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考纲规定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语文极具变化性与区分度的板块。它命题材料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文本具有新、宽、严、精的特点,题干客观、主观型兼顾,可以根据整体试卷命制要求进行设置,难易宏微主客时空变化丰富,考查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各个层面。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备考的一个潜在难点。在以往的备考训练中,学生大多停留在习题技巧解析层面,而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模糊、片面,失去了解题过程中清晰有序的依据,解答习题时存在感性蒙猜、跳窜反复、单一对应等突出问题。题做完了而文本内容未圈点一字,一片空白,这空白也正是解题思路模糊的直观体现。每年高考,论述类文本作答的“悲喜剧”都要上演。
当前,论述类文本备考训练存在着“四缺”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二是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三是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表达肤浅;四是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抓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个基本能力训练点,运用提要积累法,能突破文本理解这个难点。
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的能力层次要求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研读这些要求后就会发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这个板块承上启下的依据性能力点。筛选关联着重要概念与句子,整合则统领着结构思路、要点中心与观点态度。整合有内外之分,能力层次要求属于内在整合,它必须借助于简明的外在文本材料去展开。那么,如何筛选建构这样的文本材料框架就是关键。“提要积累法”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提要积累法”借助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压缩语段的方式方法,以筛选文本关键词语为方式,从话题性质类、状况特点类与关系条件类三个层面辨析筛选出系列关键词语,使之形成对应与照应关系,以点带面,让文本材料要点带动内在能力训练与思考辨析,以“点穴”的方式打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意气神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补充强化有关词语的基础知识,以便对词类层次与内涵指向保持敏感。
下面让我们结合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论述类文本进行分析。2015年高考的文本内容摘编自王芳的《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运用“提要积累法”,我们筛选出的文本要点提纲是:
A话题性质类:宋代信用、信用形式(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信用工具(茶引、盐引/交子、关子、会子);
B状况特点类:呈现新特点、多种(政府私人/担保形式/宋代形成/普遍)、新型纸质(异地兑取/大宗、跨地区交易);
C关系条件类:又、新(主要、多/质库、解库/典权人与出典人/也、几乎)、和(除了……也……既……又/先交纳现钱)。
利用此提要,就能快速准确地理清文本概念、句子的要点与关系,三个小题中的不正确选项也能快速找到解答依据。第一题不正确项A项,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错在“等(全部)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这一点。第二题不正确项B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领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文本中“通过民间自发力量和官府的强制推行”中的“和”字便是依据。第三小题错项D项,有整合理解的特点,当全文要点、关系逻辑理清之后,这种综合性辨析也就迎刃而解。
需要说明的是,“提要积累法”中“积累”有三层含义:一是积累训练需多次反复,达到熟练,养成快速阅读、准确摘要、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二是注意理解揣摩,在内在认知积累与思考整合上养成审读习惯;三是可适当借鉴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主观客观题型结合的方式,变纯粹的客观题训练为主观客观题结合的训练,使辨析判断与表达应用相结合,从而走出技巧性应试训练的峡谷。
2014年的论述类文本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运用“提要积累法”,筛选整合的文本要点可以是:
A话题性质类:悲剧、审美、价值、载体、原因、表现;
B状况特点类:冲突、抗争、文学艺术、心理、距离、对待痛苦与死亡;
C关系条件类:美好、毁灭、最根本、只能“审美”地加入、人的伟大与崇高;
2013年的文本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我们筛选整合的文本要点可以是:
A话题性质类: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纸上材料、地下材料、共通、文句、老学先于孔学;
B状况特点类:异说、怀疑“黄”“老”合抄之本不会晚于战国早期、《论语·卫灵公》和《论语·宪问》;
C关系条件类:自《史记》以来、过去、大多、根本改变、许多、甚多、可以认为确实可信。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只要达到快速准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目的即可。
关于“整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部分把它放在五个层面的第一层面“积累·整合”,具体表述为: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究竟我们要整合什么,究竟怎样去整合,这很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推敲。站在文本阅读训练的角度,“整合”应该有五个层面:整合文本重要信息,整合文本逻辑关系,整合文本态度倾向,整合文本相关知识点,整合文本阅读行为;应该体现三个结合,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思辩性与表达性的结合,这样才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
