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是我所居住城市的动物园。那是天底下最让我感兴趣的地方。那些笼子里和我们的样貌迥然不同、游走不安的生灵既让我感到兴奋,又令我莫名地恐惧。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已是一名有多年编龄的少儿读物编辑,被我编入图书的动物算算已有好几百种。我向我的小读者们饶有兴味地介绍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它们的生活习性,特殊本领、谋生智慧,也曾谈到某些种类的珍贵稀少,但,从来没有直面过这样一个主题——动物的死亡。
死亡仿佛是一只黑色的乌鸦,素来被少儿出版的圈子所驱逐。我们一向倡导的少儿读物,要光明、快乐、鲜活,而死亡则属于残忍、黑暗,甚至恐怖。我们没来由地相信,死亡会在小读者稚嫩的心灵中投下阴影,留下伤痕。因此,我们不会把死亡作为少儿读物的一个选题,甚至都没有想过。但是,当一本讲述灭绝动物故事的稿子一《逝者如渡渡》摆到我桌上时,我相信,面对人类命运的沉重轭套,有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做一次对行业圈子的突围。
被文字所震撼
在拿到《逝者如渡渡》稿子之前,我不认识它的作者申赋渔,只知他是《南京日报》的一名记者。而他在稿子的封面上,自称是“一个自然主义者”,我翻开申赋渔的稿子。这是一本散文集。渡渡鸟、阿拉斯加鸬鹚,纽芬兰白狼、巴基斯坦沙猫、亚洲猎豹、中国犀牛、塔斯马尼亚袋狼、中华虎凤蝶……一长串沉重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物故事。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多乐器的“合奏”模式,驾驭着手中之笔,同时游走在两条或者更多的线索中,不但讲述着动物灭绝的故事,还讲述着同时期悄悄发生的另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两个故事互为观照,形成合奏,产生更加惊心动魄的力量。《逝者如渡渡》与我所编过甚至读过的少儿知识读物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十万个为什么》型的,不是《上下五千年》型的,也不是《儿童大百科全书》型的,它颠覆了以往我们对这个领域惯常的理解和定义,把知识的井掘得又大又深,甚至掘成了一个广阔的海洋。小读者在这个海洋里不仅可以收获知识信息,更可以收获到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博大的人文情怀。它肯定不是传统的少儿知识读物,但它无疑是优秀的少儿知识读物。
被装帧所折服
在讨论《逝者如渡渡》的装帧设计时,我和申赋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著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朱赢椿近年势头正旺,已经五次获得 “中国最美的图书”奖。但我们选择他,有另外的理由——他是一个善于抓住图书魂魄的设计师。
我把书稿交给朱赢椿。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不见回音。追问之下他道出真情,竟然和我当初一样,陷进《逝者如渡渡》的文字里,有点拔不出来了。他后来坦言:“我设计过很多书,我最怕设计的是申赋渔的书。申赋渔的书会把人拖到书里去,出不来。他的文字的魅力、感染力始终让我不能做其他事情,整个人被文本深深吸引住了。我想,这是令设计师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即文本把设计人员打动。”书的封面由五层不同材质的纸组成,书名五个字分散在各层:最上层除了边上一串不起眼的小字外,其余地方空白,第二层仅放一个大大的“逝”字一“者”字在第三层,透过这层纸,可以隐隐约约看见第四层上的。如字;第五层既是图书封面的最后一层,又是书的扉页,除了“渡渡”两个大字外,还有一片鸟的羽毛。在材质上,他选择了较为柔软的纸张,甚至有一点点翘,就像一个饱受蹂躏的动物,需要人去抚慰。
对于内文的版式,朱赢椿的设计理念也非常独到——做旧。发黄的纸面,暗示着人们对灭绝动物的追忆。朱赢椿说。它就像是一本旧书,它绝对不是一本新颖的,亮丽的,华美的书,相反非常旧,而且它的气息有点让人难受,有点悲伤。而这,和这本书所要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
被插图所惊叹
《逝者如渡渡》的插图,曾令我颇伤脑筋。书中所列的动物有些灭绝已经上百年,它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张照片,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该怎样表现它们呢?朱赢椿推荐了南京艺术学院的画家魏永恒。魏永恒交来的画,出乎意料的“乱”。画纸大大小小,纸质不一有的用水彩,有的用蜡笔,有的是水墨,有的是铅笔素描;造型有时写意有时写实,色调时而艳丽时而暗淡,然而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我总能在画上,感觉到某个恒定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动物的眼神。魏永恒用各式各样的特写,把动物的眼神表现了出来,它们,都在用眼神告诉读者一些什么。
