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发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感到有些问题学生理解不了或是体会不到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离学生太遥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更容易被理解和体会。
  一、何为情境
  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靡于欧美的一种认识理论——建构主义对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强烈冲击。它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而非客观性,就是说,知识不再被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而是个人有关世界的意义。学习就是“如何把新的学习内容与主体(即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使之获得明确的意义”。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做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在建构主义和新课程观的影响下,情境教学模式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情境就是学生已有经验和所要学的内容建立联系的载体。一方面,情境可以包含激发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信息;另一方面,情境也能将经过设计的学习内容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所展现的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顽固守旧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有所认识,对课文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会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试着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打破常规,力求创新,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比如,借助实物和图像,借助活动(表演、活动、演示等),借助语言,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借助问题,借助“背景”等。
  在《套中人》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将整节课设置在专案调查的情境下,以调查案件的方式授课。比如,设置了具有悬疑性的导语,用以引入情境。以“案发背景”的形式呈现背景知识。表演是更高层次的形象性活动,因为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套中人》这篇课文戏剧性因素很浓,语言非常幽默,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呈现课文。
  在教学情境的多种类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笔者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别里科夫的死因。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一次次否定已有的假设,就会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脑海之中,那就是别里科夫到底怎么死的。带着这个问题去研究讨论教师设置的那些问题,一步步地感受别里科夫的死因源自于沙皇的专制统治。最后水到渠成地落实到文章的主题,也就解决了那个疑问,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设置教学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在《套中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只是结合课文的特点,尝试着运用了几种情境设置法。总结出设置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促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其次,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
  再次,是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163000)
其他文献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櫆提出的,他在《论文偶记》中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这段話阐述了“神气”和“音节”之间的关系。所谓“神气”,是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
期刊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每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往往不尽相同。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步摈弃了传统阅读教学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摈弃了千篇一律的“参考答案”,摈弃了教师主宰一切的“独角戏”,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出现了灵动与生机。然而,自新课标颁布以来,由于我们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在实践中不知不觉走入诸多误区。面对教学实践中的诸多误区,我们如
期刊
语文教学是浸润情感的教学。语文教学唯有贴近学生心灵,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身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教学活动推进学生知行合一,才能在理性和情感上对文本的价值真正产生双重的认同。  一、书读通,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  对高中生提出“书读通”的要求似乎太低了,然而,到现实中去看一看,我们会发现,现在的高中课堂读书声真的太少了,一味地听,一味地讲,表面上是加快了疏通文本的节奏,实际上是慢了,少了自我体验的过
期刊
2015年高考已经曲终人散,对各省高考试卷的分析则方兴未艾。福建省高考将在2016年回归全国卷,把握全国卷作文命题的特点与精神是摆在福建省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笔者通过比较近几年福建卷与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命题,找到应对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对策,抛砖引玉,就正于方家。  2015年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是关于“路”的三句话: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
期刊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最杰出的代表,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诗中画”“有声画”的有机统一  《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王维精通音乐,二十岁举进士,官职为大乐丞,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乐官。他还擅长绘画,他的名画《雪溪图》和《袁安卧雪图》广为后人学习借鉴,他是和阎立本、吴道子并
期刊
前些年,有人提出“语文教学不应担负历史课和政治课的教育任务”的观点,致使语文教学在一段时间走向偏重艺术感悟与鉴赏的单行道,与魏晋文坛刮起的奢靡文风类似。且不说“古来文史不分家”,就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来说,从《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唐代韩愈提出的文以载道、言之有物,文学作品无时不承担着道德品质教育的功能。而世世代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考纲规定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语文极具变化性与区分度的板块。它命题材料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文本具有新、宽、严、精的特点,题干客观、主观型兼顾,可以根据整体试卷命制要求进行设置,难易宏微主客时空变化丰富,考查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各个层面。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备考的一个潜在难点。在以往的备考训练中,学生大多停留在习题技巧解析层面,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还不够强,作文水平还不够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高考总分值150分,其中作文分值60分,占40%,分量不轻。近几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平均得分一般在38分~40分,得分率只有60%。多次担任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组负责人的陈妙云教授曾感慨“作文备考任重道远”。  高考作文应该是语文考试中难度系数最高、考查级别最高、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道考题,也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抛却公开课、比开课的装饰之举,于文本的逻辑当中体验语言的力量,应当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必要之举。《烛之武退秦师》(以下简称《烛》)一文作为文言文名篇,可作为基于逻辑获取语言力量的较好载体。  一、语言的力量来自于逻辑  《烛》文需要感受的语言特点,其实不在文言文本身,而在于基于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感受一种说服力量。说白了,为什么烛之武能够退秦师,是本文需要理解的一个重点。  退秦师的背景是
期刊
进入高三,随着练习、测试等工作量的加大,试卷(习题)讲评课,就成了高三年级一个常态化的重要课型。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使之效益最大化,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的课题。  一、明确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试卷讲评课的内容及其重点应放在试卷中所出现的问题上,而不是仅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教师首先要熟知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或这类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