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线索品语言把握情感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查要点
  在近十年(2008—2017年)的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篇目中,叙事散文就占了四篇(2008年《歪儿》、2009年《寻石记》、2012年《淡淡的深情》、2017年《细水长流》)。考查要点分布情况如下:
  阅读策略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较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寻找线索。阅读叙事性散文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文章的行文线索,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
  2.把握情感。叙事散文通过写人记事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因此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是理解文本的关键。
  3.品味语言。叙事散文语言优美凝练,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在阅读时要注意细心体会揣摩,读出文字下面的深意。
  解题指津
  题型一:寻找线索,梳理情感
  解题思路:
  1.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作者组织材料时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空间;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无形的思想情感。
  2.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有明显的标志。
  3.方法:(1)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2)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3)注意抒情议论句,有些抒情议论句往往体现了文章的感情线索。
  举例分析:
  (2012·广东《淡淡的深情》)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连在一起?
  思维点拨:此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理解。在文学作品中,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也极有可能是文章的线索。在文本中,题目是“淡淡的深情”,文中也反复出现母亲对儿子“淡淡”的言行举止,所以本文以母亲对儿子“淡淡的深情”为线索。
  答案示例:以母亲对儿子“淡淡的深情”为线索。
  题型二:理解文章的主旨(文意、情感)
  解题思路:
  1.整体感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
  2.理清行文思路。叙事散文的主旨往往蕴含在所叙的事物中、所写的人物身上。所以要抓住记叙的基本内容,探明叙事、写人的目的,理清行文思路,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3.抓关键句,探明情感倾向。首先是文中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标题、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文章主旨之门的钥匙。
  举例分析:
  (2009·广东《寻石记》)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维点拨:(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2)理清行文思路:我们玩腻了“抓白军”的游戏——砸家里的石头玩——被母亲责骂,出去找石头——别人告诉“我”,河里、山上的石头都动不得——“我”回家,立志要做山上、水底的石头。(3)抓关键句。“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为什么要做山上、水底的石头?因为它们能“听风雨”“亲吻鱼”,暗示“我”要做一个不怕风雨、有所追求的人。
  答案示例:“我”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找石头过程中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小的心灵立下雄心壮志,希望自己以后做一个不怕风雨、有所追求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题型三:品析词语,赏析句子
  解题思路:
  1.品析词语:(1)分析词语的基本义。(2)从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修辞等角度,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在句中的特殊含义。(3)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2.赏析句子:(1)从关键词的角度。先找出句子中的能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语;然后分别解释它们在句中的含义;最后把这几个词语综合起来加以赏析。(2)从修辞的角度。先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赏析修辞手法在句中的效果。(3)从句式的角度。先判断使用了什么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式的作用;最后赏析表达效果。(4)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这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举例分析:
  1.(2017·广东)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思维点拨:这两个加点词虽然基本意思相近,但它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就必须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可用“基本词义 文中特殊含义 赏析效果”来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1)“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2.(2012·广东《淡淡的深情》)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维点拨:此题既考查从比喻修辭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又考查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可用“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人物的)……感情。”格式答题,同时要从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表达作用回答第二问。
  答案示例:“平静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行为,“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恰切地表达出母亲的淡淡的深情。既收束了全文,又照应了文题。   题型四:句段作用
  解题思路:
  1.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2.从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入手。(1)开头段。内容上:①开门见山,开篇点题;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等。结构上: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总领全文;③做铺垫等。(2)中间段。内容上:点明事件的意义等。结构上:①承上启下;②做铺垫,埋下伏笔等。(3)结尾段。内容上:①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结构上:①照应题目,首尾呼应。