接受学习的观点认为,从学习过程来看是将新的符号、概念和命题整合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新旧学习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信息内化,融为一体而储存下来,以便日后可以再现并运用。也许这一段话可以作为本文很好的结尾,整合就是一个外在材料符号与内在认知结构、旧有内容与新学知识能融合并储存的过程,它的核心在于有序有效地内化,让我们共同关注“筛选·整合·提要·积累”。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714000)
当前,论述类文本备考训练存在着“四缺”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二是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三是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表达肤浅;四是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抓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个基本能力训练点,运用提要积累法,能突破文本理解这个难点。
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的能力层次要求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研读这些要求后就会发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这个板块承上启下的依据性能力点。筛选关联着重要概念与句子,整合则统领着结构思路、要点中心与观点态度。整合有内外之分,能力层次要求属于内在整合,它必须借助于简明的外在文本材料去展开。那么,如何筛选建构这样的文本材料框架就是关键。“提要积累法”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提要积累法”借助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压缩语段的方式方法,以筛选文本关键词语为方式,从话题性质类、状况特点类与关系条件类三个层面辨析筛选出系列关键词语,使之形成对应与照应关系,以点带面,让文本材料要点带动内在能力训练与思考辨析,以“点穴”的方式打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意气神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补充强化有关词语的基础知识,以便对词类层次与内涵指向保持敏感。
下面让我们结合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论述类文本进行分析。2015年高考的文本内容摘编自王芳的《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运用“提要积累法”,我们筛选出的文本要点提纲是:
A话题性质类:宋代信用、信用形式(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信用工具(茶引、盐引/交子、关子、会子);
B状况特点类:呈现新特点、多种(政府私人/担保形式/宋代形成/普遍)、新型纸质(异地兑取/大宗、跨地区交易);
C关系条件类:又、新(主要、多/质库、解库/典权人与出典人/也、几乎)、和(除了……也……既……又/先交纳现钱)。
利用此提要,就能快速准确地理清文本概念、句子的要点与关系,三个小题中的不正确选项也能快速找到解答依据。第一题不正确项A项,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错在“等(全部)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这一点。第二题不正确项B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领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文本中“通过民间自发力量和官府的强制推行”中的“和”字便是依据。第三小题错项D项,有整合理解的特点,当全文要点、关系逻辑理清之后,这种综合性辨析也就迎刃而解。
需要说明的是,“提要积累法”中“积累”有三层含义:一是积累训练需多次反复,达到熟练,养成快速阅读、准确摘要、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二是注意理解揣摩,在内在认知积累与思考整合上养成审读习惯;三是可适当借鉴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主观客观题型结合的方式,变纯粹的客观题训练为主观客观题结合的训练,使辨析判断与表达应用相结合,从而走出技巧性应试训练的峡谷。
2014年的论述类文本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运用“提要积累法”,筛选整合的文本要点可以是:
A话题性质类:悲剧、审美、价值、载体、原因、表现;
B状况特点类:冲突、抗争、文学艺术、心理、距离、对待痛苦与死亡;
C关系条件类:美好、毁灭、最根本、只能“审美”地加入、人的伟大与崇高;
2013年的文本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我们筛选整合的文本要点可以是:
A话题性质类: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纸上材料、地下材料、共通、文句、老学先于孔学;
B状况特点类:异说、怀疑“黄”“老”合抄之本不会晚于战国早期、《论语·卫灵公》和《论语·宪问》;
C关系条件类:自《史记》以来、过去、大多、根本改变、许多、甚多、可以认为确实可信。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只要达到快速准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目的即可。
关于“整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部分把它放在五个层面的第一层面“积累·整合”,具体表述为: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究竟我们要整合什么,究竟怎样去整合,这很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推敲。站在文本阅读训练的角度,“整合”应该有五个层面:整合文本重要信息,整合文本逻辑关系,整合文本态度倾向,整合文本相关知识点,整合文本阅读行为;应该体现三个结合,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思辩性与表达性的结合,这样才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
接受学习的观点认为,从学习过程来看是将新的符号、概念和命题整合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新旧学习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信息内化,融为一体而储存下来,以便日后可以再现并运用。也许这一段话可以作为本文很好的结尾,整合就是一个外在材料符号与内在认知结构、旧有内容与新学知识能融合并储存的过程,它的核心在于有序有效地内化,让我们共同关注“筛选·整合·提要·积累”。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