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行为,就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再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做好反馈与评价、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四个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
【关键词】心理学角度;初中化学;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化学课程太难,没有教师的引导,没有同学、家长的帮助,想学学不懂,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这种想学学不懂的现象教师往往感到十分地无能为力,而且大多数教师都将学生的这种状况归结为学生的智力问题,而不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仅仅是从表面现象主观臆断。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行为,就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再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做好反馈与评价、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四个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才能从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一个健康、愉悦的氛围中,把自己的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动机,在把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
1 学生的心理状况
每个人在面对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或者险恶的环境时,都会觉得自己完成不了,克服不了。有时还会在心理默默地暗示自己:“这么困难,自己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要不放弃了吧。”渐渐地,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就像在蹦极之前,看着天台下面的悬崖、奔涌的河流,每个人都会心生恐惧,想要逃避。这就是所谓的畏惧心理。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会心生畏惧,这是人之常情。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存在畏惧心理,只是因为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成长环境的不同而表现不同而已。虽然一个班的学生至少也有三十多个,但除了一两位情况特殊的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都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师需要使用分组整合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根据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以下几组:
1.1 性格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性格问题,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启齿,不愿向教师请教,或者不屑于自己的这些学习问题,认为解决与否都无所谓。
1.2 基础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想认真学习,但又因为基础问题过多,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犹豫不决,甚至选择放弃。
1.3 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大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在将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实践时,尽管做出了许多努力,还是无法掌握知识,这类学生往往是最苦恼,学习信心最容易被打击的。
1.4 成长环境:这类学生大都由于从小到大成长环境过于优越、舒适,而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在面对问题时举棋不定,惰性较强,宁愿自己不懂也不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2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激发法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前文所提到的四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皆不尽相同。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让其轻松愉快地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
2.1 设置合理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合理,合理的目标才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目标设置得不合理,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完成,还会不断打击学生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要设置合理的目标。那怎样让这个目标合理呢?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难度适中。一般来说,具体明确的、短时间内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完成的、难度针对学生本身来说适宜的目标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宽泛模糊的、长期的、难度不适宜的目标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第二,制定目标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这个学习计划的实施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在当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其一是因为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更清楚,指定的目标更符合主体;其二是学生对于自己制定的目标,接受意愿都较强,很少出现抵触现象。当然,当学生无法自己制定目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让学生制定的目标更合理。
2.2 做好反馈与评价
适当的目标制定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目标的实施。目标实施的过程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学生通过平时的实践,将制定好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这就好比考试做题。当目标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希望教师对自己目标的实施情况做出一个评价,这就好比考试的得分。学生达到了自己预想的分数,就会不断奋进;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会倍感失落;学生实施目标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做好计划反馈评价工作。对于完成计划的学生,鼓励其再接再厉,完成新的、更进一步的目标;对于未完成计划的学生,要鼓励其不要灰心,并同学生一起寻找计划未完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照顾,坚定完成目标的信心。
2.3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如果教师每天上课都穿着同一件衣服,那学生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是,即使是经典的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学生也会感到厌倦。这也是许多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动机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这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务必要从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入手。首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即尽可能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其次,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材料。再次,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任务。最后,让学生多动手,做做化学实验,独立探索。从这几个方面来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2.4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为什么每个学校都要给学生颁发奖状,为什么很多学校都有奖学金等不同的奖励制度?为什么每个学校都有校训、校规、班规?对此,笔者认为,奖励与惩罚并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奖励与惩罚并行的方式引入教学。比如,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教師可以给予小小的惩罚,让学生不要怀有侥幸心理,一直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奖励和惩罚一定要适度,即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过度的奖励和过度的惩罚,都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
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动机无法转变成实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将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实践的若干建议,希望教师可以在这些建议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增强。
【关键词】心理学角度;初中化学;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化学课程太难,没有教师的引导,没有同学、家长的帮助,想学学不懂,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这种想学学不懂的现象教师往往感到十分地无能为力,而且大多数教师都将学生的这种状况归结为学生的智力问题,而不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仅仅是从表面现象主观臆断。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行为,就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再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做好反馈与评价、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四个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才能从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一个健康、愉悦的氛围中,把自己的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动机,在把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
1 学生的心理状况
每个人在面对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或者险恶的环境时,都会觉得自己完成不了,克服不了。有时还会在心理默默地暗示自己:“这么困难,自己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要不放弃了吧。”渐渐地,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就像在蹦极之前,看着天台下面的悬崖、奔涌的河流,每个人都会心生恐惧,想要逃避。这就是所谓的畏惧心理。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会心生畏惧,这是人之常情。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存在畏惧心理,只是因为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成长环境的不同而表现不同而已。虽然一个班的学生至少也有三十多个,但除了一两位情况特殊的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都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师需要使用分组整合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根据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以下几组:
1.1 性格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性格问题,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启齿,不愿向教师请教,或者不屑于自己的这些学习问题,认为解决与否都无所谓。
1.2 基础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想认真学习,但又因为基础问题过多,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犹豫不决,甚至选择放弃。
1.3 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大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在将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实践时,尽管做出了许多努力,还是无法掌握知识,这类学生往往是最苦恼,学习信心最容易被打击的。
1.4 成长环境:这类学生大都由于从小到大成长环境过于优越、舒适,而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在面对问题时举棋不定,惰性较强,宁愿自己不懂也不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2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激发法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前文所提到的四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皆不尽相同。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让其轻松愉快地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
2.1 设置合理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合理,合理的目标才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目标设置得不合理,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完成,还会不断打击学生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要设置合理的目标。那怎样让这个目标合理呢?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难度适中。一般来说,具体明确的、短时间内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完成的、难度针对学生本身来说适宜的目标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宽泛模糊的、长期的、难度不适宜的目标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第二,制定目标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这个学习计划的实施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在当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其一是因为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更清楚,指定的目标更符合主体;其二是学生对于自己制定的目标,接受意愿都较强,很少出现抵触现象。当然,当学生无法自己制定目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让学生制定的目标更合理。
2.2 做好反馈与评价
适当的目标制定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目标的实施。目标实施的过程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学生通过平时的实践,将制定好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这就好比考试做题。当目标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希望教师对自己目标的实施情况做出一个评价,这就好比考试的得分。学生达到了自己预想的分数,就会不断奋进;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会倍感失落;学生实施目标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做好计划反馈评价工作。对于完成计划的学生,鼓励其再接再厉,完成新的、更进一步的目标;对于未完成计划的学生,要鼓励其不要灰心,并同学生一起寻找计划未完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照顾,坚定完成目标的信心。
2.3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如果教师每天上课都穿着同一件衣服,那学生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是,即使是经典的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学生也会感到厌倦。这也是许多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动机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这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务必要从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入手。首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即尽可能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其次,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材料。再次,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任务。最后,让学生多动手,做做化学实验,独立探索。从这几个方面来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2.4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为什么每个学校都要给学生颁发奖状,为什么很多学校都有奖学金等不同的奖励制度?为什么每个学校都有校训、校规、班规?对此,笔者认为,奖励与惩罚并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奖励与惩罚并行的方式引入教学。比如,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教師可以给予小小的惩罚,让学生不要怀有侥幸心理,一直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奖励和惩罚一定要适度,即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过度的奖励和过度的惩罚,都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
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动机无法转变成实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将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实践的若干建议,希望教师可以在这些建议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