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散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作文
发散型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质量的高低,常从流畅性(数量)、变通性(角度)、独特性(作用)三个方面去加以衡量。该思维运用到作文中,即是发散型思维作文。
请先阅读下列各组诗词,然后分析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1.言愁:
形态:A、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B、天边雨丝细如愁。(秦观)
声音:A、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B、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
颜色:A、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味道:A、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辛弃疾)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数量: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长度:
A、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送别
惆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乐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感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开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伤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
二、考场作文
例: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父辈》
分析:
(1)范围和对象。和“父亲”相同吗?
(2)怎样运用发散思维?
A、先总结父辈的行为给人的各种感受。如可亲、可敬、可颂、可叹、可悲、可怜、可泣等。
B、再联想到父辈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历等方方面面。 如昨天、今天、明天、生活态度、工作能力、学习风气、思想方式、人格情操。
三、写作思维训练
面对“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地思考,或者通过转换角度,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你会想到什么?
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1.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2.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3.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4.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
5.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6.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7.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8.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9.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10.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四、优秀作文欣赏
水,灵动的历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然,慑服于天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置身于当年那浓烟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歌可泣的历史,赋予了水无尽的雄浑;是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丽姿。
然而,新世纪,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原原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流过历史,穿越了它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它的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那么,这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水,流过历史……
本文则是采用纵向立意法的典范之作,河水流淌,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千古兴衰尽在悠悠河水之中。作者以河为媒介,叙述了历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记载了中国的发展史。一曲河南民谣敲响了环境污染的警钟,具有时代特色,提高了文章的立意。末段面对岁月河,以史为鉴,发出对未来的思考。读来余味无穷。
五、写作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字字形很简单,但内容却十分复杂。请看一些人的人生体验:一撇代表情感一捺代表理智,理智应当驾驭情感;一撇代表义务,一捺代表权利,要行使权利,就必然要尽好义务;一撇代表失败,一捺代表成功,失败往往伴随着成功……
要求:也许从“人”字的字形出发,你还有别的人生体验。请以“从‘人’字看人生”为话题,谈谈你的经历和感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发散型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质量的高低,常从流畅性(数量)、变通性(角度)、独特性(作用)三个方面去加以衡量。该思维运用到作文中,即是发散型思维作文。
请先阅读下列各组诗词,然后分析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1.言愁:
形态:A、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B、天边雨丝细如愁。(秦观)
声音:A、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B、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
颜色:A、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味道:A、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辛弃疾)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数量: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长度:
A、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送别
惆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乐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感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开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伤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
二、考场作文
例: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父辈》
分析:
(1)范围和对象。和“父亲”相同吗?
(2)怎样运用发散思维?
A、先总结父辈的行为给人的各种感受。如可亲、可敬、可颂、可叹、可悲、可怜、可泣等。
B、再联想到父辈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历等方方面面。 如昨天、今天、明天、生活态度、工作能力、学习风气、思想方式、人格情操。
三、写作思维训练
面对“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地思考,或者通过转换角度,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你会想到什么?
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1.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2.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3.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4.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
5.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6.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7.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8.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9.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10.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四、优秀作文欣赏
水,灵动的历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然,慑服于天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置身于当年那浓烟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歌可泣的历史,赋予了水无尽的雄浑;是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丽姿。
然而,新世纪,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原原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流过历史,穿越了它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它的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那么,这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水,流过历史……
本文则是采用纵向立意法的典范之作,河水流淌,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千古兴衰尽在悠悠河水之中。作者以河为媒介,叙述了历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记载了中国的发展史。一曲河南民谣敲响了环境污染的警钟,具有时代特色,提高了文章的立意。末段面对岁月河,以史为鉴,发出对未来的思考。读来余味无穷。
五、写作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字字形很简单,但内容却十分复杂。请看一些人的人生体验:一撇代表情感一捺代表理智,理智应当驾驭情感;一撇代表义务,一捺代表权利,要行使权利,就必然要尽好义务;一撇代表失败,一捺代表成功,失败往往伴随着成功……
要求:也许从“人”字的字形出发,你还有别的人生体验。请以“从‘人’字看人生”为话题,谈谈你的经历和感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