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學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判断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其重点应当是正确判断,准确推理。
关键词: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形成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数学概念非常模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抽象思维的意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优化比较,引导思维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既有智慧的火花,也有错误的泥沙,教师应当随时捕捉这一信息,巧妙地引导学生加以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表面上的“同”或“错”中悟出实质的“异”或“对”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设立机会,发展思维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主要措施有:首先,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在不断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努力引导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索的同时,也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比如: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有些学生不一会儿就概括出画圆的方法。我按照学生总结出的画圆的方法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我见时机成熟,急忙请学生再一次画圆。通过我的巡视和学生的互相检查,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归纳总结画圆的方法,梳理刚才的思路,又在交流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方法。这个方法大大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迈入知识的殿堂。
三、教师出错、学生质疑,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时也可以故意出现错误,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我随手出了一道练习(660+60)÷6,目的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用乘法分配律都是简便的。这时一个学生叫了起来:“老师您写错了,那个应该是乘号。”另一个学生叫:“老师我能很快计算出这道题来!”这个淘气鬼急切的跑上来在黑板上写出这道题的过程:(660+60)÷6=660÷6+60÷6=110+10=120。经过激烈讨论和交流,有的同学终于发现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相同,最后得出结论:“除法分配律”是有的,但是用时有个条件——除数必须相同。就因为我的这次错误,学生发现了他们所谓的“除法分配律”。我知道学生这时候认识的“除法分配律”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导,于是顺势又出了两道题目,果然学生就做错了,但这次也是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对除法分配律产生怀疑。接着,我又不时机地进行引导,错误在交流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生成。这次难能可贵的是我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而是引领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出错、思错,让他们透过表象揭示真理。
四、采用多样化的思维策略,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总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合理巧妙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
关键词: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形成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数学概念非常模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抽象思维的意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优化比较,引导思维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既有智慧的火花,也有错误的泥沙,教师应当随时捕捉这一信息,巧妙地引导学生加以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表面上的“同”或“错”中悟出实质的“异”或“对”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设立机会,发展思维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主要措施有:首先,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在不断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努力引导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索的同时,也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比如: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有些学生不一会儿就概括出画圆的方法。我按照学生总结出的画圆的方法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我见时机成熟,急忙请学生再一次画圆。通过我的巡视和学生的互相检查,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归纳总结画圆的方法,梳理刚才的思路,又在交流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方法。这个方法大大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迈入知识的殿堂。
三、教师出错、学生质疑,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时也可以故意出现错误,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我随手出了一道练习(660+60)÷6,目的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用乘法分配律都是简便的。这时一个学生叫了起来:“老师您写错了,那个应该是乘号。”另一个学生叫:“老师我能很快计算出这道题来!”这个淘气鬼急切的跑上来在黑板上写出这道题的过程:(660+60)÷6=660÷6+60÷6=110+10=120。经过激烈讨论和交流,有的同学终于发现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相同,最后得出结论:“除法分配律”是有的,但是用时有个条件——除数必须相同。就因为我的这次错误,学生发现了他们所谓的“除法分配律”。我知道学生这时候认识的“除法分配律”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导,于是顺势又出了两道题目,果然学生就做错了,但这次也是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对除法分配律产生怀疑。接着,我又不时机地进行引导,错误在交流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生成。这次难能可贵的是我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而是引领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出错、思错,让他们透过表象揭示真理。
四、采用多样化的思维策略,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总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合理巧妙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