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从地理概念上看远离中国周边海域的地区强国,为了给自身扩充军备、拥有航母寻找借口,也将中国海军锁定为潜在对手。
近年来,所谓“中国海上威胁论”在亚太一些国家颇有市场,甚至一些从地理概念上看远离中国周边海域的地区强国,为了给自身扩充军备寻找借口,也将中国海军锁定为潜在对手。众所周知,印度的航母发展一揽子计划,其目标就不仅是称霸印度洋,更力图东进南中国海。与中国相隔千里的澳大利亚也将自己的航母计划打上了所谓遏制“中国威胁”的标签。在澳大利亚一战略研究机构发布的题为《澳大利亚战略优势2030》报告中,宣称中国军力发展对澳大利亚构成需要“遏制”的威胁,澳需要发展非对称反制武力。
印度将拥有5艘航母
受早期尼赫鲁印度洋控制战略的影响,印度海军从一开始就将航空母舰视为其远洋作战能力和海上威慑力量的主要象征。在1957年购进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之后,印度成为了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在之后半个世纪的使用中印度尝到了航母的甜头,目前印度正通过引进与自建双管齐下的方式,为建设一支以3-5艘现代化航母为核心的跨洋舰队而努力。
随着1997年“维克兰特”号的退役,印度海军就只剩下了一支“维拉特”号(原英国“竞技神”号)航母编队。该编队隶属于西部舰队,主要部署在孟买港以应对巴基斯坦海军。“维拉特”号航母编队除“维拉特”号外,还下辖了3艘德里级和3艘拉吉普特级驱逐舰、2艘布拉马普特拉级、3艘戈达瓦里级及3艘塔尔瓦尔级(俄制克里瓦克-IV型)护卫舰,整体作战能力在印度洋仅次于美国海军第5舰队。
但是仅有一支航母编队是根本无法满足印度的战略需求的,而且“维拉特”号日显老态,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海战环境。为了在新航母服役前维持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印度于1999-2001年对“维拉特”号进行了为期2年的现代化改装,使其服役年限延长至2010年之后;2001年5月又耗资8000万美元对其进行了大修,加装了从以色列引进的“巴拉克”舰空导弹系统,使其初步具备了对抗反舰导弹的能力。
在进行现有航母改造的同时,印度海军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适的航母并积极购买引进。经过近6年的跌宕起伏后,印度终于在2003年10月10日同俄罗斯达成一揽子协议,免费获得俄退役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并出资6.75亿美元由俄对其进行改造,同时出资8.23亿美元购买12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和4架米格-29KUB教练机。该航母目前已更名为“维克拉姆蒂亚”号,正在俄罗斯北方机械制造厂内进行改装。
“维克拉姆蒂亚”号的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拆除原有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换装其他国产或进口雷达;拆除舰岛前方的12座SS-N-12“沙箱”反舰导弹发射装置、6座8联SA-N-9“匕首”舰空导弹垂直发射井、2座AK-100单管舰炮等,省出的空间将改建滑跃起飞甲板,设2条跑道;但保留了舰岛左侧的19.2×10.3米升降机(最大举升重量30吨)和后部的18.5×4.7米升降机(最大举升重量20吨);贯通全舰的飞行甲板尾部设3道拦阻索,甲板下的机库尺寸为130×23×6.6米。
但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的改装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来自北方机械制造厂的消息表明,由于原先航母结构强度不适宜对舰体进行上述方案的改造,为了寻求解决途径,俄方将不得不推迟改装工作。
自建航母一值是印度海军的梦想,2004年11月27日,印度终于开始在科钦造船厂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蓝天卫士”号,该舰被印度海军称为防空舰,标准排水量为3.75万吨,造价约6.6亿美元;“蓝天卫士”号已于2005年1-2月间开始铺设龙骨,2012年左右服役,配属于任务区覆盖南中国海的印度东部舰队,目前东部舰队只有2艘驱逐舰和11艘护卫舰。几年内印度还将获得从俄罗斯购买的“维克拉姆蒂亚”号航空母舰。
如何击沉印度航母
