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当兵,做成长中最闪亮的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孩子们去哪儿?
  2014年“莫愁小记者夏令营”的号角吹响了,75名孩子入驻军事训练基地,成为绿色基地小小兵。
  3天的军旅生活,“小小兵”们蜕变成长,在军事磨炼中体验责任,在拓展训练中充实梦想——
  “请问今年的小记者夏令营什么时间开始报名啊?有多少名额?活动安排和往年一样吗?”早在今年5月,就有“莫愁小记者”催促家长,向杂志社来电咨询暑期夏令营的消息。
  一学期满满的课程和作业,加上辅导班学习,挤压了孩子运动和发展兴趣的时间。他们多么盼望能在暑假里放飞身心,到田野、海边……一切新鲜的环境里,撒一撒童年之欢!游戏和运动能够强健孩子的体魄,但是,全国青少年体育健康调查显示,最近20余年我国小学阶段(7-12岁)少年儿童的运动素质呈下降趋势,体态向过瘦过胖“两极化”发展,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抗挫折能力等心理素质较差。
  国家教育部进行了体育考试试点工作,一些省市已开始实行体育加试计入中考总分;广大家长也意识到身体素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希望利用假期引导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本刊联合南京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举办夏令营,带领莫愁小记者们走进训练基地,体验军旅生活,提升自理能力,改善身心素质。
其他文献
她,胖胖的脑袋,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微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温柔地望着你时,你便会觉得全身暖洋洋的。  她,性格开朗,活泼起来很招人爱。有时,她会像小孩子般调皮地眨眨眼;有时,她又会像老虎一样瞪着你,把你吓一大跳。她开心时,眉毛轻轻往上挑;生气时,眉毛一皱,眼睛一瞪……哇,赶快逃!  她的脾气很好,你逗她,她不生气,你笑她,她还是不生气,她的名句是:健健康康就是福!  有一次,她买了一件很宽松的衣服
期刊
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总感觉特别的温暖,因为我就有这样一位好妈妈!  你看,每天晚上,为了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她忙得不可开交,除了把我的作文打印出来发给老师,还给我准备了热腾腾的牛奶,让我放松紧张的心情。香甜的牛奶不但补充了我的体力,还让我信心十足地与困难“对战到底”。  我天天坚持写日记,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作文的能力一天比一天提高,妈妈为了指导我,趁我睡觉的时候,悄悄地把帮我买的
期刊
莫愁小记者都是小学生,这与我们以前带的中学生不同。孩子们对基地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敢于挑战,乐于尝试,但韧性和耐力明显不足,独立性也相对差一些。因此,我们几个教官商量了一套训练方案,可以说是为莫愁小记者“私人订制”的,重在培养他们自制自立、勤劳果敢、团结协作等习惯和品质。  我们的方案体现出三个“好”。  主题好。针对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特点,夏令营期间,孩子们置身军营,按分班编
期刊
名人小档案: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五四运动”的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曾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之职。代表作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读书是一件惬意的事,家中伴幼子读书,不仅温馨惬意,而且教育意义深远。  罗家伦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大师,是因为,从3岁起,颇具文采的母亲,每天都会把他抱在膝
期刊
朱永新教授在《给您一只金手指》的序言中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家庭的熏陶培养、学校的知识灌输和社会实践的磨炼。这三个来源是有序排列的,家庭是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的“爱”是无条件的,有两大特点:绝对的负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使用两种“眼睛”——“牛
期刊
千万不要介意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一定是觉得这个家的成员都很好,他爱每一个家人,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我们大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未知的答案,孩子这样问,我们该怎样回答呢?  不恰当的回答  不是啦,各散东西,谁都不认得谁了。  这是对生命最残酷的解释,还颇有点曲终人散的味道。本来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心中已经充满了焦虑,但父母粗心的回答,更是徒增了他焦虑的心情。噢,死亡多么的可怕,那时我将失去爸
期刊
女儿和和今年3岁半,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小闺蜜姜琬宁。琬宁是我们在北京时的邻居,因为我们出国,两个孩子已经8个多月未见,但依然彼此牵挂。趁着我们这次回国,琬宁妈妈带着琬宁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扬州看望我们,让两个孩子同吃同住同玩了3天。  在琬宁和妈妈到来的那天早晨,和和在窗口看到了琬宁,她立刻光着脚飞奔出来,尖叫着:“姜琬宁!姜琬宁!”她们拉着手又叫又跳,兴奋不已。  强迫分享是会呼吸的痛  琬宁在扬
期刊
白天,我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小记者生龙活虎的身影;傍晚,我将一张张图片上传到莫愁网,让家长们看到自家孩子精彩的生活;深夜,我回到宿舍,看到4个小男生憨憨的睡相,不禁想起一位家长给本刊的来信,他满怀忧虑地描述了自己的无奈——儿子就读的学校将青奥会的宣传流于形式,让孩子画画、写宣传口号,但下课却不让孩子到操场上活动,没有将提升体育运动意识这一重要目标落实到孩子身上。这种现象并不止在这一所学校发生,有些小
期刊
1  有次和几位爸爸妈妈聊天,当一位妈妈说到自己打孩子的事时,我去饮水机倒水了,我注意到,随后陆续有人去倒水了,感觉上大家都是用脚在投票,听到打人这样的事情,大家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来。  不管怎么样,打人是不对的,更别提父母打孩子了。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里,好像打孩子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是被提倡的,比如最有名的那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调解节目,当事人是一对母女,
期刊
童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人生的开始,回忆的源头,它甚至潜伏下来,影响到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很多事情。  童年会匆匆地就远去,让我们再也找不到它,为我们留下一生的遗憾与伤感。  作为父母,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当孩子尚在你怀抱里的时候,你想给他一个怎样的童年?幼小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能力,他把小手伸到你的大手里,你会把他领向何方?  童年就像一块还没有开垦的土地,你要带着孩子在上面播撒幸福的种子,并且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