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和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有着很大的区别。低年级侧重认字识词,而中年级起开始侧重对文字的理解、运用、表达。三年级正是这两个不同学习形态的过渡阶段,教师教学时既不能如之前那样停留在识字层面,也不能拔高到一味地理解运用。怎样的教学既包含低年级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融入对文本结构、句子表达方式等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呢?现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为例略谈一二。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了解“甚至”的用法,掌握生字“鼠、警”的写法。
2.体会逗号、顿号的区别和用法,积累“情不自禁、迫不及待、目不转睛、恋恋不舍”几个成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
3.体会作者如何把网络及其功能写得清楚、有趣。学习运用熟知的事物来说明陌生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掌握生字词,积累运用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熟读课文,准备教学课件、词语贴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开门见山
1.板书“高速路”三字。提问:你们到过高速路吗?
2.“高速路”前板书“信息”。导入:这样连起来读就是“信息高速路”。猜猜什么是“信息高速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3.指导朗读,题目比较长,注意停顿。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一)出示句子一
[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 ]
1.交流“甚至”的用法。(学生自由说,并尝试运用)
出示题目:请把下面的话用“甚至”连起来。
[爸爸会使用电脑。
我会使用电脑。
奶奶也会使用电脑。 ]
提问:为什么把“甚至”放在“奶奶”前面?(因为奶奶应该是最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可连她也会了,让人感到意外)
2.提问:课文中最让人觉得意外的是什么事?(每个家庭都能联系在一起,所以最让人意外)提醒学生:在“最让人惊讶的事”前面可以加上这个词——甚至。
3.指导朗读。
(二)出示句子二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着各种有趣的动作。
妈妈还带我访问了其他一些网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有体育新闻,有动物天地,有科技博览,还有音乐欣赏…… ]
1.逗号和顿号用红色标示,指名学生说说它们的区别。
顿号:表示并列的事物、词语时就要用顿号,朗读时停顿要短促。
逗号:短句之间用逗号,朗读时停顿的时间要比顿号长一点儿。
2.指导朗读,读出顿号和逗号的区别。
3.请学生找出句子中藏着的生字,并进行书写指导:“米老鼠”的“鼠”注意笔顺和斜钩,“黑猫警长”的“警”注意上下结构要匀称。
板书示范,并现场反馈。(用平板设备将作业同步到电脑上后投影)
[设计意图: 读通课文、掌握生字词是中低段课堂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本课的生字词都比较易懂,但虚词“甚至”、顿号等内容在三年级的文本中并不多见。教学时若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势必不符合中低段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学中,采取运用(“甚至”的运用)、对比(逗号与顿号的区别)、示范(生字范写)等策略,在较短的时间里交错使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不仅能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也能提高他们知识能力习得的效率。]
三、再读课文,积累成语
1.要求學生快速地朗读,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黑板上相机张贴词语:情不自禁、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恋恋不舍。
提问:看看这些词,发现有什么特点?(有很多带“不”的词,指导学生读准)
2.提问: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出示课堂作业本上的第二小题,请学生把这些带“不”的词语填入括号。(师读成语的意思,生抢答)
3.运用成语:把带“不”的成语填入横线中。
[妈妈告诉我家里的电脑能上网了,我 地欢呼起来。我叫妈妈打开电脑,
地欣赏了卡通网站和其他的网站,还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爸爸告诉我网络还有更多功能,我 地下了网。 ]
(随机投影作业并指导,及时指出、强调“迫不及待”勿写成“迫不急待”)
4.说话训练: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把几句话连起来,就能把整篇课文说出来了。这是一种读课文的方法。指名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本教学环节旨在授予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来学习,既做到作业随堂化,又让学生明白学习成语的方法;也可不必说出意思,能运用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尝试运用,这能使他们从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将成语填入练习题中,这不仅体现了对成语的运用,也是概括课文的一种方法。如此,学生在“读—填—说”的成语积累练习中,自然地习得适用于中高学段的“用关键词语把课文读短”的学习方法。]
四、研读课文,说明方法
1.对比语言表达方式。
提问:“信息高速路”其实就是电脑网络。那么网络又是什么呢?老师查了一下,网络是这么个东西:
[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 你读懂了吗?老实说,老师也没有读懂,也难怪你们了。但课文是这样介绍网络的:
[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
你明白什么是电脑网络,它可以干什么吗?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得这么有趣,这么让人容易明白的?老师读这段话的时候做了点记号。(出示教师笔记)
2.探究文本描述手法。
提问:你以前在书上做过记号吗?再读读这段话,课文的哪些写法让你觉得很有趣,让你觉得一读就明白了?(投影出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①“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提问:高速路给你什么感觉?那么“信息高速路”呢?你最想了解什么信息?