不可否认,印度海军近年来远洋作战能力特别是航母舰队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但是从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国际形势、印度自身的工业技术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等诸多方面来看,其航母舰队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印度国防工业体系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印度造船工业从来没有自行设计过排水量20000吨的大型船只。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披露,由于印度钢铁管理局无法供应建造航空母舰所必须的圆头钢条,“蓝天卫士”号总设计师巴德瓦尔少将一度表示航母将会推迟2年服役。直到后来印度从俄罗斯购买到大约1000吨圆头钢条,问题才得以初步解决。而这只是航母建造过程中所遇技术难题的冰山一角。
未来印度航母编队在作战中面临的最致命问题就是防空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印度所有可用的大中型护航舰艇总共才携带576枚舰空导弹,且大多为诸女DSA-N-1和SA-N-4的苏联第一、二代近程舰空导弹,只有部分舰艇装备了少量较新式的SA-N-7中程舰空导弹,也就是说印度航母的护航兵力基本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印度一旦与周边国家交恶,海上作战区域将大都在对手陆基战机作战半径之内,其海上编队的防空形势将非常严峻。
在反舰能力方面,由于印度未来航母排水量有限,且采用滑跃式甲板,因此载机的对面打击能力将大打折扣(名符其实的“防空舰”)。而印度目前所有主力舰艇的反舰导弹总数也只有120枚,虽然不乏“俱乐部”和SS-N-25“天王星”这样的先进型号,但这些导弹的射程都不超过300公里,因此航母编队也就不具备什么远程打击能力。
另外,印度海军现役的驱护舰均未装备反潜导弹,反潜主要依靠反潜鱼雷和深水炸弹,手段单一;再加上印度目前尚无攻击型核潜艇,而现役的常规潜艇由于航速较低(20节左右),因此很难跟上航母编队(近30节)从而不能形成有效水下反潜屏障。
澳洲两艘航母开工
再来看看澳大利亚。2003年11月7日,时任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的希尔对外界宣布,澳大利亚将采购一级大型两栖攻击舰,用于替换即将退役的两艘满载排水量仅8450吨的新港级。经过一年半的全球海选,最终澳大利亚政府选择了有本土企业坦尼克斯防务公司参与设计的方案,西班牙纳凡蒂亚公司和坦尼克斯公司获得了价值110亿美元的3艘防空驱逐舰,及2艘卡洛斯一世级两栖攻击舰作战系统的开发权。时任澳总理的霍华德在堪培拉举行的记者会上称:“它们(5艘新军舰)将大大增强澳洲在需要时调动兵力的能力。尤其是在自己的地区,当然也不会局限于自己的地区。”
2007年10月,霍华德宣布皇家海军2艘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合同已签订,合同期 限为8年,总金额20亿澳元(约合15亿美元)。按照计划,舰体将在西班牙建造,武器装备及电子设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安装,作战系统集成将在阿德莱德进行。该级舰被命名为堪培拉级,首舰“堪培拉”号将于2013年交付使用,2号舰“阿德莱德”号于2015年服役。
堪培拉级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舰艇。堪培拉级的总体设计和它的原型——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类似,采用钢结构单体船型,舰艏设有12-14度滑跃起飞甲板,全贯通的飞行甲板与舰体长度相当,设有6个直升机起落点,可同时搭载6架CH-60或NH-90运输直升机。舰艉设有机库和船坞,机库面积990平方米,可装载10架直升机。同时甲板上有两个升降机,分别布置在上层建筑前部和舰艉处。舰体中部布置上下两层车辆甲板,其中上层的轻型车辆甲板与机库相连,总面积约1410平方米;下层的重型车辆甲板与船坞相连,总面积约1889平方米,主要用于装载主战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
堪培拉级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强大的兵力投送能力和作战灵活性。该级舰额定载员1221-1403人(包括243名船员与978名士兵,至多再加上36名船员和146名士兵)。车库能容纳包括M-1A2主战坦克在内的150辆各型车辆,运载能力大于6500吨。此外,灵活的模块组合和直通甲板设计使得该级舰只要稍做改装就能充当小型航母使用,可搭载25-30架垂直起落舰载机,可能机种包括“海鹞”或F-35B。此外舰艉的坞井长50米、宽15米,可装载4艘中型登陆艇或2艘美制LCAC气垫登陆艇实施超越登陆作战。
澳大利亚也要遏制中国?
