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
  关键词:历史 审美 创新 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入手。
  教育学认为,无论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审美教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的因素。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而其中更不泛富有创新精神的审美因素,这些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必然会充分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万里长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从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的雅典卫城;……这些都是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美的创造的历程。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
  3、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滩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创造必然会遇到挫折和阻挠,有时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挑剔,这就需要创新者的勇气和胆魄,需要创新者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意志。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鲜明的、具体的美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创新勇气,坚定学生创新信念,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极大益处。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青年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顺应时代,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实际出发,寻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途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一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学案的编写原则、基本环节、使用操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学案”教学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案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在
期刊
摘要: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应是: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时或学生意见难以达成共识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学生个体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只有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关键词:语文 合作 时机 学习    许多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顺应课改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以及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惑,难以取得实效
期刊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学生知识和经验尚不丰富,智力发展水平不高,不能独立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科学的诱导,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诱思探究”教学对协调这些关系,使其和谐发展显示出特殊的优势。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形成的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是“变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要吸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外教材的优点,在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上多下功夫。这种编写方式有利于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本文仅就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遗传学部分的编写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课程理念 教材特点 生物    教材是沟通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是学生建构知识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英语教学实践遇到的主要问题就就词汇量增加。众所周知,词汇量与阅读理解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根本无法提高,而不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所学的词汇也无法熟练巩固,并会很快遗忘。只有掌握了这些词汇量,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做到高中毕业时一门外语基本过关。所以自然而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词汇教学这一课题就呈现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是个大问题,一定要认真研究。所以,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语文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要提高语文素质,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开拓学生的思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春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当阳光一次又一次普照在我们生活的这方热土上时,新课程早已如雨后春笋,走进校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作为新一代的“师者”,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大迈步跨入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知识的海洋里扬波击水,用务实去解答未知,用创新去开拓荒原。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
期刊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时间变多了,但学生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为什么要操作,要彻底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本文对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探究学习
期刊
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相信,不读书不积累的学生学不好语文。但是,如何让学生读书积累?很多人的答案是: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要说,兴趣是学生最初投入的诱因,如果没有“习惯”这位严师,学生绝不可能将读书积累进行到底。  一、现状思考和经验模式  目前,基础教育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投入学习。但是,自主学习要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计划,管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