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互动质疑,使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提问、互动质疑呢?
一、设置悬念,吸引注意
悬念式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抓住教学的突破点,设计悬念性的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都是科学小品文,文章内容虽不深奥,但是里面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抽象难懂,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涵。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文章的特点,设置以下几个提问:①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都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类似于“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话语,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这是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②很多科学家以及探险家都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成了生命的禁区,但是你能想象得到30年前的罗布泊曾是一片绿林环绕的生命绿洲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罗布泊如此巨变呢?③你能想象得到旅鼠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跃入海洋的奇景吗?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④台风过后,人们在小庙的下面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小洞,“聪明”的人开始猜测这个小洞能干什么,奇怪的是最初的一声“喂”以及扔进去的小石子某天突然飞回来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等等。设置这些悬念式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比较提问,拓展迁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题材相同但写作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但表现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归纳的过程中,了解各类文章的写法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文中对游鱼的描写:“潭中鱼有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寥寥数语就把游鱼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对清澈透明的潭水印象深刻。针对这种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有没有学过类似的文章?”学生经过仔细思索后,想到了《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曾用过类似的表现手法,苏轼也是在没有直接描写明月的情况下,处处表现出明月皎洁明亮的特点,描写手法让读者感到美妙,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设计比较式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横向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类似的写作手法,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与《伤仲永》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吕蒙晚来学成与神童方仲永沦为庸人的两个事件进行分析,谈谈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学生在对比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设计比较式提问,可以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掌握教学的重点,理解文章写作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探究提问,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堂提问,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和争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课文《变色龙》时,为让学生掌握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奥楚蔑洛夫处死了小狗,會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奥楚蔑洛夫保护了小狗,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听后开始热烈地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通过设计这种探究式的课堂提问,学生很容易了解到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深刻认识到沙俄统治时期社会的阴暗,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有一朵康乃馨,你会送给谁?”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能有效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利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耐心引导学生互动质疑,既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精彩,更加有成效。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互动质疑,使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提问、互动质疑呢?
一、设置悬念,吸引注意
悬念式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抓住教学的突破点,设计悬念性的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都是科学小品文,文章内容虽不深奥,但是里面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抽象难懂,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涵。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文章的特点,设置以下几个提问:①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都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类似于“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话语,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这是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②很多科学家以及探险家都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成了生命的禁区,但是你能想象得到30年前的罗布泊曾是一片绿林环绕的生命绿洲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罗布泊如此巨变呢?③你能想象得到旅鼠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跃入海洋的奇景吗?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④台风过后,人们在小庙的下面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小洞,“聪明”的人开始猜测这个小洞能干什么,奇怪的是最初的一声“喂”以及扔进去的小石子某天突然飞回来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等等。设置这些悬念式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比较提问,拓展迁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题材相同但写作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但表现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归纳的过程中,了解各类文章的写法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文中对游鱼的描写:“潭中鱼有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寥寥数语就把游鱼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对清澈透明的潭水印象深刻。针对这种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有没有学过类似的文章?”学生经过仔细思索后,想到了《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曾用过类似的表现手法,苏轼也是在没有直接描写明月的情况下,处处表现出明月皎洁明亮的特点,描写手法让读者感到美妙,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设计比较式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横向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类似的写作手法,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与《伤仲永》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吕蒙晚来学成与神童方仲永沦为庸人的两个事件进行分析,谈谈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学生在对比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设计比较式提问,可以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掌握教学的重点,理解文章写作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探究提问,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堂提问,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和争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课文《变色龙》时,为让学生掌握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奥楚蔑洛夫处死了小狗,會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奥楚蔑洛夫保护了小狗,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听后开始热烈地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通过设计这种探究式的课堂提问,学生很容易了解到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深刻认识到沙俄统治时期社会的阴暗,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有一朵康乃馨,你会送给谁?”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能有效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利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耐心引导学生互动质疑,既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精彩,更加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