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途径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工匠精神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关联性,提出通过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论述具体的实施途径:开展“知识教育+素质拓展+职业体验”三结合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模式、构建13个对接职业岗位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利用仿真实训室帮助学生获得真实职业体验、组建一支“双证多能”的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  工匠精神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30-03
  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任,面对经济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消费需求的提高和对服务品质要求的提高,国家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应该成为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将培育和塑造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的學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良工不示人以璞”是指优秀的工匠不会把没有加工好的玉器展示给别人看,这是工匠的责任意识。凡是编入匠籍的工匠,终身为匠,手艺代代相传,这是对从事职业的一种高度的投入和热爱,这是工匠的爱岗敬业精神。清代著名启蒙思想家魏源说过,“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是指种技艺当其达到巅峰后,都可以进一步上升到完美极致的境界,这是工匠的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工匠精神,我国古代的冶铸、陶瓷、纺织、丝绸、茶叶、玉器、印染等产品声名远扬,产品质量和口碑驰名中外。而现代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极致完美的精神理念,其内涵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开拓创新、知行合一、客户至上、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它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
  二、工匠精神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关联性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方面的素质整合,包括择业意识、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自我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积极情感和坚韧意志品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极致完美的精神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工匠精神的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兴趣乐趣;二是创新创造;三是坚韧钻研;四是担当责任。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来,工匠精神和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内在关联性。首先,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开拓创新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这也恰恰是工匠精神形成的必然结果。其次,两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是要求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职业态度。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社会需要、岗位需求为指引,强化实践技能,培育综合素质,这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反映。因此,通过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以达到培养其工匠精神的目的。
  三、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工匠精神的具体实施途径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年起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目前已经对26647人、9届新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培训,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课程,共6学时,训练项目设置结合了学生所在专业和日后职业岗位关键心理素质的要求,基于企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具体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开发了13个对接职业岗位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模拟职业岗位情境,以项目化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各种“障碍”获“挫败”,通过处理各种复杂难题来完成项目任务,以获得各种高峰体验。通过训练,大学生达到克服恐高心理,提升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自信心等心理素质,学会关爱他人,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以下是具体做法:
  (一)实施“知识教育+素质拓展+职业体验”三结合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模式。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了配合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程的实施,开展了“知识教育+素质拓展+职业体验”三结合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模式。既重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的普及,又注重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提高,更着眼于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基于混合教学平台进行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把职业认知、择业意识和生涯规划作为线上教学内容,培养远大的职业理想、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强化,结合岗位情境进行职业体验,解决了工匠培养中“职业”特征不突出的问题,使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13个对接职业岗位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立足学生发展能力培养,从自信、自我调控力、专注力、抗挫力训练着手,着重培养生涯规划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及沟通和合作等职业能力,同时,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职业态度,突出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特点,构建基于活动、任务、项目为载体的实践导向的心理素质拓展项目,落实学以致用。构建的13个对接岗位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分别是穿越电网、电波传递、高空跨越、翻越天梯、孤岛求生、荆棘取水、空中抓杠、盲兵布阵、信任越障、雷阵、无敌风火轮、信任背摔、支援前线。培养执行力、耐力、平衡力、爆发力、高空作业力、表达和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职业能力;塑造了行动敏捷、做事果断、乐观坚定、细心等心理素质;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增强了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同时提高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效性。   (三)利用仿真实训室帮助学生获得真实职业体验。结合行业、职业岗位心理需求,模拟职业岗位情境、以项目化任务为载体,科学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心理素质拓展基地、专业仿真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分线上线下两个环节进行训练,形成“多平台多基地联动”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途径。学生在虚拟现实(VR)实训室中,体验3D真实的职业场景、操作机械设备、模拟进行人际互动,对其职场环境、技能运用、人际交往等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操作项目完成體验式训练,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职业认知和职业理想,又学习了职业技能,仿真实训室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组建一支“双证多能”的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师队伍。以胜任力为导向,组建一支“心理咨询师+素质拓展培训师/职业指导师”的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师队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工匠精神,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经过长期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实践和调查分析,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整合大学生职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咨询师、素质拓展培训师、职业指导师等多类型教师的合作教学训练,增强了师资队伍综合实力,提高了理论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质量,推动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工匠精神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经过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学生历年SCL-90、UPI及自选心理量表前后测关键因素P﹤0.05达到显著水平;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度、敌对、偏执”等10个因子中任一因子分≥2.5的比例每年均有不同比例降低;在“自信心、独立性”等因子方面有提高,专业课程学习、就业面试自我效能感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财.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D].上海:东华理工大学,2018
  [2]桂莉娜.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贫困生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资源优势取向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与工匠精神培育互动研究”(2018JGY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甘 标(1982— ),男,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靳晓霞(1983— ),女,河南商丘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心理工作站副站长、党政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logistic回归与Apriori数据挖掘技术,实证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与就业影响因素的关联,结果显示学生实习前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实习情况存在诸多关联,结合实习情况及就业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分析,提出开展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院校合作制定实习前培训内容及标准、对学生实习和就业进行密切追踪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logistic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为例论述职教集团视阈下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基于职教集团平台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应精准对接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动互享,架设资源共享平台;校企相辅相成,构建多样化实践平台,以达到优势互涨,紧接行业,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职教集团 创新技能型人才 对接行业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为例,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课程诊改周期目标运用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对诊改实施过程中各问题解决目标运用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形成8字形螺旋上升的双PDCA循环模式,探寻课程质量管理的新PDCA循环模式,以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并为其他课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质量管理 双PDCA循环模式 构音语音障碍的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企业对订单培养参与的深度不够、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不足、“订单式”培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订单式”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构建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优化育人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课后作业设计技能训练为例,探索在经验学习圈理论指导下,通过环形结构的“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帮助高职高专师范生完善教学设计思路,提升教学实施成效。  【关键词】经验学习圈 高职高专 师范生 小学英语 课后作业设计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4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协同效应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剖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实现渠道,通过建构“融合课程”“协同课堂”“师资协同”等方式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课程思政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协同效应 “同向同行” “融合课程” “协同课堂” “师资协同”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构建包括精准资助、心理扶志、创业助学、就业包干、孵化基地引导、创新创业实验班等方面的“6+1”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从机制建立与教学改革方面为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成才路径,有效地提升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档立卡 贫困生 就业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百色当地媒体、自治区内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媒体单位工作的往届毕业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论述传媒产业对融媒体新闻人才的能力需求,包括学科融合能力、全媒体应用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引领能力、新媒体运营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文科 地方本科院校 融媒体 新闻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困难、区域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技能人员的主要来源等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后市场服务人才需求,并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需求进行分析,针对广西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训投入,校企联合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后市场服务人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基于校本旅游资源的导游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以《活用导游讲解方法》教学单元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课前“做中学”环节、课中“学中做”环节、课后拓展提升环节实施导游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并反思教学过程,提出利用校本各类实训基地作为课程的实训资源、结合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大校园导游真讲解的实训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游实务课程 校本旅游资源 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