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来源 :中国流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007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可建立考虑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并将其用于测算2000-2013年全国、八大综合经济区、31个省区市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考虑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综合系统的效率值。测算结果显示,超效率DEA模型比传统DEA模型更切合实际,自2000年以来,全国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将制造业作为物流业投入要素的物流业子系统的超效率值均有所提升。同时比较发现,以物流业作为产出指标有效率的地区个数明显多于以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有效率地区的个数,说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大于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水平的提升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未来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运作效率的提升仍然需要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业对制造业发展的贡献度。
  关键词:超效率DEA;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
  一、引言
  制造业与物流业在联动发展中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合系统,这一联动发展系统包含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子系统三大模块(参见图1)。因此,探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果,首先要分析的是各子系统内部的综合运作效率,其次是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综合运作效率。本文拟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分别分析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的效率值,在此基础上考虑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对方的投入要素时,分析整个系统效率值的变化,进而判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效率变动情况。
  二、理论分析
  传统DEA模型在评价过程中只能区分出有效率和无效率的决策单元,对于多个决策单元同为有效率时无法比较和排序,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uper Emciency DEA,SE-DEA)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其基本评价思想是:评价过程不会改变在CCR中相对无效决策单元在超效率DEA模型中的有效性,即其最终效率值与传统DEA模型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同。但就有效决策单元而言,在其效率值不变的前提下,投入按照比例增加,将投入增加的比例记为超效率评价值。因此生产前沿面后移,故其测算的效率值要大于利用传统DEA模型测定的效率值。
  目前该方法已经在区域创新、能源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一)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的效率评价
  1.指标体系构建
  遵循样本数据的可比性、可得性以及科学性原则,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构建了制造业子系统和物流业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选取了2000-2013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
  2.制造业子系统的效率值分析
  首先在CCR模型基础上,建立投入导向的超效率模型,基于DEA-Frontier软件计算超效率值,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超效率DEA模型下,全国制造业综合效率指数从2000年的0.970提高为2013年的1.005,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年均值水平为0.968,2013年达到期间最高水平1.005,说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综合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分综合经济区来看,我国制造业综合效率值呈现为东北部综合经济区(1.267)>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230)>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139)>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119)>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0.960)>大西北综合经济区(0.804)>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0.742)>大西南综合经济区(0.736)。其中,东北部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效率均值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份来看,制造业综合效率均值最高的地区是黑龙江,年均值为2.044,其次为广东,年均值为1.749。年均值高于1的省区市还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内蒙古和新疆,除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他地区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制造业综合效率值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西藏、贵州、甘肃等地,其中西藏最低,年均值为0.526。
  从DEA有效性个数来看(参见表3),全国制造业DEA有效性个数在波动中上升,2000年为8个地区,2013年为13个地区,2010年和2011年达到期间最高值15个地区。DEA有效性个数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45个)、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28个)、黄河中游经济区(25个)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21个),而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均为DEA非有效性地区,未来改进的空间很大。
  3.物流业子系统的效率值分析
  首先在CCR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投入导向的物流业子系统的超效率DEA模型,其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超效率DEA模型中,全国物流业综合效率指数从2000年的0.988提高到2013年的1.073,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年均值为0.974,2013年达到期间最高水平1.073,2002年为期间最低水平0.944。分综合经济区来看,我国物流业综合效率值呈现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917)>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356)>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021)>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0.968)>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0.890)>东北部综合经济区(0.775)>大西南综合经济区(0.672)>大西北综合经济区(0.570)。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效率均值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份看,上海市各年份的物流业综合效率值均为最高,从2000年的3.670在波动中逐步提升为2013年的5.757,年均值为3.324,始终高于其他省区市的效率值;其次为天津市,年均值为2.056。均值水平高于1的地区还包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西、安徽等8个地区,表明这些地区为DEA投入有效区,其中,除了安徽和山西外,均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业综合效率值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青海、西藏、新疆、云南等,其中青海最低,年均值为0.417。   从DEA有效性个数来看(参见表5),全国物流业DEA有效性个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2000年为9个地区,2013年为10个地区,而2008年为期间最低水平,仅3个地区。从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物流业DEA有效性个数(39个)>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35个)>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5个)>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14个)>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9个)>东北综合经济区(6个)>大西北综合经济区(5个)。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均为DEA非有效区,未来改善的空间很大。
