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开展“每月一事”的行动研究是实现这个理念的重要路径。这一活动试图在每月中,让孩子有重点地坚持做好某一件事,养成一种终生受益的好习惯。据此,江苏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首先选定了旨在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确定了十二个重点规训的主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模式化训练,并逐步形成了习惯养成常态规训的机制,有效推动了学校新公民教育行动的深入开展。
一、阅读,丰富“每月一事”的内容涵养
阅读是学生体验和感悟“每月一事”的主要途径。做好阅读,可以提升“每月一事”的内涵价值,丰富“每月一事”的内容涵养。为此,在制定“每月一事”的活动方案时,学校首先会就主题的确定、活动的策划、实施的有效性和理念的提升等进行讨论,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选择主题阅读的内容,再上传到校园网。然后,每个年级再根据自己年级的特点围绕主题阅读的内容编制各年级阅读手册,低年级可以采用阅读绘本的形式。此外,各班老师还可根据需要向学生推荐美文。
比如,在三月“让我们在春天种植一棵树”的主题活动中,学校推荐给孩子们的阅读内容有:朱自清的《春》《细雨》《小草》,艾青的《绿》,陈伯吹的《春天在这里》,叶圣陶的《风》,李少白的《春姑娘》,葛翠琳的《春天的小河》等。此外还有相关的古诗和寓言等。这些内容读来如风行水上,朗朗上口,同时,又包蕴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十分耐人寻味。丰富的阅读内容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学校还以“晨诵—午读”机制作保障,把“每月一事”的主题阅读和学校的中心活动结合起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同时通过开展“好书推荐会”“读书博览会”“读书沙龙”“我喜欢的名人名言”“书海拾贝”等活动,激励学生快乐读书,共享读书的乐趣。
二、体验,强化“每月一事”的公民意识
“每月一事”以体验活动为抓手,整体规划,有序穿插,强化意识,注重行动。如在“我是环保践行者”的公益实践活动中,到处都有学生的身影,有的在校园里捡拾垃圾,有的在马路上铲除牛皮癣,有的在超市门口发放环保布袋,有的去幼儿园赠送布艺小制作,有的在市场上发放环保宣传单,有的在社区调查水环境……于是,一篇篇佳作、一件件精美的制作、一份份倡议书、一个个让人深思的调查报告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应运而生,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一次次的体验活动中得到强化。
再如在五月“劳动”主题活动中,学校设计了“我当一天家”家庭活动、“劳动最光荣”班会以及“小能手”擂台赛等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各展所能,在班级中登台献艺,如做饭、叠衣服、小制作、折纸、洗衣等。学校再据此评出“谁的家务干得最好”“谁做的饭菜最可口”“谁的小制作最精美”等各类奖项,最后评出“劳动小能手”。
三、展示,凸显“每月一事”的教育价值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即就,需要不断强化,而展示就是一种有效的的强化措施。我们把“展示”融合在“阅读、实践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阅读小报、阅读手册是阅读活动的展示;实践中孩子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篇篇灵气的文章、一份份新颖的调查、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是孩子们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展示;班级中的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站、《星星草》校报、校园宣传栏等等,都是“每月一事”展示的平台。
如开展了“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后,五(3)班的孩子举行了“拉起手,和环保同行”主题班会展示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展示了晨诵、午读、阅读手册等照片,朗诵诗歌《只有一个地球》,再请六年级的同学为大家介绍调查报告《园区居民对于绣品下脚料的回收现状》的写作经过和体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少先队员获得了星光激励卡,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参与环保的快乐与自豪。
四、评价,促进“每月一事”的成效显现
学校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坚持开展评选“五星班级”“书香班级”和“优秀学生”等活动。每月评出“五星班级”6个,每学期评出“环保小卫士”“文明守纪好少年”“单项标兵”等个人荣誉100多个,学校在集体晨会中对获得荣誉的学生进行表彰,发给一张学校自行设计的 “星光激励卡”予以鼓励。同时,把学生学期素质报告书中品行表现评价与日常习惯养成评价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多元评价方式能唤醒每一个学生争当好孩子的愿望,开掘了每个孩子的潜能,给他们以充分的个性发展自由,照亮每一个孩子的道德心灵,真正促进学生的道德生命成长。学生们十分珍惜“星光激励卡”,参与“每月一事”的积极性更高了,得到的收获也越来越多。