  3.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举例分析:
  (2008·广东《歪儿》)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思维点拨:第④段是文章的中间段,因此可以从分析文章中间段的作用入手,内容上,第④段不仅写“我” 的迅猛威风,同时还写歪儿被“我”和伙伴们欺负的无奈,两者对比明显。结构上,一强一弱的对比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答案示例: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此外,手法作用(对比、伏笔)、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人物评价等考点出现的频率也较高。不管考查哪个考点,关键是要理清文本线索,品味语言,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实战演练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我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披着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鸣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被人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橘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在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声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一次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回。
  ⑥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还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
  ⑦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伫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暗淡无光。不过此刻的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飞着,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伤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⑧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1.完成下表,将绣眼的变化和“我”的情感补充完整。(4分)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在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動。(2分)
  (2)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2分)
  3.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这句话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见本期第3版)
其他文献
(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去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
宋人《谈苑》记载:五代时,官居工部尚书的杨玢,自前蜀归后唐,其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写好状纸找他支持,他却回函题写了四句诗: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他教育子弟以历史眼光看待眼前的得失,认识盛衰无常,繁华易逝,拥有再多又能怎样?子弟们领会了杨大人的训示,打消了上告官府的念头。  《寓圃杂记》《两般秋雨盦随笔》等明清杂著中,有不少关于礼部尚书杨翥
两棵苍老而挺拔的柏树仍挺立在弯弯小路的两旁。中间的铁栅门早已生了锈,喜鹊却不嫌脏,在上面搭了个简陋而温暖的窝,不时欢快地叫着。它们是在守望谁呢?  小时候,铁门很新、很亮,每天下午我都会拉上弟弟,跑到小区的门口,依靠在门上。  我们在等候着爷爷的归来。这总是令人愉快和激动的。微风吹过时,柏树的枝叶轻轻摆动,为我们搔痒。这时,我俩突然想起了什么,一下子抓住了树干,就要往上爬。  弟弟的力量不如我,他
基本信息:  书名:《我是猫》  作者:夏目漱石  译者:曹曼  ISBN:978-7-5339-4223-6  装帧: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39.8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闲来無事,我打开书柜浏览,目光锁定了近代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名著《我是猫》这本书,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夏目漱石借猫之言:尝遍世间甘辛味,言外冷暖我自知。  在语言上
打开电脑,我在搜索栏上输入“林清玄”三个字。网页一如既往,第一条是他的书籍售卖链接,第二条是他的个人简介。生卒年上的2019年刺进我的眼睛,如一道闪电划破我不愿意相信的伪装,我的心里霎时涌起一种情感,在胸腔里横冲直撞,终化为眼泪滴落的“啪嗒”声响。   我认识他,从三年级课本里的《和时间赛跑》,到六年级的《桃花心木》。老师说,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台湾作家,有着质朴清新的文字,我点点头,在积累本里写下
【编者按】本期专题是“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其意境深邃、意蕴深长。古典诗歌可以考查同学们多种层级的能力,我省考查的主要是识记、理解能力层级。而其他省市的古典诗歌中考题,相当多侧重考查鉴赏能力,题型多样,难度较大,值得我们注意。  一、真题秀场  (一)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题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
【作者介绍】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以下是他获得的一些奖项: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他们奋斗在卫生健康事业的不同领域,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或是躬身杏林一甲子,妙手施针除病痛;或以赤子之心科技报国,矢志攀登卫生健康科研高峰。他们有一个平凡的名字——医生。  有这样一群人,当你夜晚安然入睡时,他们坚守岗位,随时待命:当各种灾难发生时,他们冲锋陷阵,无所畏惧:当病魔无情袭来时,他们英勇无畏,生死搏斗。他们肩上扛着沉甸甸的生命,叩开悬壶济世的大门,踏上救死扶伤的征途,与病魔斗争,与死
海滩是依莎多拉·邓肯常去的地方。她凝望着起伏的海浪,或迂回,或直捷,或急厉,或舒缓,偶尔有长尾巴鱼腾挪窜跃,使神秘的潮汐洋溢了生命的气息。从这里,邓肯悟到了关于运动、舞蹈的最初的观念。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涛声每天都是新的。  邓肯的手臂、躯体在阳光的召唤和涛声的指引下,开始了舞动。她仿佛陽光中的一缕,金色的翅膀拍打着云朵,她仿佛大海中的一滴,融入宇宙的旋律。所有的梦想都顺从自然的旨意。美是天
“为什么妈咪可以把那些书念出来,我却不行呢?”一天,萨特的小脑袋瓜突然蹦出这样一个念头,并被这一念头折磨得寝食不安。终于,他从外祖父的书房里搬来一本名叫《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的书。他把书放在贮藏室里一张折叠式铁床上后,便一本正经地坐好,开始“读书”,萨特用眼睛紧紧盯着那一行行的黑字,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他只不过在讲述一个妈妈念过好几次、他已烂熟于心的故事。尽管口中所念与眼中所看风马牛不相及,但