拓展:让学生到电脑上查查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体会信息传递的迅速。
②“……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提问: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了电脑网络,地球上的人们就如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一样方便了)
3.嘗试语言实际运用。
提问:我们把找到的这三句话读一读,你发现作者是怎么把“网络”写得明白的吗?
[①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
②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③……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
练习:这三句话都用我们熟悉的东西来打比方。如果要说清楚一些别人不太懂的东西,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就能让读者明白了,这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你会不会用这种方法?(出示挑战题)
[ 电脑网络还有很多新奇的功能,比如我们刚才上课,也离不开电脑网络的帮忙;比如妈妈爱逛淘宝,也要通过电脑选择商品。有的人还用电脑来视频聊天……你能学着课文的话,把电脑的这些功能用我们熟悉的事物说出来吗?
电脑网络还能 呢! ]
4.总结过渡。
电脑网络这么神奇,难怪让作者迫不及待地要去“网络信息高速路”逛一逛呢?他又遇到什么新鲜的事物让他恋恋不舍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吧!
[设计意图:本课所在的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是说明文在三年级中首次出现。这篇课文既带着一些说明性,却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自己上网经历的同时,也运用了一些如打比方这样的说明方法。学生如何才能发觉运用这类说明方法的好处呢?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感受到没有用熟知的事物来比喻的语言是难懂且没有生趣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生动易懂的原因。接着让学生学着课文的写作手法,通过讨论将电脑网络的更多功能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说出来,这是一个“模仿—习得—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开放的语言运用实践的过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 312007)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了解“甚至”的用法,掌握生字“鼠、警”的写法。
2.体会逗号、顿号的区别和用法,积累“情不自禁、迫不及待、目不转睛、恋恋不舍”几个成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
3.体会作者如何把网络及其功能写得清楚、有趣。学习运用熟知的事物来说明陌生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掌握生字词,积累运用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熟读课文,准备教学课件、词语贴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开门见山
1.板书“高速路”三字。提问:你们到过高速路吗?
2.“高速路”前板书“信息”。导入:这样连起来读就是“信息高速路”。猜猜什么是“信息高速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3.指导朗读,题目比较长,注意停顿。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一)出示句子一
[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 ]
1.交流“甚至”的用法。(学生自由说,并尝试运用)
出示题目:请把下面的话用“甚至”连起来。
[爸爸会使用电脑。
我会使用电脑。
奶奶也会使用电脑。 ]
提问:为什么把“甚至”放在“奶奶”前面?(因为奶奶应该是最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可连她也会了,让人感到意外)
2.提问:课文中最让人觉得意外的是什么事?(每个家庭都能联系在一起,所以最让人意外)提醒学生:在“最让人惊讶的事”前面可以加上这个词——甚至。
3.指导朗读。
(二)出示句子二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着各种有趣的动作。
妈妈还带我访问了其他一些网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有体育新闻,有动物天地,有科技博览,还有音乐欣赏…… ]
1.逗号和顿号用红色标示,指名学生说说它们的区别。
顿号:表示并列的事物、词语时就要用顿号,朗读时停顿要短促。
逗号:短句之间用逗号,朗读时停顿的时间要比顿号长一点儿。
2.指导朗读,读出顿号和逗号的区别。
3.请学生找出句子中藏着的生字,并进行书写指导:“米老鼠”的“鼠”注意笔顺和斜钩,“黑猫警长”的“警”注意上下结构要匀称。
板书示范,并现场反馈。(用平板设备将作业同步到电脑上后投影)
[设计意图: 读通课文、掌握生字词是中低段课堂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本课的生字词都比较易懂,但虚词“甚至”、顿号等内容在三年级的文本中并不多见。教学时若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势必不符合中低段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学中,采取运用(“甚至”的运用)、对比(逗号与顿号的区别)、示范(生字范写)等策略,在较短的时间里交错使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不仅能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也能提高他们知识能力习得的效率。]