在做好“每月一事”的过程中,孩子在天天进步,老师也在不断收获。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每月一事”以行动为导向,以一件件“小事”为抓手,深度推进学校的新公民教育行动。学校相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只要用心培养,孩子们就一定会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江苏南通 226112)
责任编辑 余志全
一、阅读,丰富“每月一事”的内容涵养
阅读是学生体验和感悟“每月一事”的主要途径。做好阅读,可以提升“每月一事”的内涵价值,丰富“每月一事”的内容涵养。为此,在制定“每月一事”的活动方案时,学校首先会就主题的确定、活动的策划、实施的有效性和理念的提升等进行讨论,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选择主题阅读的内容,再上传到校园网。然后,每个年级再根据自己年级的特点围绕主题阅读的内容编制各年级阅读手册,低年级可以采用阅读绘本的形式。此外,各班老师还可根据需要向学生推荐美文。
比如,在三月“让我们在春天种植一棵树”的主题活动中,学校推荐给孩子们的阅读内容有:朱自清的《春》《细雨》《小草》,艾青的《绿》,陈伯吹的《春天在这里》,叶圣陶的《风》,李少白的《春姑娘》,葛翠琳的《春天的小河》等。此外还有相关的古诗和寓言等。这些内容读来如风行水上,朗朗上口,同时,又包蕴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十分耐人寻味。丰富的阅读内容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学校还以“晨诵—午读”机制作保障,把“每月一事”的主题阅读和学校的中心活动结合起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同时通过开展“好书推荐会”“读书博览会”“读书沙龙”“我喜欢的名人名言”“书海拾贝”等活动,激励学生快乐读书,共享读书的乐趣。
二、体验,强化“每月一事”的公民意识
“每月一事”以体验活动为抓手,整体规划,有序穿插,强化意识,注重行动。如在“我是环保践行者”的公益实践活动中,到处都有学生的身影,有的在校园里捡拾垃圾,有的在马路上铲除牛皮癣,有的在超市门口发放环保布袋,有的去幼儿园赠送布艺小制作,有的在市场上发放环保宣传单,有的在社区调查水环境……于是,一篇篇佳作、一件件精美的制作、一份份倡议书、一个个让人深思的调查报告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应运而生,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一次次的体验活动中得到强化。
再如在五月“劳动”主题活动中,学校设计了“我当一天家”家庭活动、“劳动最光荣”班会以及“小能手”擂台赛等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各展所能,在班级中登台献艺,如做饭、叠衣服、小制作、折纸、洗衣等。学校再据此评出“谁的家务干得最好”“谁做的饭菜最可口”“谁的小制作最精美”等各类奖项,最后评出“劳动小能手”。
三、展示,凸显“每月一事”的教育价值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即就,需要不断强化,而展示就是一种有效的的强化措施。我们把“展示”融合在“阅读、实践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阅读小报、阅读手册是阅读活动的展示;实践中孩子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篇篇灵气的文章、一份份新颖的调查、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是孩子们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展示;班级中的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站、《星星草》校报、校园宣传栏等等,都是“每月一事”展示的平台。
如开展了“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后,五(3)班的孩子举行了“拉起手,和环保同行”主题班会展示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展示了晨诵、午读、阅读手册等照片,朗诵诗歌《只有一个地球》,再请六年级的同学为大家介绍调查报告《园区居民对于绣品下脚料的回收现状》的写作经过和体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少先队员获得了星光激励卡,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参与环保的快乐与自豪。
四、评价,促进“每月一事”的成效显现
学校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坚持开展评选“五星班级”“书香班级”和“优秀学生”等活动。每月评出“五星班级”6个,每学期评出“环保小卫士”“文明守纪好少年”“单项标兵”等个人荣誉100多个,学校在集体晨会中对获得荣誉的学生进行表彰,发给一张学校自行设计的 “星光激励卡”予以鼓励。同时,把学生学期素质报告书中品行表现评价与日常习惯养成评价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多元评价方式能唤醒每一个学生争当好孩子的愿望,开掘了每个孩子的潜能,给他们以充分的个性发展自由,照亮每一个孩子的道德心灵,真正促进学生的道德生命成长。学生们十分珍惜“星光激励卡”,参与“每月一事”的积极性更高了,得到的收获也越来越多。
在做好“每月一事”的过程中,孩子在天天进步,老师也在不断收获。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每月一事”以行动为导向,以一件件“小事”为抓手,深度推进学校的新公民教育行动。学校相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只要用心培养,孩子们就一定会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江苏南通 226112)
责任编辑 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