它们到底在想着什么?我们当然再也不会知道了。逝去的已经永远逝去。然而它们通过一个画家之笔,已经在人类的心灵深处,永久地投下了一道责问。这就是这本书插画的成功之处,无论怎样的风格多变,读者都将被动物的那道目光所击中。
毫无疑问,这些画,和这本书的文字是相辅相成的。
死亡仿佛是一只黑色的乌鸦,素来被少儿出版的圈子所驱逐。我们一向倡导的少儿读物,要光明、快乐、鲜活,而死亡则属于残忍、黑暗,甚至恐怖。我们没来由地相信,死亡会在小读者稚嫩的心灵中投下阴影,留下伤痕。因此,我们不会把死亡作为少儿读物的一个选题,甚至都没有想过。但是,当一本讲述灭绝动物故事的稿子一《逝者如渡渡》摆到我桌上时,我相信,面对人类命运的沉重轭套,有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做一次对行业圈子的突围。
被文字所震撼
在拿到《逝者如渡渡》稿子之前,我不认识它的作者申赋渔,只知他是《南京日报》的一名记者。而他在稿子的封面上,自称是“一个自然主义者”,我翻开申赋渔的稿子。这是一本散文集。渡渡鸟、阿拉斯加鸬鹚,纽芬兰白狼、巴基斯坦沙猫、亚洲猎豹、中国犀牛、塔斯马尼亚袋狼、中华虎凤蝶……一长串沉重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物故事。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多乐器的“合奏”模式,驾驭着手中之笔,同时游走在两条或者更多的线索中,不但讲述着动物灭绝的故事,还讲述着同时期悄悄发生的另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两个故事互为观照,形成合奏,产生更加惊心动魄的力量。《逝者如渡渡》与我所编过甚至读过的少儿知识读物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十万个为什么》型的,不是《上下五千年》型的,也不是《儿童大百科全书》型的,它颠覆了以往我们对这个领域惯常的理解和定义,把知识的井掘得又大又深,甚至掘成了一个广阔的海洋。小读者在这个海洋里不仅可以收获知识信息,更可以收获到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博大的人文情怀。它肯定不是传统的少儿知识读物,但它无疑是优秀的少儿知识读物。
被装帧所折服
在讨论《逝者如渡渡》的装帧设计时,我和申赋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著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朱赢椿近年势头正旺,已经五次获得 “中国最美的图书”奖。但我们选择他,有另外的理由——他是一个善于抓住图书魂魄的设计师。
我把书稿交给朱赢椿。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不见回音。追问之下他道出真情,竟然和我当初一样,陷进《逝者如渡渡》的文字里,有点拔不出来了。他后来坦言:“我设计过很多书,我最怕设计的是申赋渔的书。申赋渔的书会把人拖到书里去,出不来。他的文字的魅力、感染力始终让我不能做其他事情,整个人被文本深深吸引住了。我想,这是令设计师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即文本把设计人员打动。”书的封面由五层不同材质的纸组成,书名五个字分散在各层:最上层除了边上一串不起眼的小字外,其余地方空白,第二层仅放一个大大的“逝”字一“者”字在第三层,透过这层纸,可以隐隐约约看见第四层上的。如字;第五层既是图书封面的最后一层,又是书的扉页,除了“渡渡”两个大字外,还有一片鸟的羽毛。在材质上,他选择了较为柔软的纸张,甚至有一点点翘,就像一个饱受蹂躏的动物,需要人去抚慰。
对于内文的版式,朱赢椿的设计理念也非常独到——做旧。发黄的纸面,暗示着人们对灭绝动物的追忆。朱赢椿说。它就像是一本旧书,它绝对不是一本新颖的,亮丽的,华美的书,相反非常旧,而且它的气息有点让人难受,有点悲伤。而这,和这本书所要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
被插图所惊叹
《逝者如渡渡》的插图,曾令我颇伤脑筋。书中所列的动物有些灭绝已经上百年,它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张照片,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该怎样表现它们呢?朱赢椿推荐了南京艺术学院的画家魏永恒。魏永恒交来的画,出乎意料的“乱”。画纸大大小小,纸质不一有的用水彩,有的用蜡笔,有的是水墨,有的是铅笔素描;造型有时写意有时写实,色调时而艳丽时而暗淡,然而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我总能在画上,感觉到某个恒定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动物的眼神。魏永恒用各式各样的特写,把动物的眼神表现了出来,它们,都在用眼神告诉读者一些什么。
它们到底在想着什么?我们当然再也不会知道了。逝去的已经永远逝去。然而它们通过一个画家之笔,已经在人类的心灵深处,永久地投下了一道责问。这就是这本书插画的成功之处,无论怎样的风格多变,读者都将被动物的那道目光所击中。
毫无疑问,这些画,和这本书的文字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