,这是最常见的评改方式,这种评改方式便于教师直接掌握学生的作文训练情况。学生分组评改,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共同评改各自的作文,谈谈各自的作文构思,指出各自作文的优劣,相互交流各自作文的得失,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全班集体评改,这要求教师事先将全班学生的作文粗略地浏览一遍,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在全班范围内集体评改,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提出评改意见,对其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改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当面评改,教师可将自己认为需要特别指导的作文拿出来,对学生进行当面评改。
2.重评少改,以赏促写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应当遵循尊重原文的原则,多提评讲建议,少做改动,而让学生在接受了老师的反馈意见后,就原先的写作意图自己对作文进行修改,学生经过了主动思考,这样修改出来的作文的效果要比教师来“操刀主改”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应对较为优秀的作文慷慨地给予肯定,或推荐给校园广播站朗读播出,给大家欣赏;或推荐给板报、校刊刊登,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寻找写作中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3.教师评语人情化
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应首先在情感、做人、处世等方面给予引导,其次才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上的指导。笔者曾布置学生写过题为《___,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交来的作文中,有写给同学的,有写给老师的,有写给父母的;有的写对同学的误会,有的写对父母的不理解,有的写对老师的意见。有的作文写出了真情实感,有的作文则是在编造故事。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一视同仁,认可学生在作文中写的每一件事、每一份情感的真实性。并把评语重点放在了教学生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这个方面,真诚地给予他们教师在待人接物上的经验和感受,有的学生还接着我的评语下继续和教师交流。建立了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就不再羞于在作文中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了,接受作文训练的时候,便少了很多的抵触和畏难情绪。
作为教育者认真思考一下,其实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原因有五:
1.缺乏对生活的观察
他们生活比较单一,学校、家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缺少对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的关注,缺少对生活的积累,自然会觉得无话可说。
2.缺乏对生活的热情
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其实源于缺乏对生活的热情。现在家长、老师对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高要求,抑制了学生在学业以外的许多兴趣爱好,即使有的家长培养了学生一些才艺上的专长,也是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而不是出于学生本身的兴趣。这样就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学生生活得很冷漠,仿佛看破红尘的方外高人。无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这也没意思,那也没劲。
3.缺乏阅读的积累
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学生被淹没在大量的教辅书籍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而不是从美文中得到性情的陶冶,获得更为广泛的积累。那么,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无例可举,无文可引,文章的干涩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心情便不难理解了。
4.教师的作文命题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
这也是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作文题目命制,多以训练学生文体写作能力为目标的,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的考虑,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自然写不出真情实感。
5.学生在写作中,寻找不到快乐与成就感
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学生作文能力差作文水平低,他们从写作中无法得到成功的欣喜和老师的认同和肯定,缺乏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将写作视作是一种负担,形成畏难情绪,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当认真抓好练笔和评改两个环节。
练笔
1.作文题目的命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扫除他们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说真话,说实话的良好习惯,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也去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找寻学生生活中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就学生关心的追求时尚利与弊的话题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辩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争论过后,让学生就自己的观点阐述成文。结果参与辩论的学生或举例,或反驳,文章写得洋洋洒洒,观战的学生也找到了自己支持的观点,文章也写得头头是道。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
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作为语文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教会他们适时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素材,教会他们发掘生活中的美。写日记就是很有效的途径。教师对学生日记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在日记或每周2~3次的随笔中,写出自己对生活某一个细节的观察或者谈及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点滴感受,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这毕竟是他们向关注生活,说真话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不要希望他们的每篇日记都能写得颇有章法,感受深刻。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教师在逼着学生说假话,毕竟无论谁的生活中都不会天天有感人至深的事情发生的。
学生观察身边生活,有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教师对此也应给予适当地指导。如学生每次写国庆记事,春节见闻几乎是年年一样,次次雷同,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每年国庆、春节最具特色的新气象来写,发掘出今年不同于往年之处来,将类似的文章写出新意,写出时代气息。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练习,学生视写作成一种习惯,目光敏锐了,笔头熟了,手头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的畏难情绪自然会降低了。
3.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主观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有好的收效。故而,教师要想给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就必须要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关爱他人的热情。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健全身心和人格的活动,如:集体登山活动可以引领学生体验竞争的快乐、团队协作友谊,坚持到底胜利等顶的喜悦等情感。我为班级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可以帮助建立主人翁意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意识。认真观察父母一天生活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这些活动看似与写作毫无关系,可是,它却教会学生做一个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教会了学生为生活而感动,这些恰恰能在写作时,让他们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多对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的专项训练
训练初期,教师可将作文训练进行细化分类进行训练。如:人物外貌描写专项训练、动作描写的专项训练、心理活动描写的专项训练、景物局部描写的专项训练、用喻证法证明某一观点的专项训练等等。在训练中,教师可以将提示、要求甚至是写作指导做得更具体详细些,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会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先片段,后全篇。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写作扎实了,复杂的大篇幅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5.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并不是狭隘地只让学生去读一些作文精选之类的书籍。厚积才能薄发,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为广泛地阅读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和报刊杂志,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更多地了解社会民情,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融会贯通,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经典著作进行赏析,这不仅可以提供一些宝贵的写作经验给学生借鉴,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写作成为他们自然而然的行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评改
作为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作文的评改,相比而言,许多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学生写作训练,其实,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更能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及时评改,多种评改方式相结合
教师应当在一次作文训练以后,及时地批改,及时地将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如果作文训练和讲评时间相隔过久的话,学生很可能对自己所写的作文都记不清楚了,那么,这时讲评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作文评改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评改,这是最常见的评改方式,这种评改方式便于教师直接掌握学生的作文训练情况。学生分组评改,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共同评改各自的作文,谈谈各自的作文构思,指出各自作文的优劣,相互交流各自作文的得失,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全班集体评改,这要求教师事先将全班学生的作文粗略地浏览一遍,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在全班范围内集体评改,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提出评改意见,对其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改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当面评改,教师可将自己认为需要特别指导的作文拿出来,对学生进行当面评改。
2.重评少改,以赏促写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应当遵循尊重原文的原则,多提评讲建议,少做改动,而让学生在接受了老师的反馈意见后,就原先的写作意图自己对作文进行修改,学生经过了主动思考,这样修改出来的作文的效果要比教师来“操刀主改”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应对较为优秀的作文慷慨地给予肯定,或推荐给校园广播站朗读播出,给大家欣赏;或推荐给板报、校刊刊登,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寻找写作中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3.教师评语人情化
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应首先在情感、做人、处世等方面给予引导,其次才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上的指导。笔者曾布置学生写过题为《___,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交来的作文中,有写给同学的,有写给老师的,有写给父母的;有的写对同学的误会,有的写对父母的不理解,有的写对老师的意见。有的作文写出了真情实感,有的作文则是在编造故事。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一视同仁,认可学生在作文中写的每一件事、每一份情感的真实性。并把评语重点放在了教学生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这个方面,真诚地给予他们教师在待人接物上的经验和感受,有的学生还接着我的评语下继续和教师交流。建立了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就不再羞于在作文中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了,接受作文训练的时候,便少了很多的抵触和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