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极为有效的践行和推广。初中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极为重要的教学科目,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和冲锋地。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依旧展现出强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不但可以充实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优秀古诗词穿透时空的养分和美好,让新时代的初中生建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心血。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程度的不断发展,大量新兴的消费思潮和国外文学占据高地,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的传播程度相对不足,许多青少年在学习古诗词时只觉得拗口晦涩,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较为生疏肤浅。
一、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走过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程,造就了丰富多彩、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脉络。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展精髓,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在那些苦难的时期,这些古诗词承载着打破黑暗的力量,给予人们新的希望和启示。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和体现。这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不仅是一些灵动的文字,更是一种精神的汇聚。透过古诗词,我们可以管窥前朝的风土人情和山川秀丽,我们可以感悟作者的家国情怀和高远理想。古诗词中描绘的画面是生动、形象的生活之境,它拥有者动人心脾的力量,展现中国民族的智慧光芒。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一)精读文学作品,领会作者情感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環节,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展开熟读、精读、深度,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中抑扬顿挫的音调美,还能够让学生在对古诗词的精读中,深刻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与作者产生共情,进而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动人魅力。例如,在进行《赤壁》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设计了相应的阅读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意。《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它采用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抑郁不平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然若失之感。首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古诗词,重点感悟作者的满腔抱负和抑郁不平之感。其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领悟,来对自我的朗读节奏、语调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朗读中思考作者作诗的初衷,对古诗词形成自我独到的见解。最后,引导学生开展系统的精读,让学生在精读中,把握古诗歌的情感基调,让学生了解到人生的失意是一种常态,要怀抱阳光的心态,对自我予以肯定,要相信最好的自己,一定会碰到最好的机遇,从而成就最好的人生。
(二)挖掘民族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古诗词中具有许多彰显作者家国情怀的优秀篇章。在对这些古诗词开展教学时,可以深挖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木兰诗》是初中古诗词中极为绚丽多姿的一篇,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内容感人至深。花木兰替父从军、孝心感天;征战沙场、护国为民。花木兰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全诗分为四个重要环节: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回乡。笔者在教学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理解《木兰诗》的脉络和深意,在其中重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花木兰身上有哪些为人所称道的美好品德?这些品德对我们现代初中生的成长、发展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让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相应的家国情怀,认识到这一代人“立身”“立命”的责任和担当,慢慢探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三)引导学生想象,欣赏诗词深意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富有诗意,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刻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欣赏其中的诗情画意,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一诗时,先让学生抒发对春天的感受,感受引导学生阅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让学生感悟作者眼中的春是什么样的景色?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画面感,“国家残破,江山易主,城中草木丛生、人烟稀少”,一幅悲凉之景呼之欲出,作者眼中的春是破坏萧条的,作者的心境是沉痛哀伤的。通过古诗词画面的构建,让单薄的文字,变得厚重且有力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感知古诗词背后的深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新时代,我国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选,它不但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初中古诗词的情境教学策略例谈[J].学周刊,2020(11):113-114.
[2]张伟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84-85.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心血。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程度的不断发展,大量新兴的消费思潮和国外文学占据高地,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的传播程度相对不足,许多青少年在学习古诗词时只觉得拗口晦涩,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较为生疏肤浅。
一、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走过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程,造就了丰富多彩、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脉络。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展精髓,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在那些苦难的时期,这些古诗词承载着打破黑暗的力量,给予人们新的希望和启示。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和体现。这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不仅是一些灵动的文字,更是一种精神的汇聚。透过古诗词,我们可以管窥前朝的风土人情和山川秀丽,我们可以感悟作者的家国情怀和高远理想。古诗词中描绘的画面是生动、形象的生活之境,它拥有者动人心脾的力量,展现中国民族的智慧光芒。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一)精读文学作品,领会作者情感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環节,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展开熟读、精读、深度,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中抑扬顿挫的音调美,还能够让学生在对古诗词的精读中,深刻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与作者产生共情,进而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动人魅力。例如,在进行《赤壁》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设计了相应的阅读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意。《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它采用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抑郁不平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然若失之感。首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古诗词,重点感悟作者的满腔抱负和抑郁不平之感。其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领悟,来对自我的朗读节奏、语调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朗读中思考作者作诗的初衷,对古诗词形成自我独到的见解。最后,引导学生开展系统的精读,让学生在精读中,把握古诗歌的情感基调,让学生了解到人生的失意是一种常态,要怀抱阳光的心态,对自我予以肯定,要相信最好的自己,一定会碰到最好的机遇,从而成就最好的人生。
(二)挖掘民族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古诗词中具有许多彰显作者家国情怀的优秀篇章。在对这些古诗词开展教学时,可以深挖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木兰诗》是初中古诗词中极为绚丽多姿的一篇,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内容感人至深。花木兰替父从军、孝心感天;征战沙场、护国为民。花木兰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全诗分为四个重要环节: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回乡。笔者在教学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理解《木兰诗》的脉络和深意,在其中重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花木兰身上有哪些为人所称道的美好品德?这些品德对我们现代初中生的成长、发展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让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相应的家国情怀,认识到这一代人“立身”“立命”的责任和担当,慢慢探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三)引导学生想象,欣赏诗词深意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富有诗意,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刻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欣赏其中的诗情画意,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一诗时,先让学生抒发对春天的感受,感受引导学生阅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让学生感悟作者眼中的春是什么样的景色?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画面感,“国家残破,江山易主,城中草木丛生、人烟稀少”,一幅悲凉之景呼之欲出,作者眼中的春是破坏萧条的,作者的心境是沉痛哀伤的。通过古诗词画面的构建,让单薄的文字,变得厚重且有力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感知古诗词背后的深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新时代,我国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选,它不但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初中古诗词的情境教学策略例谈[J].学周刊,2020(11):113-114.
[2]张伟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