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缘何而来?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八妇女节”作为凝聚社会力量、关注妇女事业的重要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多元化的作用。
  面包加玫瑰我的权利我做主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劳动工时,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她们并提出了“面包加玫瑰”的口号,希望拥有更好的生活。次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团为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这些女性运动跟当时世界上高潮迭起的工人阶级运动是相伴而生的,是广泛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资产阶级人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当时的女性已经开始走出家门,参加到社会的公共劳动中来,要求获得选举权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并迫切希望改善女性相对于男性的低水平薪资和高劳动强度的状况。
  191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德国著名社会主义革命家,女权主义者克拉拉·蔡特金倡议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妇女节”,此倡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同意。“妇女节”这一专为女性设立,为纪念女性争取平等劳动权利、平等政治权利不懈奋斗的特殊节日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并镌刻在妇女运动史乃至人权运动史的伟大进程中。
  1946年,联合国安理会成立妇女地位委员会,致力于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在此之后,联合国又先后设立了妇女发展基金、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等机构,并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两性平等的决议、宣言和公约,1975年联合国更是设立了“国际妇女年”来推动女性事业的发展。
  破除旧束缚女性也是半邊天
  在中国,自以鸦片战争为标志的近代社会以来,将广大妇女从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就不断酝酿。尤其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伴随着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对于报国之社会理想的探讨,对女性境况的关注就日趋兴盛。“三八妇女节”传入到中国,为女性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的载体。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三八妇女节”活动是中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开展,这一年广东革命政府成立,3月8日广东各界妇女在广州市召开了“三八纪念大会”,会议由何香凝主持,大会提出了要求制定革除童养媳、多妻制,禁止蓄婢纳妾,废除娼妓制度等口号。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
  在民主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实现民族复兴等事关国家命运的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的庆祝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后,妇女群体极大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中来,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为此毛泽东主席曾充满激情的断言“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也都高度重视妇女工作,“三八妇女节”成为党表达对妇女工作关切的重要场合,也成为团结广大妇女于国家民族事业进程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全国妇联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对“三八妇女节”的庆祝更成为一个优良传统,每逢这一妇女的重大节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出席庆祝活动,发表重要讲话,表达对女性群体的赞赏和期望,并在各个层级上召开妇女工作会议,推动保障妇女权益的进程。
  开创新篇章 一路凯歌一路行
  时至今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三八妇女节”都作为一个固定的节日而存在。时代在不断发展,女性在实现男女平等权利,维护自身利益,表达自身需求的历中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三八妇女节”的意义逐渐超出了“争取妇女权利”这一单一主题,今天在世界各地“三八妇女节”的内容都极大丰富,利用网络、报纸及各种社会组织、社交平台,更加多样的庆祝活动走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在这一天妇女们或享受丈夫和儿子精心准备的礼物,体会着家庭的脉脉温情,或获准在其职业领域中享受特殊待遇而大展拳脚,或可以扔下满身疲惫来一次放松的旅行。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也远远超出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劳动权利的范围,新议题不断涌现,推动妇女在健康、教育、生育甚至是娱乐、金融、科技等领域内的平等参与和树立主人翁心态也逐渐成为妇女节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八妇女节”作为凝聚社会力量、关注妇女事业的重要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多元化的作用。(来源:《养生大世界》)
