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而课堂改革的宗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舍弃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應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环节。
  关键词: 中职物理 主导 主体
  物理在中职教育学科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术的学习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知识、方法、能力上的帮助。然而长期以来却被部分教师和学生误认为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多采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既没有像普通高中那样加深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又缺少像专业课那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故而致使学生对自然科学理解肤浅;在技术、技能方面缺少应有的创新思维和思考方法。即使部分学生因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必须学物理,也只是简单地记忆和单纯地做题练习,因此可以看出,中职物理教学没有完全发挥它真正的“自然科学中的哲学”作用,没有达到了解规律、启发思维、仔细观察的能力层面,而要改变这一切,使物理课堂教学高效,以下两个方面最关键。
  一
  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在课堂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打造具有高水平的课堂呢?
  1.锤炼课堂语言,用艺术化语音感染学生。课堂语言如果具有艺术性,如精练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逻辑清晰、情感丰富,具有启发性、激励性等,必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你所设置的课堂环节中。对中职生来说,吸引力才是课堂教学开始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开始传授知识、开启智慧。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设计教学环节是确定课堂教学走向的框架性的东西,直接体现教师在对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层次等方面了解的基础上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实施。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实施?怎样活动等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校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以来,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行动导向教学”、“五环四步教学”都强调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特别设计课堂,通过各环节活动的实施达到教学目的。对中职生而言,不进行有目的的课堂设计,课堂效果十分低下,甚至出现大批学生睡觉、走神、玩耍等现象,使教师忙于管理,疲于应付。所以中职课堂要在教学设计中强调采用何种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权和亲自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3.强化师生互动,加强课堂沟通。中职生个人经历不同,更因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导致认知、思维、能力不同,致使把握课堂的难度加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搞好沟通交流,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拉回课堂。而教师要为沟通交流创造条件,除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锤炼语言外,还必须善于观察、悉心倾听。只有在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才能发现、寻找到应对之策。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不能只是听众,应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主动起来,一旦有了主动意识,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才会发问,才会思考,课堂才可能融洽和谐、教学相长。
  二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中职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框架内加深认识、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是教师在哪些方面引导的问题。我认为在教育学生学做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会学习和激励学生勤思考、会思考这三方面上下工夫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教育学生学做人。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发起者与组织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青少年心智发展并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变化的,中职生更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多,对人处事极易走极端。教师若不能将学生思想引入正途,莫说成才,做人都可能失败,更莫论课堂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信任你、崇拜你,为你的人格魅力折服,正当其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分辨是非对错,这才称之为导师。
  2.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会学习。方法对,事倍功半;方法不对,事半功倍。学习是有方法可循的,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什么,不如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体会用什么方法好,更能“深入人心”,体会更深,达到教是为了更好地不教的目的。
  3.激励学生勤思考、会思考。教学过程本应就是一个思维启迪的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采用情境创设、提问、对比等各种方法引发学生思考,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入思考。我在教学中仅仅把握以下两点就让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实施巡回指导。在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任务时,思维不可能总是连贯一致,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又长时间得不到成功的刺激和教师的鼓励,会导致部分学生因困难而放弃,这时教师的“雪中送炭”会让学生突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从而取得成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体会和感觉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指引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就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进步。所以,教师更像一名医生,通过观察学生,实施对症下药,方能治病救人。
  (2)及时中肯评价。当学生圆满完成一件任务时,教师的及时肯定会令学生获得满足感,从而主动地进入下一环节,这是激励的作用,可谓“顺风推舟”。当学生犯错时,一定要及时地指出错在哪,有什么后果,如何改,改后又会获得什么,让学生认同你的意见,方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培养优秀的产业工人和技能型人才是中职的目标和任务,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梁宏.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
  [2]张胜余.实施主体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在药物结构化学修饰方法中,根据结构拼合原理,成盐反应是一类比较常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修饰后的药物,水溶性和苦味能够得到改善,可增加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发挥药物的配伍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地开展和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历史课堂教育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大规模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有力地冲击着传统教学课堂,为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之呈现出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局面。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和方向,应大力弘扬和推广,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从物理教与学的探索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应因人而异,构建因材施教的新型课堂;其次应因势利导,建立新型教与学的关系;最后应通过发扬教育民主和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新课改 物理教与学 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  物理教学中“为考而教”而进行的题海战术,人为地加大了教学的难度,片面追求试题的深度,使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每天在繁重的
摘 要: 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模式转变是关键,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需求,只有充分优化历史教学模式,才有利于实际教学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作用和应用原则,并结合实际对历史故事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 教学应用  初中历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只有充分重视历史教学的模式优化
摘 要: 非智力因素是指包括智力以外的诸多因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中的影响入手,探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其物理素养,最终大面积提升物理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高中物理 学习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指包括智力以外的诸多因素,如兴趣和动机、情绪和情感、意志和品格等。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