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不断进步,在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不断改进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与时俱进。本文主要是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的创新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和引導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有崇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有了不同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要顺势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工作使命。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如同伯乐,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前途。习近平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如同大学生理想之帆的大学生优秀舵手,带领大学生驶向成功之岸。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培养和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教师队伍,引导他们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用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引导大学生。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把核心价值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在理论课堂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以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为关键
1.聚焦学生,做好主体教育
第一,教育学生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建立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难以改变,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是历经曲折。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在艰难中崛起,中国模式让以往的“美国模式”、“西方模式”成为过去式,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我们要自信地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
第二,教育学生正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认识中国发展和国际的差异,把握历史必然趋势。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日益聚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与实践,而我们只有在比较和会通中才能形成自身特色。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教育重点,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人类各种文明形态的教育,引领他们在国际比较中认识到中国优势。
第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必须主动承担起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良好作风的养成是青年承担党和人民富裕的伟大责任的内在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作风教育,引导他们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加强自律,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以把握“三个规律”为重点
(1)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资源。
第一,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党委要做好带头抓教学改革的工作,改革“单枪匹马式”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师只一本教材、只用一个课件,高校要善用“团队组合式”的教学模式即多名教师进行专题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剖析,激起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他课程教学有益补充作用。积极探索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主渠道功能,又能使其他相关课程与主渠道相向而行,真正地实现教学全过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入。
(2)着眼于教书育人规律,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功能。
第一,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牢牢抓紧人生价值观的“阀门”,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育德行。引导学生在加强自身的理论功底的同时,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第二,加强人文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教化,还要注重人文关怀,由内而外地进行灌输教育。立足当前大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高校党委要经常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课程,发挥其打动人心、震撼心灵、洗涤思想、培养品德的特殊作用,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3)落脚于学生成长规律,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动力。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要特别注重分析、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在管理方面,高校要加强党支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工作纳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另外,高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古往今来,成人成才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的成长过程就如同“蝴蝶”破茧的过程。高校党委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思想,倾听学生意见,回应学生期盼,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开展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升华个人的思想观念,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高校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与时俱进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一)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要体现时代性,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塑造源源不断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到课程进展。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师除了运用主渠道教育,还可以开展积极向上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纪律法制教育,不仅传授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热情,将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中,获得多重效果。
教师的自身形象决定了教书育人能否取得实效,能否真正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体现学高为师的教学风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威信来自于教师本身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井然有序的教学流程,不仅体现了教师较强的组织能力而且得到了学生的钦佩和信服,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其次,要真诚地爱学生。因为有爱,才有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互动,才能掌握到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如果没有爱,即使教师具备高智慧,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自身的才华也不能自由发展。
(二)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育人目标的新途径,把课堂和实践这两个平台联系在一起,不仅达到了教书的目的,而且完成了育人的目标。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体现时代性,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树立实践育人的新思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社会问题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实践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中,体会社会的多变,只有先了解了社会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人类的进步增添新元素。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主要是围绕志愿服务来进行的,例如“三下乡”、“扶贫支教”、“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募捐资助活动”、“校内服务”、“大型赛事活动”等。一切的进步和成长都源于实践。在这些公益实践中,大学生塑造了自身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品质,提高了自身的思考能力,磨练了自己的毅力,荡涤了自己的心灵。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的唯一来源。
(三)管理育人
高校犹如一个人才加工厂,培养各个行业的高质量人才。因此高校的中心任务自然就是造就和输送大批合格人才。所谓管理育人,就是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同时完成管理和育人两项工作。首先,高度的责任感、高水平的專业能力、高起点的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条件。其次,管理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工作者的育人目标和方法应依据总的育人政策和原则,各种行为和措施也应该是因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而定,做到科学管理。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运用外来有效资源进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育人过程。对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变化规律、思维脉搏和行为走向的准确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调查研究这一环节是每位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利用好各种机遇,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有导向性地教育引导学生。学生在配合管理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自控能力。
(四)服务育人
高校的服务育人主要是后勤服务工作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间接地受到了正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利用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直接和间接地达到育人目的。一方面,高校的后勤服务直接面向学生,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做到“在服务中育人”,另一方面,后勤服务工作可以为学校某项具体工作服务,也可以为学校其他教职工服务,间接地达到育人效果,也就是“为育人而服务”。因此,高校服务育人的对象必然是大学生。服务育人产生影响也必须是正面的,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符合大学生成材成长的内在需要。
(五)文化育人
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如同催化剂,对大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意识以及行为表现的形成起着催促作用。文化教育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阐释。一是在物质文化方面,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激发大学生的拼搏精神。二是精神文化方面,良好的校园风气和人际关系可以润物细无声般将学校精神逐渐渗透到大学生内心,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制度文化方面,高校的特色制度不仅有利于彰显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而且是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教育,2017,(01).
[2]冯刚.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3]练玉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施行[N]. 光明日报,2006-08-01(002).