其他文献
2018年2月15日,是农历新年。也是合家团圆,除旧迎岁的时刻。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过一个欢乐吉祥的中国年,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期盼。在此,小编找了一些名人过年的逸闻旧事与大家分享。  老舍过年最爱春联 胡哥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素爱中国的对联艺术,尤其喜爱春联,在过年的时候,老舍曾经多次写春联,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老舍还曾经专门写文章称颂春联的特色,在文章中,他欣喜地写道:“欢度春节,要贴春联。大红的纸
期刊
2017年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这位活了112岁的国宝级老人,留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他有光的一生,还有他最为世人称道的传奇爱情。而这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就是被称为“九如巷的张二小姐”的张允和。  她与周有光相识、相知、相爱、相伴长达78年,跨越了四分之三个世纪。历经风雨人生,他们的婚姻为世人呈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幸福不是你给的,是我们一起创造的  1909
期刊
1967年,文革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国务院宣布全国不放假,“革命化春节”一直持续到1979年。图为1967年春节。  上海玻璃机器厂的倡议书  1967年伊始,18岁的青年工人章仁兴所在的上海玻璃机器厂动员人们不回家,就地“抓革命,促生产”。上海玻璃机器厂总是得风气之先:第一个成立工人造反队、第一个夺了厂里的权。这一切,皆因出了个潘国平。潘国平曾与“四人帮”主犯王洪文共同发起成立了“工总司”,即上
期刊
天之万象,地之万物。凭此,架构一部长诗,慢慢读来,渐入佳境。诗中所言:“俯仰须长歌,七亿载已逝。七亿载非小数,然皆在石中藏。十二乃‘王’,王之背后,藏日月而‘易’。”  做人要正,是天命。人是血肉之躯,因之要强大、无私:“山海,山乃从一块石头开始的海,起始于一滴水。水是石头之血,石头乃水之骨头。血养骨,骨养性,性养血。把山海引入胸怀,人也海阔天空。”  探源求本,归于善根,也许是诗人的潜在用心。在
期刊
贵州省政协一马文骏  鸡鸣三遍犬续更,  感恩戴德效忠诚。  千秋大业百年梦,  惶惕仍宜竖耳听。  满江红·除夕感慨  贵阳—张圣清  暖暖林城,年夜宴,阳光食府。除旧岁,众亲团聚,举杯共祝。美酒佳肴情似海,欢颜悦色言如注。愿神州,崛起在环球,擎天柱。  筵席散,山水处。人欲醉,门千户。看新春晚会,动情无数。焰火华灯红满树,香车宝马通村路。快赶超,建设好农村,家家富。  诗两首  毕节—韦永正 
期刊
生命如花,花开花落都是精彩。生命如树,冬去春来挺拔依旧。芳华是青春的高峰,一时的芳华,一生的香,追忆芳华。  傍晚饭后,喜欢一个人卷在沙发上静静地发呆。这时手机上跳出老友沪玲发的一群十五六岁的青年在山边合影的照片。我对着这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回忆着,却怎么也认不全。想着把它放到群里,考考大家的眼力。不一会儿,答案出来了,35个人的姓名一一对上,连遮住大半个脸的女孩也被找出。这就是当年的我们,还
期刊
春节临近,很多人可能都不约而同赶回老家,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一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话家常,看春晚。但对于徐梦一家来说,这几年春节,他们却热衷于带着父母一大家子“打飞的”去旅行、她说,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趁着春节假期让他们好好轻松轻松。  “连哄带骗”出国旅游  徐梦和丈夫都是“80后”,宁波本地人。平时工作很忙,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工作10余年,几乎都没有请过假。丈夫开了一家设
期刊
提起往事,母亲常常含着泪水说:不容易啊!人在最困难绝境时,要用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你才是个成功者。  我的母亲曾宪驻是曾国荃的玄孙女。1948年中秋节,母亲与父亲俞六生结婚。父亲在解放前就与舅舅曾宪楠、姨妈曾宪菇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母亲生下我,没有奶,常用米汤代替。当时生活十分艰难,既要带小孩又要谋生活。白天,母亲在军鞋厂做鞋,把我放在箩筐里。晚上,她在屋里用钢板刻蜡纸来维持母子生活。提起
期刊
如果回到最悠久的传统中去寻找“民歌”和“民谣”,我们会发现它们本是同源之水,如今也是殊途同归。在原始社会里,先民在狩猎、祭祀、求偶等活动中创造了最原初的音乐。歌为心声,古已有之。那么应该如何定义我们时代的民歌?  现代民歌的滥觞,则要追溯到台湾民歌运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台湾政治经济的西化,“现代主义”成了当时文艺界的主流,而物质的丰裕与精神的空虚,导致当时的台湾“本土化”运动愈演愈烈。19
期刊
这双鞋垫,是母亲留给我最珍贵的遗物。十多年来,我一直把它小心地放在抽屉底层,想念母亲的时候,便找到这双鞋垫暖一暖心灵。  周末,在收拾衣物之余,看到抽屉底层的花鞋垫,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双鞋垫,是母亲留给我最珍贵的遗物。十多年来,我一直把它小心地放在抽屉底层,想念母亲的时候,便找到这双鞋垫暖一暖心灵。  母亲11年前便离世了,这是我做儿子的最大的痛苦。母亲是我的希望,也是一家人的希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