  (二)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效率值分析
  1.指标体系构建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意味着双方互为投入要素,从而对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在表2的基础上,考虑了双方对彼此的影响后,构建了如表6所示的指标体系。
  2.制造业作为物流业投人要素的物流业系统的超效率值
  首先在CCR模型基础上,建立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其结果如表7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全国物流业系统的超效率值从2000年的1.221提升到2013年的1.299,年均值为1.255,2004年的1.342为期间最高值。从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856)>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504)>大西北综合经济区(1.455)>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297)>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1.168)>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1.07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0.906)>东北综合经济区(0.878)。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以及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超效率DEA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外,其他三大经济区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从各省份来看,在考虑了制造业作为投入项的情况下,上海市各年份的物流业超效率DEA值均为最高,从2000年的3.670在波动中逐步提升为2013年的5.757,年均值为3.324,始终高于其他省区市的效率值;其次为天津市,年均值为2.197。均值水平高于1的省区市还包括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西藏、甘肃等。
  从DEA有效性个数来看(参见表8),全国物流业DEA有效性个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2000年为14个地区,2013年为15个地区,2004年和2006年达到期间最高值18个地区,而2012年为期间最低值13个地区。从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物流业DEA有效性个数(55个)>大西北综合经济区(36个)>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29个)>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各为27个)>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23个)>大西南综合经济区(15个)>东北综合经济区(8个)。
  2.考虑物流业作为制造业投入要素的制造业系统的超效率值
  首先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投入导向的制造业系统超效率模型,其结果如表9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全国制造业系统的超效率值略有下降。从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940)>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349)>东北综合经济区(1.303)>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079)>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0.995)>大西北综合经济区(0.828)>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0.788)>大西南综合经济区(0.765)。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份看,在考虑物流业作为投入项的制造业超效率值中,上海市最高,年均效率值为3.211,各年份的效率值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均是最高的。均值水平高于1的省区市还包括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南、内蒙古以及新疆等。从中可以看出,除了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和新疆外,有效率的地区几乎都集中于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以及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从DEA有效性个数来看(参见表10),全国制造业DEA有效性个数在波动中逐步上升,2000年为11个地区,2013年为16个地区,2010年达到历史的最高值17个地区。从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制造业DEA有效性个数(52个)>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42个)>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25个)>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24个)>大西北综合经济区(19个)>东北综合经济区(18个)>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2个)>大西南综合经济区(1个)。
  四、结论及建议
  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比较表3和表10可以看出,在考虑了物流业作为投入要素时,整个制造业系统的DEA有效性个数(183个)高于不考虑物流业作为投入要素时制造业子系统的DEA有效性个数(149个)。比较表5和表8可知,在考虑了制造业作为投入要素時,整个物流业系统的DEA有效性个数(220个)大于不考虑制造业作为投入要素时物流业子系统的DEA有效性个数(123个)。这充分说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影响是相互的,这种相互影响使系统总体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第二,比较表8和表10可以看出,考虑制造业作为投入要素、物流业作为产出的有效率地区个数(220个)明显多于以物流业作为投入要素、制造业为产出的有效率地区个数(183个),说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强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物流业对制造业效率水平的积极影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中如何降低物流业发展的成本至关重要。
  第三,如果将表2和表4的最后一列均值水平综合考虑并绘制坐标图,其中横坐标表示制造业子系统的超效率值,纵坐标表示物流业子系统的超效率值,将31个省区市的分布情况标记在同一坐标图中,并以1为分界点,将其分为四个象限,可以发现:位于右上象限的地区包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广东6个地区,这些区域均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区域,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较为成熟,整体运作效率较高;位于右下象限的地区包括黑龙江、北京、内蒙古、新疆4个地区,说明这4个地区制造业系统效率值较高,而物流业系统效率值较低,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物流业子系统的运作效率值;位于左上象限的地区包括浙江、福建、山西、安徽4个地区,说明这4个地区制造业系统效率值较低,但物流业系统效率值较高;位于左下象限的地区最多,包括辽宁、吉林、海南、陕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17个地区,除了海南为东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总体经济情况相对落后,说明这些区域不论是制造业还是物流业子系统的效率值,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如果将表7和表9最后一列的数据综合考虑并绘制坐标图,其中,横坐标表示以物流业为投入要素的制造业系统超效率值,纵坐标表示以制造业为投入要素的物流业系统超效率值,并以1为分界点,将其分为四个象限,可以发现:位于右上象限的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8个地区,说明这些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产出时的超效率值均比较高;位于右下象限的地区包括广东、黑龙江、河南、新疆等4个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物流业为投入、制造业为产出的效率值有效,而制造业为投入、物流业为产出的效率值无效;位于左上象限的地区包括福建、辽宁、广西、海南、贵州、湖南、甘肃、江西、宁夏、安徽、山西和西藏等12个地区,说明这些地区制造业为投入、物流业为产出的效率值有效,而物流业为投入,制造业为产出的效率值无效;位于左下象限的地区包括吉林、青海、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和湖北等7个地区,这些地区制造业为投入、物流业为产出与制造业为产出、物流业为投入的效率值均无效。从中可以看出,在考虑了制造业与物流业作为投入要素对彼此产出的影响时,大部分地区的超效率值均有所提升,但各个地区提升的幅度不一。