以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为核心,澳大利亚海军正实施一项庞大的扩充计划,全力打造具备强大攻防能力、能快速部署的远洋舰队。
除了建造2艘堪培拉级外,从西班牙购买3艘“宙斯盾”驱逐舰是又一项核心计划。除装备更新计划外,澳大利亚海军还重点调整了其部署,其海军已将战略防御重点由东部和南部改到北部和西部。在北部海岸配置了警戒雷达体系,以保证“侦察到澳洲海岸外数千公里的目标”;在北部海区的重要水域和水道布设海底声纳基阵,重点监控外国潜艇的行动。
在以堪培拉级准航母为代表的新型战舰服役后,澳大利亚海军将成为西南太平洋首屈一指的海上强国,其作战范围可以向北扩大到南中国海,向南延伸到南太平洋深处和南极,向西抵至印度洋。
近年来,所谓“中国海上威胁论”在亚太一些国家颇有市场,甚至一些从地理概念上看远离中国周边海域的地区强国,为了给自身扩充军备寻找借口,也将中国海军锁定为潜在对手。众所周知,印度的航母发展一揽子计划,其目标就不仅是称霸印度洋,更力图东进南中国海。与中国相隔千里的澳大利亚也将自己的航母计划打上了所谓遏制“中国威胁”的标签。在澳大利亚一战略研究机构发布的题为《澳大利亚战略优势2030》报告中,宣称中国军力发展对澳大利亚构成需要“遏制”的威胁,澳需要发展非对称反制武力。
印度将拥有5艘航母
受早期尼赫鲁印度洋控制战略的影响,印度海军从一开始就将航空母舰视为其远洋作战能力和海上威慑力量的主要象征。在1957年购进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之后,印度成为了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在之后半个世纪的使用中印度尝到了航母的甜头,目前印度正通过引进与自建双管齐下的方式,为建设一支以3-5艘现代化航母为核心的跨洋舰队而努力。
随着1997年“维克兰特”号的退役,印度海军就只剩下了一支“维拉特”号(原英国“竞技神”号)航母编队。该编队隶属于西部舰队,主要部署在孟买港以应对巴基斯坦海军。“维拉特”号航母编队除“维拉特”号外,还下辖了3艘德里级和3艘拉吉普特级驱逐舰、2艘布拉马普特拉级、3艘戈达瓦里级及3艘塔尔瓦尔级(俄制克里瓦克-IV型)护卫舰,整体作战能力在印度洋仅次于美国海军第5舰队。
但是仅有一支航母编队是根本无法满足印度的战略需求的,而且“维拉特”号日显老态,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海战环境。为了在新航母服役前维持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印度于1999-2001年对“维拉特”号进行了为期2年的现代化改装,使其服役年限延长至2010年之后;2001年5月又耗资8000万美元对其进行了大修,加装了从以色列引进的“巴拉克”舰空导弹系统,使其初步具备了对抗反舰导弹的能力。
在进行现有航母改造的同时,印度海军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适的航母并积极购买引进。经过近6年的跌宕起伏后,印度终于在2003年10月10日同俄罗斯达成一揽子协议,免费获得俄退役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并出资6.75亿美元由俄对其进行改造,同时出资8.23亿美元购买12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和4架米格-29KUB教练机。该航母目前已更名为“维克拉姆蒂亚”号,正在俄罗斯北方机械制造厂内进行改装。
“维克拉姆蒂亚”号的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拆除原有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换装其他国产或进口雷达;拆除舰岛前方的12座SS-N-12“沙箱”反舰导弹发射装置、6座8联SA-N-9“匕首”舰空导弹垂直发射井、2座AK-100单管舰炮等,省出的空间将改建滑跃起飞甲板,设2条跑道;但保留了舰岛左侧的19.2×10.3米升降机(最大举升重量30吨)和后部的18.5×4.7米升降机(最大举升重量20吨);贯通全舰的飞行甲板尾部设3道拦阻索,甲板下的机库尺寸为130×23×6.6米。
但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的改装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来自北方机械制造厂的消息表明,由于原先航母结构强度不适宜对舰体进行上述方案的改造,为了寻求解决途径,俄方将不得不推迟改装工作。
自建航母一值是印度海军的梦想,2004年11月27日,印度终于开始在科钦造船厂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蓝天卫士”号,该舰被印度海军称为防空舰,标准排水量为3.75万吨,造价约6.6亿美元;“蓝天卫士”号已于2005年1-2月间开始铺设龙骨,2012年左右服役,配属于任务区覆盖南中国海的印度东部舰队,目前东部舰队只有2艘驱逐舰和11艘护卫舰。几年内印度还将获得从俄罗斯购买的“维克拉姆蒂亚”号航空母舰。
如何击沉印度航母