三、再读课文,积累成语
1.要求學生快速地朗读,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黑板上相机张贴词语:情不自禁、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恋恋不舍。
提问:看看这些词,发现有什么特点?(有很多带“不”的词,指导学生读准)
2.提问: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出示课堂作业本上的第二小题,请学生把这些带“不”的词语填入括号。(师读成语的意思,生抢答)
3.运用成语:把带“不”的成语填入横线中。
[妈妈告诉我家里的电脑能上网了,我 地欢呼起来。我叫妈妈打开电脑,
地欣赏了卡通网站和其他的网站,还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爸爸告诉我网络还有更多功能,我 地下了网。 ]
(随机投影作业并指导,及时指出、强调“迫不及待”勿写成“迫不急待”)
4.说话训练: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把几句话连起来,就能把整篇课文说出来了。这是一种读课文的方法。指名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本教学环节旨在授予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来学习,既做到作业随堂化,又让学生明白学习成语的方法;也可不必说出意思,能运用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尝试运用,这能使他们从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将成语填入练习题中,这不仅体现了对成语的运用,也是概括课文的一种方法。如此,学生在“读—填—说”的成语积累练习中,自然地习得适用于中高学段的“用关键词语把课文读短”的学习方法。]
四、研读课文,说明方法
1.对比语言表达方式。
提问:“信息高速路”其实就是电脑网络。那么网络又是什么呢?老师查了一下,网络是这么个东西:
[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 你读懂了吗?老实说,老师也没有读懂,也难怪你们了。但课文是这样介绍网络的:
[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
你明白什么是电脑网络,它可以干什么吗?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写得这么有趣,这么让人容易明白的?老师读这段话的时候做了点记号。(出示教师笔记)
2.探究文本描述手法。
提问:你以前在书上做过记号吗?再读读这段话,课文的哪些写法让你觉得很有趣,让你觉得一读就明白了?(投影出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①“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提问:高速路给你什么感觉?那么“信息高速路”呢?你最想了解什么信息?
拓展:让学生到电脑上查查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体会信息传递的迅速。
②“……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提问: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了电脑网络,地球上的人们就如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一样方便了)
3.嘗试语言实际运用。
提问:我们把找到的这三句话读一读,你发现作者是怎么把“网络”写得明白的吗?
[①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
②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③……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
练习:这三句话都用我们熟悉的东西来打比方。如果要说清楚一些别人不太懂的东西,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就能让读者明白了,这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你会不会用这种方法?(出示挑战题)
[ 电脑网络还有很多新奇的功能,比如我们刚才上课,也离不开电脑网络的帮忙;比如妈妈爱逛淘宝,也要通过电脑选择商品。有的人还用电脑来视频聊天……你能学着课文的话,把电脑的这些功能用我们熟悉的事物说出来吗?
电脑网络还能 呢! ]
4.总结过渡。
电脑网络这么神奇,难怪让作者迫不及待地要去“网络信息高速路”逛一逛呢?他又遇到什么新鲜的事物让他恋恋不舍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吧!
[设计意图:本课所在的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是说明文在三年级中首次出现。这篇课文既带着一些说明性,却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自己上网经历的同时,也运用了一些如打比方这样的说明方法。学生如何才能发觉运用这类说明方法的好处呢?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感受到没有用熟知的事物来比喻的语言是难懂且没有生趣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生动易懂的原因。接着让学生学着课文的写作手法,通过讨论将电脑网络的更多功能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说出来,这是一个“模仿—习得—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开放的语言运用实践的过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 3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