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预习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s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储备还不很丰富,这就给他们的数学预习带来了诸多困难。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数学预习,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促进他们的预习效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明确预习内容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
  布置预习作业,应该有明确的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新知生长点有关知识;可以布置预习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并布置一两道相关的简单习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准备学具;也可以让学生调查或请教别人初步认识所要学习的新的内容等。每项预习作业都应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并就尽量使预习作业充满情趣,提高学生的预习和探知兴趣。教师还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水平。
  二、指导预习方法
  有些学生拿到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你问他看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预习要学会看重点,无需什么都看,一般书中的例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练习题就是围绕例题来的。预习中就要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
  在預习中,要动动笔,哪些问题看不懂、有点懂、完全懂了,自己学会圈圈点点做些标记。学生在预习新课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这就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三、重视合作交流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尽管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读懂了一些,但必然存在一些内容在理解上肤浅、或模糊、或未知,甚至错误的。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应怎样推进?首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结果要及时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小组交流预习作业、课始进行针对性提问、小老师检查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多想、多说、多动、多合作、多体验,让学生感受“跳一跳摘果子”的紧张与快乐,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促进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其他文献
技术课在初中所有课程中,地位是相当薄弱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认为是副科,再加上升学考试也不考这一科,所以老师教起来就很难了,更别提学生学了。但我国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人才,所以在普通中学开设技术课就是势在必行。面对现实,如何加强技术课教学呢?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每位教师都在默默地探索教改新路,逐渐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从教书匠想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生探索科学转变,我也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把这一培养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创新  兴趣是热爱的导师、创新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个体情绪、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方面的学习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论事,而应因人而异,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梳理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2.掌握新的写作方法:思前想后法、幻觉描写法,并尝试运用。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练笔。  教学重点:  通过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描写心理的方法,进行练笔。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第三课时  一、回顾整理,再悟写法  1.回顾整理:  (1)课文通过抓母亲与
期刊
【摘 要】大语文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注重联系生活,采用“寓教于乐、寓学于玩”的方式,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注重知识扩展,注重语文训练的扎实有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创新精神;知识拓展;语文训练  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是由张孝纯先生提出并发起研究的,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表达和运用,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形
期刊
【摘 要】“而”在古代漢语中非常活跃,“而”的各种用法在《论语》中又表现得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本文对所有出现在《论语》中“而”的不同词性和功用作了简要分析和归纳,以期对“而”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关键词】论语;而;代词;连词;语气词  “而”是古汉语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虚词之一。而《论语》则将“而”的各种用法几乎被囊括殆尽。《论语》一书中“而”字共出现341次,本文将按“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去寻求知识,获取知识。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是笔者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
期刊
【摘 要】中國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老一辈革命家如:毛泽东、董必武、陈毅等无数英雄伟人、仁人志士都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无论是对少年儿童、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
期刊
我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是教会学生学习,并且深信“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因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时间是相对短暂的,而学生独立学习却是长久的。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
期刊
【摘 要】英语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认知范围内语言交际过程。英语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思考、理性接受信息的过程。本文将从英语教学过程入手,分析心理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渗透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初中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课无论从外语学习理论方面还是从应试方面来说都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除了对整篇文章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外,还要从各个方
期刊
《骄傲的“0”》这一课是语文“注提”实验课本,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形象,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本文通过10个数字比大小,表现了“0”的骄傲和“0”的孤独,揭示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就可以成倍、成几十倍地增大力量,个人离开集体,就会孤零零的。从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本着以教材为基础,以大纲为准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