不可否认,印度海军近年来远洋作战能力特别是航母舰队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但是从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国际形势、印度自身的工业技术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等诸多方面来看,其航母舰队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印度国防工业体系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印度造船工业从来没有自行设计过排水量20000吨的大型船只。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披露,由于印度钢铁管理局无法供应建造航空母舰所必须的圆头钢条,“蓝天卫士”号总设计师巴德瓦尔少将一度表示航母将会推迟2年服役。直到后来印度从俄罗斯购买到大约1000吨圆头钢条,问题才得以初步解决。而这只是航母建造过程中所遇技术难题的冰山一角。
未来印度航母编队在作战中面临的最致命问题就是防空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印度所有可用的大中型护航舰艇总共才携带576枚舰空导弹,且大多为诸女DSA-N-1和SA-N-4的苏联第一、二代近程舰空导弹,只有部分舰艇装备了少量较新式的SA-N-7中程舰空导弹,也就是说印度航母的护航兵力基本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印度一旦与周边国家交恶,海上作战区域将大都在对手陆基战机作战半径之内,其海上编队的防空形势将非常严峻。
在反舰能力方面,由于印度未来航母排水量有限,且采用滑跃式甲板,因此载机的对面打击能力将大打折扣(名符其实的“防空舰”)。而印度目前所有主力舰艇的反舰导弹总数也只有120枚,虽然不乏“俱乐部”和SS-N-25“天王星”这样的先进型号,但这些导弹的射程都不超过300公里,因此航母编队也就不具备什么远程打击能力。
另外,印度海军现役的驱护舰均未装备反潜导弹,反潜主要依靠反潜鱼雷和深水炸弹,手段单一;再加上印度目前尚无攻击型核潜艇,而现役的常规潜艇由于航速较低(20节左右),因此很难跟上航母编队(近30节)从而不能形成有效水下反潜屏障。
澳洲两艘航母开工
再来看看澳大利亚。2003年11月7日,时任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的希尔对外界宣布,澳大利亚将采购一级大型两栖攻击舰,用于替换即将退役的两艘满载排水量仅8450吨的新港级。经过一年半的全球海选,最终澳大利亚政府选择了有本土企业坦尼克斯防务公司参与设计的方案,西班牙纳凡蒂亚公司和坦尼克斯公司获得了价值110亿美元的3艘防空驱逐舰,及2艘卡洛斯一世级两栖攻击舰作战系统的开发权。时任澳总理的霍华德在堪培拉举行的记者会上称:“它们(5艘新军舰)将大大增强澳洲在需要时调动兵力的能力。尤其是在自己的地区,当然也不会局限于自己的地区。”
2007年10月,霍华德宣布皇家海军2艘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合同已签订,合同期 限为8年,总金额20亿澳元(约合15亿美元)。按照计划,舰体将在西班牙建造,武器装备及电子设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安装,作战系统集成将在阿德莱德进行。该级舰被命名为堪培拉级,首舰“堪培拉”号将于2013年交付使用,2号舰“阿德莱德”号于2015年服役。
堪培拉级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舰艇。堪培拉级的总体设计和它的原型——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类似,采用钢结构单体船型,舰艏设有12-14度滑跃起飞甲板,全贯通的飞行甲板与舰体长度相当,设有6个直升机起落点,可同时搭载6架CH-60或NH-90运输直升机。舰艉设有机库和船坞,机库面积990平方米,可装载10架直升机。同时甲板上有两个升降机,分别布置在上层建筑前部和舰艉处。舰体中部布置上下两层车辆甲板,其中上层的轻型车辆甲板与机库相连,总面积约1410平方米;下层的重型车辆甲板与船坞相连,总面积约1889平方米,主要用于装载主战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
堪培拉级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强大的兵力投送能力和作战灵活性。该级舰额定载员1221-1403人(包括243名船员与978名士兵,至多再加上36名船员和146名士兵)。车库能容纳包括M-1A2主战坦克在内的150辆各型车辆,运载能力大于6500吨。此外,灵活的模块组合和直通甲板设计使得该级舰只要稍做改装就能充当小型航母使用,可搭载25-30架垂直起落舰载机,可能机种包括“海鹞”或F-35B。此外舰艉的坞井长50米、宽15米,可装载4艘中型登陆艇或2艘美制LCAC气垫登陆艇实施超越登陆作战。
澳大利亚也要遏制中国?
以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为核心,澳大利亚海军正实施一项庞大的扩充计划,全力打造具备强大攻防能力、能快速部署的远洋舰队。
除了建造2艘堪培拉级外,从西班牙购买3艘“宙斯盾”驱逐舰是又一项核心计划。除装备更新计划外,澳大利亚海军还重点调整了其部署,其海军已将战略防御重点由东部和南部改到北部和西部。在北部海岸配置了警戒雷达体系,以保证“侦察到澳洲海岸外数千公里的目标”;在北部海区的重要水域和水道布设海底声纳基阵,重点监控外国潜艇的行动。
在以堪培拉级准航母为代表的新型战舰服役后,澳大利亚海军将成为西南太平洋首屈一指的海上强国,其作战范围可以向北扩大到南中国海,向南延伸到南太平洋深处和南极,向西抵至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