[4]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孟佳(1995.0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欣媛(1995.01-),女,汉族,籍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和引導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有崇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有了不同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要顺势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工作使命。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如同伯乐,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前途。习近平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如同大学生理想之帆的大学生优秀舵手,带领大学生驶向成功之岸。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培养和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教师队伍,引导他们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用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引导大学生。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把核心价值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在理论课堂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以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为关键
1.聚焦学生,做好主体教育
第一,教育学生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建立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难以改变,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是历经曲折。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在艰难中崛起,中国模式让以往的“美国模式”、“西方模式”成为过去式,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我们要自信地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
第二,教育学生正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认识中国发展和国际的差异,把握历史必然趋势。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日益聚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与实践,而我们只有在比较和会通中才能形成自身特色。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教育重点,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人类各种文明形态的教育,引领他们在国际比较中认识到中国优势。
第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必须主动承担起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良好作风的养成是青年承担党和人民富裕的伟大责任的内在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作风教育,引导他们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加强自律,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以把握“三个规律”为重点
(1)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资源。
第一,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党委要做好带头抓教学改革的工作,改革“单枪匹马式”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师只一本教材、只用一个课件,高校要善用“团队组合式”的教学模式即多名教师进行专题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剖析,激起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他课程教学有益补充作用。积极探索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主渠道功能,又能使其他相关课程与主渠道相向而行,真正地实现教学全过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入。
(2)着眼于教书育人规律,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功能。
第一,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牢牢抓紧人生价值观的“阀门”,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育德行。引导学生在加强自身的理论功底的同时,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第二,加强人文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教化,还要注重人文关怀,由内而外地进行灌输教育。立足当前大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高校党委要经常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课程,发挥其打动人心、震撼心灵、洗涤思想、培养品德的特殊作用,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3)落脚于学生成长规律,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动力。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要特别注重分析、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在管理方面,高校要加强党支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工作纳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另外,高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古往今来,成人成才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的成长过程就如同“蝴蝶”破茧的过程。高校党委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思想,倾听学生意见,回应学生期盼,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开展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升华个人的思想观念,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高校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与时俱进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一)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要体现时代性,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塑造源源不断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到课程进展。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师除了运用主渠道教育,还可以开展积极向上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纪律法制教育,不仅传授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热情,将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中,获得多重效果。
教师的自身形象决定了教书育人能否取得实效,能否真正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体现学高为师的教学风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威信来自于教师本身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井然有序的教学流程,不仅体现了教师较强的组织能力而且得到了学生的钦佩和信服,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其次,要真诚地爱学生。因为有爱,才有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互动,才能掌握到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如果没有爱,即使教师具备高智慧,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自身的才华也不能自由发展。
(二)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育人目标的新途径,把课堂和实践这两个平台联系在一起,不仅达到了教书的目的,而且完成了育人的目标。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体现时代性,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树立实践育人的新思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社会问题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实践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中,体会社会的多变,只有先了解了社会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人类的进步增添新元素。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主要是围绕志愿服务来进行的,例如“三下乡”、“扶贫支教”、“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募捐资助活动”、“校内服务”、“大型赛事活动”等。一切的进步和成长都源于实践。在这些公益实践中,大学生塑造了自身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品质,提高了自身的思考能力,磨练了自己的毅力,荡涤了自己的心灵。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的唯一来源。
(三)管理育人
高校犹如一个人才加工厂,培养各个行业的高质量人才。因此高校的中心任务自然就是造就和输送大批合格人才。所谓管理育人,就是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同时完成管理和育人两项工作。首先,高度的责任感、高水平的專业能力、高起点的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条件。其次,管理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工作者的育人目标和方法应依据总的育人政策和原则,各种行为和措施也应该是因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而定,做到科学管理。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运用外来有效资源进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育人过程。对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变化规律、思维脉搏和行为走向的准确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调查研究这一环节是每位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利用好各种机遇,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有导向性地教育引导学生。学生在配合管理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自控能力。
(四)服务育人
高校的服务育人主要是后勤服务工作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间接地受到了正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利用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直接和间接地达到育人目的。一方面,高校的后勤服务直接面向学生,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做到“在服务中育人”,另一方面,后勤服务工作可以为学校某项具体工作服务,也可以为学校其他教职工服务,间接地达到育人效果,也就是“为育人而服务”。因此,高校服务育人的对象必然是大学生。服务育人产生影响也必须是正面的,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符合大学生成材成长的内在需要。
(五)文化育人
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如同催化剂,对大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意识以及行为表现的形成起着催促作用。文化教育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阐释。一是在物质文化方面,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激发大学生的拼搏精神。二是精神文化方面,良好的校园风气和人际关系可以润物细无声般将学校精神逐渐渗透到大学生内心,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制度文化方面,高校的特色制度不仅有利于彰显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而且是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教育,2017,(01).
[2]冯刚.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3]练玉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施行[N]. 光明日报,2006-08-01(002).
[4]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孟佳(1995.0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欣媛(1995.01-),女,汉族,籍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