  同时,在两个坐标图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左下象限区域,位于右上象限区域的地区较少,再一次说明了物流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活动是多主体参与、多阶段、多投入、多产出的一个复杂过程,创新价值链分为技术产出、产品产出、效益产出三个环节。运用改进的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全国31个区域(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及河北省29个制造行业各环节的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河北省处于全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第二梯队,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在技术产出环节的创新效率较低,效益产出环节中有两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产品产出环节创新效率较高
期刊
摘要:在零售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作为其上游供应商的快速消费品行业正经历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发展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成为快消品供应商战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161家快消品生产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客户参与在客户评价与供需双方合作绩效的关系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决定客户参与的评价因素除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物流能力外,人际“关系”对客户参与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而价格对客户参与及合作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产品或
期刊
摘要:资产价格波动是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稳定不仅仅指银行信贷或汇率波动的稳定性,而是一个多维度的、能够全面衡量银行、证券、外汇以及宏观经济状况等金融相关变量稳定性的指标体系。本文在构建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销售价格和股票价格等资产价格显著影响金融稳定,且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是引发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为此,政策
期刊
摘要:创新性产品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利益,却往往面临更高的失败风险。企业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产品效价不一致情况下的评价策略,才能选取适当的营销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评价并提升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建设进入良性循环。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在新产品与品牌效价不一致时进行信息加工、形成产品评价的异同机理发现,在低涉入度条件下,受不同自我建构个体精细加工差异的影响,独立我完全依
期刊
摘要:道路货运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服务业,道路货运价格指数与成本监测是强化市场监管、转变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当前,受历史及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道路货运市场存在供求失衡、恶性竞争、价格扭曲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而开展道路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工作,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评价指标体系,适时发布平均合理成本和价格指数,有助于引导市场主体科学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动市场主体从依靠低价格竞争
期刊
摘要:随着平台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平台化趋势的日益凸显,平台模式架构的表征成为商业模式研究的基本内容,成为平台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以在线旅游平台标杆企业为样本,利用扎根分析法,对商业模式架构进行实证研究并构建一般化平台模式架构模型。研究发现,对传统商业模式价值逻辑规则的颠覆,是平台企业迅速崛起的重要前提;平台企业在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价值传递乃至价值分配的掌控,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交商务市场井喷,社交化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新趋势,社交商务模式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主流模式。探究社交商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亲密度和熟悉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社交商务亲密度、熟悉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购买意愿;信任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在亲密度和熟悉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中起中介效用,而亲密度和熟悉度有助于消费者对社交商务产生信任;文化差异可以调节信任在亲密
期刊
摘要:批发市场在我国果蔬流通渠道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批发市场的冷链流通率低、断链现象普遍。本文选取河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两家果蔬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市场商户冷链应用的若干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商户的冷链应用水平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批发市场冷链设施的便利性以及果蔬果后保鲜预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商户交易关系稳定性的关联度不大,与商户经营年数、经营专业化程度负相关
期刊
摘要:零售业正在从价格型消费向价值类消费、体验式消费、个性化消费转变,新消费时代需要新零售模式。新零售实践和理论正在摸索之中,各种创新都值得期待,百联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是一次重要而有益的探索。综合现有各种描述,“新零售”即线上线下和物流的紧密结合(“线上+线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目标是面向线上线下全客群提供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
期刊
摘要:零售企业的赢利模式包括前台毛利模式、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企业税负对三种赢利模式偏好有不同的影响。根据零售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和模型分析认为,后台毛利模式比前台毛利模式更具有避税效应,前台毛利模式的避税效应大于资本经营模式,这说明在面临高税负时零售企业具有强烈寻求后台毛利模式的倾向。零售企业应加强税负管理,避免过度依赖后台毛利模式,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创新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回归商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